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曼(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大众的学习、生产、工作、教育和生活等方式。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相融合,能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实施网络教育行动计划,引领创新驱动发展。[1]网络模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提供了新的方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把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按制定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开展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要角色。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受教育者开展的关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网络走进大众的生活。网络的便捷性为大众的学习、工作等方面提供便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教师讲授纸质版教材为主。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仅围绕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所能获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有限,特别是高校大部分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范围不够全面,无法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现如今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渠道。
网络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授。教师利用网络及时收集信息和更新素材。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手机,大部分高校教师正是利用学生依赖网络设备的特点,搭建师生课堂互动平台。网络的空间性和时效性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汲取知识的需要,便于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可促进教师教学进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专注度。
高校大学生追崇新鲜、潮流的事物,对新兴的网络平台有浓厚的兴趣。网络作为一种载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创新性,其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课本教材,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从网络中及时获取和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包括各类思想政治学习网站、专栏、电子书等。此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软件助手和公众号也大受欢迎,如“学习强国”“思想火炬”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点教学内容,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并存。[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普遍,收效显著,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大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大学生群体涉世未深,易受外界诱惑和众多干扰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娱乐化、暴力化、非法化信息。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娱乐和暴力影像。资源丰富的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的同时,也混杂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个人辨别能力不强,正确分辨事物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较低,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随波逐流和盲目从众,容易导致大学生轻信不正当的、消极性的、带有攻击性的网络言论,影响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发展的质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率,为师生提供便捷。但是,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纸质教育,网络信息的传播需要学生具备对信息知识快速地接受能力。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的教与学节奏不同步。当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特别是涉及时政热点时,快速的教学节奏中教师无法全方位顾及在座每位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易出现部分学生课堂学习脱节,打击学生的个人自信心,阻碍学习的步伐,与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偏差,降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网络给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隐藏着多种不安全因素。网络的安全监管未完全到位,网民实名制还未完全落实,网络透明、公开,大众可以随意发表个人观点和转发转载各类信息,其中部分不实的言论、不当的内容、纷杂的广告等信息存在风险,影响大学生的受教育资源和身心健康发展。网络色情小说、网络暴力视频等不良信息的误导,给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服务于大众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伙伴,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深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生辨别能力不强、课堂的教与学节奏不同步、网络教育环境复杂多变等。大学生自身和高校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改进,巩固教学成果,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网络中海量的信息瞬息万变,广泛地接触各类信息容易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在掌握网络这一新兴科学技术为自身服务的同时,应懂得如何加强政治学习,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应学会正确辨别网络中的信息,从网络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提高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抵抗不良诱惑,学会开展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塑造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任教师和一线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新时代的大学生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的学习载体,擅于运用网络设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擅于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刻掌握相关网络知识。高校应重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开设关于“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培训或讲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网络技术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便捷、高效和创新的特点促进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教师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教师采取以引导为主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包括如何正确运用网络技术,如何有效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网站和软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学习模式,结合线上线下的教与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