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芹 刘 冰 李万斌 孔令斌 李 雷
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1]。在临床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诊断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为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能力,因此诊断学实验教学效果在衡量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方面占有重要比重。
诊断学实验课程于1999年开设,已有十多年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1 实验内容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诊断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为理论教学服务,诊断学实验一些操作手法如:触诊、叩诊、心肺异常听诊音等都需要反复练习,仅在实验课堂上并不能熟练掌握,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结束后就不再反复实践,以至于到实验课程全部结束后,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学了有什么用、怎么用,在面对病人时不知从何开始查体,不能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学过的各科知识也不能融会贯通,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上,没有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1.2 教学方法较落后 传统的诊断学实验教学是教师首先对体格检查的操作过程进行讲解,然后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观看后互相查体练习,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学生观看角度不同,一次操作示范也难以让学生掌握全部规范操作,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机械、被动,积极性不高。诊断学实验见习课程,需要对病人进行系统问诊、体格检查,但由于医患关系紧张、病人维权意识增强等原因,导致学生在诊断学见习时并不能系统地完成对病人的诊疗过程。
针对上述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对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作了一些尝试。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长期以来,诊断学实验基本上限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根据教师的讲解去做,基本上都能完成实验,这种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某一复杂的问题,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2-3]。近年来我们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增加病例分析实验课程,课前教师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组织学生以病人和医生角色扮演,让学生思考该病例的诊断是什么,查体时病人会有什么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会有什么异常。对于学生标准化病人如何问诊、查体和选择做何种类型的辅助检查手段都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诊断学知识自行设计诊断及治疗方案,最后以书写大病例的形式交给任教教师。通过此类实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
2.1.2 删减一部分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增加新的实验技术:为了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宽知识层面,优化知识结构成为必要之举[5]。删除了临床不用的胃和十二指肠液检查、人工操作的尿常规检查,增加了新的与临床密切联系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尿液自动分析仪、血糖监测仪、酶标仪等检查,紧跟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这些仪器可精密、准确、快速检测各种标本,并可打印检验报告,教师对这些报告进行反复讲解和比较,力求让学生掌握其中文字、曲线、图像所表达的意思,为进入临床工作后能够根据病人的实际开出合理的化验单、会看检验结果、并且会依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2.2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是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学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则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的教学手段,可扩大教学信息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知识载体,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传统的诊断学实验教学手段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手段使实验过程变成了可视的、直观的、动画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6]。如在血细胞实验中,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正常及各种病理情况下异常红细胞的形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不同情况下血细胞的形态有了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编写制作多媒体课件、体格检查录像、习题集等诊断学实验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掌握自学的学习方法,并可进行课外预习。教学方法上不拘泥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临床操作实验课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病例分析课采用三明治、PBL、CBL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3 建立临床虚拟仿真实验室,加强临床思维的训练 当代医学生,除了要具备丰富扎实的医学基础和操作能力外,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临床思维,如何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诊断中,是每位医学生在学习诊断学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因此建立了临床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模拟病例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例以虚拟病人的诊疗经过为主线,通过学生与虚拟病人的互动,在仿真诊疗环境中,完成疾病的问诊、体格检查、诊断及治疗[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PBL、翻转课堂等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由实验到临床,从临床看实验,以此进行正向或反向的临床思维活动,从而加强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我们将临床虚拟病例教学应用到临床本科学生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 实验室开放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合作与综合判断的能力[8]。诊断学实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某些查体手法,心肺听诊音等需要反复练习,仅仅在实验课堂内并不能熟练掌握,实施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实践,为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创造条件。
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9],不断探究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要的。当今教育,更提倡素质和创新教育,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应开发一些大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改革重点[10]。上述工作仅仅是根据我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所做的一些初步尝试,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的总结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