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应对中促进大学生成熟成长的方式方法探索

2020-02-15 20:49:4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书院疫情心理

(汕头大学,广东 汕头 515063)

2020 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全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考验,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群体,疫情势必会对他们自身成熟成长产生激励作用,对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诸多启发。

一、重大疫情前大学生的应激反应

大学生是与新时代共前进的一代,是与祖国共命运的一代,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疫情考验的不仅是政府、高校综合应对及治理的能力,更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应对能力的审视。

本文以汕头大学明德书院为例,书院有学生1169 人,医学观察人员42 人。以14 天医学观察时间为一个阶段,作者把调查对象分为两类人群(医学观察学生和书院全体学生),针对疫情发生后对于学校防控紧急应对措施方面的个人感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面临突发性危机时,身处医学观察的学生在观察前期主动配合和警惕意识较强(60%),但也存在个别无视危险的学生,观察后期防控意识普遍加强(100%);书院整体学生在观察前期的防护意识不强(52%),观察后期才逐渐提高(98%),也存在个别学生危机意识淡薄。此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在最初面对突发疫情时的应激反应感不强,危机意识薄弱。

“应激反应”一词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是指有机体在某种外在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人作为个体总会有各种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就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突发事件发生后,宏观层面的管控需要全民全方位配合,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种反应往往由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引起,当今大学生有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自我意识强。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坐享科技成果显现的社会资源,独立意识和自觉性较强,对个人行为的目的性有较清晰的认知,但决策力、自控力和意志力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能力仍在发展进步中。但他们又接受了良好教育,物质条件明显提升,独立、有主见,关注自我发展,对外部环境不敏感。第二,价值观多元化。这代大学生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转变,校园文化开放自由,大学生价值观倾向多元、融合趋势。表现在做决策上大多会遵从自我内心,不管选择专业、恋爱、求职、就业等体现多元价值观。第三,心理承受力较弱。作为个体主观表达意愿更直观,面对突发事件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或恐慌心理,他们大多都没有艰苦生活的经历,少遇挫折,人际交往能力弱,缺乏自我调节适应能力,心理应对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

二、应对重大疫情的实践举措

明德书院是汕头大学住宿书院中的一所,是目前校内人数最多的一所书院,为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汕头大学明德书院推出一系列应对举措,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1、迅速成立紧急防控工作小组,构建抗击疫情工作体系。

书院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辅导员、导生长、物业管理人员为成员的防控工作小组,听从学校统一指挥,第一时间召开视频工作会议,学习传达学校指示和部署;迅速成立书院片区导生专项工作小组;制定“点对点”、“人对人”排查计划;组织并动员大学生党员及导生等学生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敢站在一线工作最前方。工作小组着眼于解决问题,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所有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打好主动仗。

2、全面排查是基础,针对性地重点关注。

主动出击,全面掌握。书院通过导生管理系统全面摸清学生所在地区,地毯式排查湖北籍学生以及寒假期间有过湖北接触史的学生情况,以电话及微信方式准确掌握学生本人及家人身体状况等。同时,排查出有6 名广东籍学生寒假去过湖北,书院立刻与这6 名同学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当前所在地区、个人行程安排、健康状况等信息。

信息化联系,网格化管理。书院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及时向42 名同学传达学校各项通知与要求,并严格贯彻校医院的通知要求,42 名学生居家医学观察,每日收集学生的体温、是否咳嗽等具体情况,定时沟通情况,及时上报。

3、思想政治教育是责任,筑建心理防疫体系。

上下一条心,教育串其中。辅导员、导生积极发挥作用,及时传达并解释学校相关工作安排;学生干部做好“宣传大使”,全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科普病毒防护知识;所有学生倡导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积极发挥作用引导各自家庭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关键。线上开展一对一心理健康疏导,鼓励学生在家进行适当运动和家务劳动,保持与辅导员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心理安抚,及时向学生公布心理援助信息,包括学校的、所属地区的,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营造暖人心、强信心的良好氛围。

4、辅导员主动调试自身状态及心态,提升抗疫情素质。

书院4 位辅导员首先做到个人的心理调适,对于灾难事件保持客观理性的反应,遇到例如新增确诊病例数据增长等情况及时交流思想,维持心理平衡;心理建设要做好,允许自己示弱,允许同学生一起悲伤、哭泣,真实流露个人情感;按照自己的能力做事情,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寻求当地或其他渠道援助。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理治疗师,也应该像医务工作者一样,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做好心理调适,既可以保持战斗力,又能帮助学生有效预防心理创伤和应激障碍。

三、反观重大疫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建构,实现应急管理常态化。

疫情突发对高校提出了挑战,面临假期结束即将进入开学,如何果断应对,都很棘手。高校师生人员结构复杂又分散,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辐射面较大,因此,首先学校应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积极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制;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预案启动机制、应急组织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应急沟通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实现应急管理事务一条龙,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当下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提高高校安全管理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保证高校平稳有序、有效运转。

2、爱国主义教育是主心环,责任担当是大学生的使命。

疫情就如一堂生动的家国情怀课警示着当代大学生与未来的关系,保持与时代同屏共振,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有良知和国家使命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人生价值观至关重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越加厚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一直是相互融合的整体,大学生应饱含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知党史,跟党走;大学生应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大学生应具备辩证思维,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借鉴利用西方现代文明;大学生更应投身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坚定责任担当。

3、唤醒生命教育,提升个体理性自觉。

经历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大学生再次感受人类生命的脆弱,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会让他们更加珍爱生命,并懂得死亡的意义。而且疫情中冲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等呈现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他们,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增强,会以理性的态度和行动敬畏生命,促使大学生自觉提升个体理性。

4、内化生态责任意识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

反思疫情应对的整个过程,亟需唤醒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之心。首先,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应顺应互联网大数据特点,结合拥有的人才优势,利用各类媒体在学校内外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学校内部环境可以在网站上设置生态环境保护专栏,举办线上线下专题知识讲座,开设师生交流平台;还可以通过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环保类创意比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生态知识,增强生态责任意识。

四、结语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疫情灾难就像一本厚重的教材,警示着新时代的大学生;育人在于育心,大学生必然会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追求自身与外界关系合理化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抛弃个人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认识到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的密不可分,在经受住考验的同时,提升自我保护和防控意识,把疫情带来的危害最小化,从而维护书院和校园的稳定,保障师生安全。

猜你喜欢
书院疫情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战疫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