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智能财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20-02-15 22:21:28萧健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2期
关键词:财会实务会计专业

萧健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智能财务及其影响概述

智能财务是一种在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实现会计数据智能处理的操作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的实现形式。首先在会计实务与传统金融业务交汇的应用场景中,依托现成的智能财务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实现金融业务与智能会计的深度融合。其次是百度商业智能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结合,通过财务大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财会分析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另一种趋势是RPA财务机器人的自动化技术流程应用,可以帮助实现程序化的财务业务处理(李梦芸,2020)。智能技术与财务工作的融合,对财务人员和高校财务人才培养带来提出新的要求。

■智能财务背景下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思路

(一)产教融合,共建财会专业智能

社会经济进入智能时代,各行业根据技术发展作出适应调整。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与财会实务的融合,高等院校既要把握时代脉络进行实务前沿研究,也要进行财会专业建设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完成智能财务专业建设任务,不能只依靠普通高校自身的力量,还需要与走在智能财务实践前端的行业企业紧密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共建智能财务专业的方式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的优势在于:第一,提供一个现成的智能财务实践示范,可进行案例研究和实务操作参考;第二,行业头企业拥有的实务骨干团队,对智能财务专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第三,通过参考合作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和实务流程,可在校内建立模拟智能财务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将模糊的专业知识体系转化为立体的、丰富的实践知识,并且能够突破教师的实践教学局限,拓宽教学空间,扩展新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吕永霞,2020),因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二)知识重构,促进师资智能

专业建设需要客体内容的更新,但无论是课程讲授还是教材编撰最终取决于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因此,高等院校财会师资的智能财务知识更新也十分重要。随着大数据财务分析师、财务数字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等证书进入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相关的师资培训也在有序开展。以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师资培训为例,教师需接触财务云、OCR智能识别、RPA财务机器人等方面的知识,亲身感受财务云智能技术应用和流程自动化处理。更有院校尝试将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挖掘等信息类课程作为财会师资培训的前沿内容。高校要达到培养智能财会人才的目的,首先让教师掌握和运用智能。

(三)创新课程,实现教学智能

产教融合和师资的知识重构均是一种助力,人才培养最终落实到专业课程和教学上。在原有的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基础上,高校根据智能财务专业(方向)发展需要,适时加入财务数字化应用、大数据在财务中的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区块链技术应用等反映智能时代技术发展的新课程,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业务处理技术与流程。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智能财务教材建设。通过使用现有的优质教材或与合作企业共同编撰教材,确保培养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合作企业派出专业骨干作为共建课程的兼职教师讲授前沿实务操作和案例,实现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软硬件条件允许下,可进行新课程的远程指导与互动交流,丰富教学开展形式。

■智能财务背景下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在智能技术背景下高等院校如何进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选取了中国z大学作为实践案例进行说明。该校的会计专业办学基础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在当前的智能技术背景下,该校积极探索智能财务教学的各种具体做法,最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个中心,建造桥梁

2018年3月,Z高校会计学院与厦门竹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合作共建公司财务数据共享管理中心。在新型“互联网+财税”业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该中心不仅为小微个体企业提供了各种财税信息共享服务,也解决了相当数量的会计专业学生短期实习的问题。它为在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实践教学型”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场所。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培养专业财税管理学员4人,财务数据共享服务管理学员50人,专业导师10人。

(二)两个班,合作共建

校内专业培训班与校外专业培训班有机结合。Z高校会计学院每学期都为在校生安排实训课程,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前的综合专业培训,并面向毕业生提供顶岗实习和未来就业的实践岗位,以提高在校学生专业实习率和就业率。在毕业前的两个学期,部分专业课程依托中国会计专业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服务中心教学平台,采用在线课和混合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专业课程培养外,有充分的时间接触会计实务工作。另外,为了提高在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良好效果,合作企业专门派出专业技术骨干加入共建课程,为在校生提供专业技术知识指导。

(三)五门实训,理实一体化

Z大学会计学院课程以职业人才需求教学导向,强调职业实践应用能力综合训练。为了充分体现实践作为职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职业培训班专业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60%以上,构建了“一个中心,两个阶段,五步培养”的实践能力教学课程体系,并将“1+X”证书体系的内容纳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结合目前智能技术与财会领域发展的特点,第一学年专业课程中开设模拟大型企业财务操作(电子沙盘)专业培训;第二至第三学期开设大数据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通过软件环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管理),第三至第四学期将技术要求较高的RPA财务机器人课程纳入选修类课程,第四至第五学期开设会计综合培训,第五至六学期课程开设企业财务综合模拟实训(VBSE)。通过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实践教学,突出在“干中学”,学习就在实践课程中;坚持“学与做”的教学理念,全面实施理实结合的专业教学。

(四)大重点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展学科质量提升工程,推进财会学科向智能转型升级,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Z高校智能财会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一直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潘纯,2019)。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Z高校会计专业建设迎来了收获。2017年1月,Z学院国际会计专业成为“河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11月,会计专业成为省级品牌示范专业。2018年10月,会计专业成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依托以上三项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台阶式发展。会计专业技能培训教研室被学校评为2018年度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9年,会计专业经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骨干学科专业,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评为郑州市优秀专业教学管理团队。

■智能财务背景下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未来规划与探讨

为应对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Z高校会计学院搭建了智能财务共享中心培训平台。智慧财务核心层次培训平台和智慧财务应用层次培训平台正在启动过程中。未来规划是基于以上三个实践教学平台的运行,结合智能时代的发展进行新的教学优化。作为“互联网+会计”的院校代表,重庆理工大学成立“RPA+AI”财务与审计机器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践行新技术影响下的会计教学。而作为职业院校的代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则是通过与用友新道公司合作共建“智能财务产业学院”,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合作方在大智移云区等优势技术有机结合,优化智能财务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平台是更多依赖软件教学,结合移动互联网进行虚拟实践环境下的业务操作。在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基础上,逐步加入大数据智能财务分析和管理会计工具,并设有流程自动化(RPA)模块,以及智慧金融和智慧税收业务的嵌入等。实践教学平台让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智能体验,通过相关理实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了解实务前沿的发展。职业场上关于会计转型的话题尚未结束,培养适应智能时代要求的财会人才仍处于探索过程。新时期如何重构财会人员的知识能力框架,让人才培养的内容更丰富和具体,这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更多的合作和探索。

猜你喜欢
财会实务会计专业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10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10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22:20:09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