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成龙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黄金经济与管理系,山东 招远 265401)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认识到实验室在新时代教学培养中的重要性。近几年,国内各高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1],经管类实验室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代造就大国工匠的不二法门。经管类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的输出质量和数量。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十分理想。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在新时代教学培养中的效能,落实高职院校“怎样培养人”这一艰巨使命,急需梳理、形成一套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新思路。
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的保障,并且其相对于矿山类、机电类、化学类等实验室管理工作较为容易,但从经管类实验室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却是不理想的。究其原因是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虽然“制度上墙”,但执行难、落实难的现象较为严重。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由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但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却是由专职实验室管理员来完成。由于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主体较多,并且多个主体之间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分工,更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各主体的管理行为,导致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混乱。
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是保证高质量实验教学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承担的实验课程多、学生多,时间紧、任务重。经管类实验任课教师很难在实验教学过程将注意力覆盖到每一位同学,不能及时提醒、制止学生的违规行为,这就形成一种“以点盖面”的管理难题,时间久了很容易助长学生的麻痹、懈怠风气。当前,大多数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实验课堂的认识不够清楚,不能充分认识到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性,更有甚者把实验课堂当作休息放松的场所,携带早餐、饮料、零食等进入实验室食用的现象经常存在,桌面上、桌底下、抽屉里经常有食用后残留的包装纸、塑料袋、饮料瓶等,对实验室环境卫生造成严重破坏。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一个特殊场所,在实验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会对师生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高职院校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实验室事故仍有发生。实验室安全是发挥实验室效能的前提,纵观国内外高校实验室事故,爆炸与火灾占68%。在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防火灾、防触电、防偷盗三个方面,线路老化、漏电引起火灾的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且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经管类实验室虽然没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危化品,但成规模的计算机同样存在被病毒入侵造成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的安全隐患。这种表面看似“风平浪静”的现象很容易麻痹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实验任课老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实验室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常抓不懈[2]。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为提高经管类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水平,很多高职院校都配备了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在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部分老师认为实验室管理是专职实验室管理员的本职工作,与自己无关且无需参与。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其不能充分履行实验室课堂管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学生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把实验室环境卫生搞得脏乱差,实验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部分老师在实验课程结束后敞门而去,相关用电设备一直处于开机状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清洁卫生、课后断电、课下锁门这些属于实验任课老师责任之内的事情都需由专职实验室管理员二次完成,无形中加重了专职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在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难点分析中,可以发现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之所以“难”,究其根本是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实际行动上、落实上有偏差。为纠正在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广大教师必须牢记“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第一,打造“系部一把手”工程。逐步形成系部领导统筹安排、指导实验室管理工作,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具体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验室管理新格局。第二,持续开展制度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学习实验室相关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应急管理办法等,让实验室管理者、参与者在思想认识上有高度、有深度。
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责任分工,导致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很难打开。为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的导向与约束作用,应从制度上严格把关。第一,制度建设要做细。结合经管类实验室实际管理情况,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运行等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制度落实的可操作性。第二,制度落地要做实。系部教师必须学懂、弄通、悟透实验室相关制度要求,在实验室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问题的存在。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对实验室教学的重要地位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实验室师资配备上有所欠缺。现如今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配备了专职实验室管理员,但经管类实验室专职管理员的数量还是较少,难以应对繁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为确保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均衡配备师资已成当务之急。第一,培养专业实验室师资队伍。重点从层次、结构、数量三方面着手,对实验队伍进行整合优化,培养一批结构合理、能担重任、专业过硬的经管类实验队伍。第二,完善激励机制。要充分认识教师在实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3],适当提高经管类实验教师工资待遇,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探索校企交流合作新模式。积极吸引优秀企业、科研单位参与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教学与管理工作,以此提高经管类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实验室管理工作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现状。为了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实验室教育教学要求,经管类实验室在管理技术、管理手段上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4]。第一,引入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系统。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系统的引入将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第二,借力“互联网+人工智能”。重点在经管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努力做到实验室24h无空白监控、24h数据实时回传。第三,探索新媒体的应用。广泛利用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媒介,宣传经管类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推送实验室相关通知和文章,占领舆论宣传新高地。
新时代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思想上、制度上、落实上多下力气,努力探索、形成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