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王德林,王常林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0000)
对于BIM 技术而言,其主要是应用在建筑项目中和对建筑工程中建筑信息、设施特性功能等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其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在其中可记录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其中包括了概念提出、设计、施工、运行、拆除,为全过程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同时对于BIM 模型的特征也可很好的体现,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BIM 技术而言,全方位化、数字化、可视化等都属于它的特征,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对于全面化而言,主要为技术方面,不仅可对建筑项目结构进行概括,同时也包括材料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3D 信息、相互间的联系、工程开展、工程成本等都能较好的体现出来。对于数字化而言,主要体现在BIM 技术应用中,以信息化处理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储存、分析、计算、共享等。
对于全生命周期而言,这一理念,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管理策略,这一策略的出现,可实现项目的总体规划,对项目的最终完成目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运用人力以及信息技术等多项工具,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一到集中管理,做到信息集成管理与建筑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完全的融合。
建立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在信息创建管理共享。这一部分,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进而使项目的各个环节都变得更加优质,享受优质的服务,进而实现成本的节约、工期的缩短、项目质量的整体提升等目标,进而达到增值的目的。
对于全生命周期而言,其涉及整个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阶段都包含在全生命周期理念管理的领域内,除此之外,价值管理、流程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多项额外的管理都有所涉及,只要对工程管理具有积极作用的管理活动都可参与进来。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其信息是多方多面的,并且涉及了非常频繁的变更,信息量庞大,项目的参与方较多,这些参与合作方都与建筑项目信息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利用全生命周期理念的作用进行解决,其中包括了信息,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BIM 技术在项目生命周期领域应用的非常多,并且已经得到了很多的重视,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应用。通过使用这项技术,能够让整个工作环境更加规范和标准,使项目生命周期业务能够实现共享信息,使工作难度降低,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虽然效果比较明显,由于受到一些外力的作用,让信息之间不能够默契的进行匹配。同时,系统内部的信息会出现不对称以及断层的情况,因此,应该进一步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发展。
BIM 技术与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息息相关,是互相作用与影响的关系,二者之间可共同发展,在这两种里面的推动下,建筑行业的整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直在不断的前进着。利用BIM 技术的运用,实现项目全过程周期内信息的建设、管理、共享等多项工作,为新型集成化管理理念创造了较好的平台,提供了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法。
对于BIM 技术而言,这一技术的存在,能够有效的进行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主要从技术与商务这两个角度出发。下面将做简单的介绍:对于技术路线而言,包括了建筑项目设计、进度、施工、现场、检测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对于商务线路而言,包括了成本管理、劳动管理等,都是对于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4.2.1 设计阶段
在进行设计时,要渗透BIM 模型的建立,以及一些其他的相关模型,这些模型对于项目全周期的管理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规则体系,包括土建以及建模工作规则。这些规则应该通过一些应用集合到BIM 系统。其次,在进行设计模型是应该不断地进行改善,为后期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建模标准进行统一以后,将各种模型结合到这种系统中。
4.2.2 招投标阶段
首先,在设计阶段时,建构的模型转变成GFC 格式,然后把这个格式转换成文件,把这些文件导入到指定的软件中,最后进行整理与归纳。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建立PKPM 模型,将这种模型导入到施工图纸设计的软件应用中,通过BIM 技术计算钢筋的工程量。
4.2.3 施工阶段
在全生命周期项目的管理施工阶段,应用BIM 技术主要有三种管理,包括对进度、碰撞以及工作面的管理。对于进度的管理来说,主要表现在管理施工项目的整个计划。对于工作面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的划分以后,对一些基础设施中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分配,这些基础设施需要的材料,包括这些设备、资金等等,并对现场的一些安全以及管控措施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整个成本结构都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同时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与完善。主要以整个工程的进度为主,如果已经完成的施工部分,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测与分析,使整个项目工程的进度更加合理,同时也能够根据计划去落实施工要点。对于进度计划的编制,应该有专业的人员去进行,然后把项目所相关的信息加入到模型中,加强模型和进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加强模型与清单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加强进度与清单之间的关系。对于碰撞管理来说,需要事先了解到参与碰撞楼层的信息,然后在这个模型中进行设置,进一步明确整个碰撞条件,最后进行碰撞检测的实施。通过应用软件的形式,能够将碰撞数量以及碰撞点会制成表格,最终形成碰撞的检测报告,这对于一些图纸调整人员来说帮助很大,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料基础,使整个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让质量能达到标准。
4.3.1 设计阶段
为了能够做到施工图纸、信息参数等二维到三维的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需利用BIM 技术与Revit 建模的作用,对于有关的模型组合在一起,实现互相的叠加;随后进行碰撞检测,以此方式来确定碰撞点的准确位置、数量,进而保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整个过程的有效性,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进而使整个工程都变得更加高效。
4.3.2 招投标阶段
对于传统的图纸设计、工程量清算等多个环节,全部完成需要利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如果在这些工作中融入BIM 技术,对工程量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时间将会大大的缩短,甚至为原来的0.5 倍,同时获得的结果质量更佳,以此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
4.3.3 施工阶段
对碰撞优化综合、施工组织这两方面的效益进行分析,了解到BIM 技术的加入,使其有所提升,变得更加高效。过程中也是利用了这一技术实现了人力、材料等多方面的控制,进而降低施工成本。对于碰撞优化综合效益而言,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应用BIM 技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光线的碰撞点。对于经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浪费可以很好的减少,使工程施工效率大大地提高,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材料等方面的控制,大型工程中甚至可以节约百万元的资金投入。对于施工组织效益而言,在这一工作中建立相应的建筑信息模型,为不同环节的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对于施工流程而言,变得更加明确、合理,人工作业可更加科学的完成,达到人力节约的目的。
总之,本文通过对BIM 技术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分析,发现了在我国应用这项技术的领域已经很广泛了,同时也正在逐步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说明,在我国建筑行业应用这项技术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才、标准以及资金等,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培养和发展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提高这项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的开发一些先进的软件,使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延长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以促进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