田种红,唐万龙,陈文萍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5)
CT 扫描检查是目前临床使用广泛的一种检查仪器,其可以对患者的某一个部位进行断面扫描,分辨率高,显示图像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1]。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可在急性期出现心脏压塞等病症死亡,因此,针对此类患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2]。本文针对64 排128 层螺旋CT 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诊断作出实验研究,旨在找出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式。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文所示。
选择自 2017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于本院进行进行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患者100 例,其中,男性患者57 人,占57%,女性患者43 人,占43%,年龄45 ~70 岁,患病时间在5 月至3 年时间;同时,曾患有高血压病症患者54 人,曾患有高血脂病症患者65 人,出现胸痛患者91 人,上腹痛患者63 人,熊被撕裂痛患者56 人。
所有患者皆采用西门子公司的CT 扫描仪进行64 排128 层螺旋CT 扫描,将仪器电流控制在500 ~600mA 之间,将电压范围控制在120kV 到140kV 之间,患者扫描范围调整至20cm,螺旋间距调整至0.2mm,旋转时间调整至0.33s/360°,同时将准直距调整至0.6mm,重建厚层调整至1.25mm,随后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成后,将患者的扫描图像播放观察患者心脏腔内的具体状态。
针对患者检查后的诊断效果以及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分析,其中,诊断效果包括检查后得出的患者诊断结果,根据DeBekey 进行分类,包括1 型、2 型、3 型;真腔、假腔图像下呈现形状;诊断准确率包括准确、误诊、漏诊。
所有患者采用64 排128 层螺旋CT 的检查方式后,检查出主动脉夹层1 型患者45 例,2 型患者35 例,3 型患者20 例,假腔显示为新月型患者35 例,圆形患者25 例,半圆形患者40 例,真腔显示未偏平型患者45 例,圆形患者25 例,半圆形患者30 例;同时发现,患者出现动脉瘤10 例,胸腔积液患者5 例,假腔内腹壁血栓出现20 例,心包积血5 例,肾缺血3 例。
所有患者在经由64 排128 层螺旋CT 检查后,其检查准确95 例患者,误诊患者5 例,未出现漏诊现象,经由再次检查后,余下5 例患者皆重新显示未主动脉夹层症状。本次实验64 排128 层螺旋CT 使用检查的准确率为95%。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经由主动脉内膜撕裂部位进入到主动脉中膜,造成中膜分离,同时顺着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逐渐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腔两种分离状态[3]。主动脉夹层症状在临床上发病率低,高发人群为50 岁以上人群,男性多发于女性患者[4]。在患者发病后,其起病较为危急,造成的死亡率高[5]。采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选择的层数越高,扫描速度越快,扫描出的图像度更加清晰,同时,CT 检查能够清晰的呈现出患者主动脉横断面解剖结构,显示出的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帮助临床仔细观察。而64 排128 层螺旋CT 检查方式可对患者进行多个角度、多个平面等进行严密的检查,具有清晰具体的检查患者病症的优势,同时64 排128 层螺旋CT 检查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可反复进行使用检查。
由本次实验结果证明,64 排128 层螺旋CT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检查,可对患者主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准确详细的观察,其检查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同样在李豪刚[6]等人的研究中,其实验结果与本次实验内容相似。
综上所述,采用64 排128 层螺旋CT 检查方式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检查临床价值高,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