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蕾(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前郭管理站)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方式,审核单位财务上的重要业务,监控各单位资产负债情况,优化信息披露流程和质量,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可信度高,以此来为财务管理活动以及重要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财务系统能够科学且高效地运行。
新制度要求的“双体系”和“双报告”会计核算的背景下,政府会计制度得以补充和完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变革。政府会计制度变革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更加进步,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随之改革,保障了新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信息的质量提高和风险的降低。
目前,大多数事行政事业单位为财政拨款和财政补助单位,内控建设有利于监督核查单位财务问题,规避贪腐的发生、提升预算执行效率、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优化经费支出。然而关于内控建设这方面,领导和专业人员的重视还不够,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体系和监督机制尚未健全,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1)会计核算体系变革。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确立了适度分离相互衔接会计核算体系。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
(2)财务管理能力提高。首先是资产管理能力。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更加有利于国有资产的监督核查,强化了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利用国有资产。其次在日常财务工作过程中,由网络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矛盾,便于上级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影响最终的会计管理效果。
2006年,审计署《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指出政府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要素与过程的统一。政府内部控制的运行目标是保证政府正常运行。政府内部控制有助于政府建立规范有序行政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形成规范有序的体系,促进政府高效运转。
政府的内部控制改革使政府的财务管理与其他工作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控制有助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目标,合理规划事业单位对财务资金的使用,避免出现财务资金浪费、蒸发等问题,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大大降低了面对风险付出的成本。
1.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缺乏组织保障
目前,很多单位尚未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完善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内部控制管理,没有独立的科室和专业人员,让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业务范围过于片面单一;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规划不明,分工不清;对于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没有明确的分工,不能完成业务全过程管控和有效的资产监督。
2.新制度没有充分落实,内控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
内控工作走形式,制定规章制度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没有权威性和贯彻落实的力度,导致内控体系对单位管理缺乏约束力。制度不落实,管理人员不能高效的作出决策,办事人员效率不高,满足不了现代化工作管理的需要。
新会计制度对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要求更高。然而,目前很多政府单位并没有将内控系统应用于全部业务的流程管理,导致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产生“信息孤岛”,工作信息不能及时衔接,影响机构运行效率。
内部控制意识是进一步完善内控体制的最基本要求。目前政府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首先是缺乏对内控的全面认识。大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部分政府单位负责人认为政府的财务规章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等已经足够有效管理机构内部,认为只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落实,就能够做好内控工作,这种思想已经不适应新政府制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缺少对于政府内部控制在风险防控方面具体方式和方法的认识。其次是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能将内控工作代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独立的内控部门,内控人员多为兼任,专业化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内部监督独立性差,缺乏权威。很多内部监督往往是事后监督,缺乏事前、事中监督,不能敏感地额发现业务流程关键点的风险。同时,缺乏对内控的外部监督,使得单位内控管理缺乏动力。
政府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必须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和当地政策,因地制宜地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可行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具体而言,首先必须完善财务制度,要严格组织并落实预算管理,推进财务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对内监督财政资金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不合规定报销和资金使用并彻查追回,明确财务人员工作职责,负责人要事后追责。第三,要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进行绩效评估,为第二年预算估计提供有力资料。第四,要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位。
当前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评价机制。政府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不仅依赖于制度的完善,也离不开政府对于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内控评价机制的缺失将导致内部控制动力不足、质量不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能够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驱动力,增强执行力,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需要内控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才能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领导以身作则,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要详细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强化风险意识;其次,要组织政府内部控制的人员专业培训学习,使得全体职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都参与内部控制体系。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发展,增强管理的透明度,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效率。将政府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对接整合入原有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收入业务、采购业务及资产业务等业务纳入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在各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精细化管理,让政府各部门相互制约监督,杜绝贪腐,保障政府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达到经济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力促进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亟待推进。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正在不断进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有效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提升单位的信息透明度和信息质量,加强风险控制和优化,更有利于通过严控资金使用和保管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保障国家资产安全,促进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如今,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正逐步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格、内控意识淡薄等。应该完善相应的控制监督管理体系,推进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