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国土开发有限公司,河南 鹤壁 458000
在我国供水工程设计施工中,当净扬程较大时,通常采用多级串联加压方式予以解决[1]。当用水量较大且时用水量较为均匀时,分级加压方式是相对合理的。但在施工中,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严格的施工管控[2]。本文中所述工程为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引水工程,起始段与终端高差约70m,全线14.3km,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两段穿越淇河,工程采用地埋重力式输水,高差较大处DN700铸铁管道安装中采用防脱胶圈的应用和镇墩。本文以鹤壁市淇滨区城市供水管线取水口上移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其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控制要点,以期为此类工程的施工质量管控提供借鉴。
本工程由河南鹤壁国土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对淇河白龙庙水库至刘庄坝段开发利用,美化环境,恢复原淇河湿地生态原貌。将淇滨区城市供水取水口淇河寒坡洞提水站取水口上移,接现有运行的工农渠南干渠朔泉渡槽,作为淇滨区备用水源,从工农渠南干渠朔泉渡槽上游开口,二次穿越淇河,接寒坡洞提水站下游新建的蓄水池,全长14.305 公里。采用地埋重力式输水,日供量依照原管道供水量5 万m3,引水流量达到0.579m3/s,输水管道设计流量定为0.666m3/s。第一次穿越淇河处管顶埋深2.17m,高程为112.44m;穿越朱小河处管顶埋深1.5m,高程为120m;第二次穿越淇河处管顶埋深2.45m,高程为95.00m。
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征地、清点苗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复核→建临时通道→导流沟开挖→上游围堰修筑→抽水管沟开挖→垫层、管墩施工DN700 管道焊接、防腐→钢筋绑扎→浇筑砼包封→管沟回填→地貌恢复。
考虑到供水管道穿越河道处地形起伏很大和倒虹吸转弯较多,管道运行时管道的内外压力很大,同时还会伴有水锤、汽蚀等诸多对管材结构及连接不利的工况,为供水安全考虑,经过方案选择,选用钢管[3]。对管道中心线相应上下游各20m 范围内的河道铺设厚度0.5m,石料粒径100~200mm 的格宾笼。为提高管道运行安全系数和保护管道,对倒虹吸管进行C20 混凝土包封。
施工前要征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并取得相应协议后方可施工。准备好施工需要的机具、材料等,编制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根据现场踏勘放出管线中心线、作业带占地边界线,以及导流渠的边界线。针对设计不同的稳管段、弯头处及护岸处,进行放线并做出标记。
根据施工导流方式的选择原则,结合穿河管线工程的具体特点,依据河道流量,供水管道穿越河道处施工导流方式采用分期围堰导流,采用二期导流,即一期采用横向和纵向围堰先围左岸侧河道,形成一期基坑,被围堰束窄的另一侧河床过流,河床束窄程度采用50%,二期围另一侧河道,拆除一期横向围堰,利用拆除侧河床进行过流。
河床及河道内地形根据现场踏勘河底之下为1.5~2m淤泥、下为鹅卵石。本次采用围堰导流渠导流方法进行施工,即在沟渠内筑坝断流一半,并在沟渠岸的西侧开渠引水。导流沟开挖的同时进行临时通道修筑。然后在原沟渠上下游进行围堰的施工,后将围堰内的水抽出围堰外。完成焊接、防腐后进行砼浇筑、回填,施工完成后,将拆除围堰、回填导流沟,并进行地貌恢复。
导流建筑物由上、下游横向围堰及纵向围堰组成。施工围堰均采用梯形断面,堰顶宽度为3m,堰顶高程不低于设计洪水位的静水位加安全超高和波浪爬高,安全超高为0.5m;坡度为1:2。导流明渠挖深1~1.8m,渠底宽度2~4m,边坡为1:2。
河道西侧为主要自然径流,河床较浅,深度约0.5~2.0m,拟建导流渠为底部2m 宽,2~4.5m 深,由管道中心线上游150m围堰处至下游50m 处,需要对此部位的河床进行加深作业,采用两台380 反铲挖机进行作业,开挖多余的卵石用于围堰填筑,东侧埋设3 根1.5m 混凝土管,作为二次导流使用。河道西侧为主要自然径流,河床较浅,深度约0.5~2.0m,拟建导流渠为底部2m宽,2~4.5m深,由管道中心线上游150m围堰处至下游50m处,需要对此部位的河床进行加深作业,采用两台380 反铲挖机进行作业,开挖多余的卵石用于围堰填筑。东侧埋设3 根1.5m 混凝土管,作为二次导流使用。
输水管道工程线路设计输送能力为5 万m3/d,输水管道设计流量为0.666m3/s。本次输水管道穿越河道、道路及阀门井连接处等局部选用钢管,其他段采用球墨铸铁管,其中钢管3.38km,球墨铸铁管10.925km。沿线管道桩号4+228以上管径为0.80m,桩号4+228 以下管径为0.70m。基础采用粗砂垫层,管底砂垫层厚度为20cm。管道敷设方式大部分采用地埋方式,管道最小埋深0.7m。施工开挖边坡设计为1:1。
管道的预制焊接与主线路焊接一致,组对和焊接应严格按照管道组对、焊接指导书执行。管道组焊之间应保证管道内的清洁,使用清管器清理管道内部至清洁。管道下沟安装前,应对管沟的几何尺寸、中心线及标高位置进行复测,确认其符合设计要求。管道下沟前,管沟内铺设0.2m 的细土层保护管道。下沟时注意防腐层的保护,起吊点距管道环焊缝距离不应小于2m,起吊高度以1m 为宜。管道下沟完成后应及时对焊口的坐标、高程进行数据采集,作为竣工图备用,管道埋立即对接口位置做好焊接以及防腐。探伤、分段试压后立即组织对钢管进行浇筑。
在管道方向改变处、横截面面积改变处或管路终端会产生推力,如果不对其进行充分限制,则可能导致接口拉开,为防止接口拉开,则需对这些部位加设镇墩,这样增加接口圈和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从而防止接口的移动而造成渗漏。采用土质沟槽镇墩,镇墩混凝土浇筑在开挖断面内满填混凝土,土质沟槽镇墩后背必须为原状土,并保证镇墩和土体紧密接触,镇墩与管道间做沉降缝,缝内垫20mm 浸油木板。
管道砼浇筑完毕达到养护期后,及时进行管沟回填,回填时不间断地用水泵将沟内水排出,并做好水泵台班记录。
焊接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管沟开挖过程中要及时测量,管沟深度和坡度要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连头施工时是在在无应力状态下组对。管道吊装过程中要注意管道及防腐层的保护。导流渠施工应严格按照坡比开挖,以防塌方。围堰堰体应分层压实,并按施工方案中的坡比放坡,防渗布用编织袋装土和竹笼装石头排压须密排压实,防止渠水渗透。排水工作应连续进行,沟下焊口与地下水要保持不接触,以确保焊接质量。
管道下沟过程中统一指挥,确保在下沟过程中不损伤管道及防腐层。河道表层应进行压实及平整的恢复,在护坡上游位置临时设置阻水坝,表面用土工布覆盖,并用麻袋、土等对土工布边缘埋压,有效控制河水的冲刷破坏。
施工前项目部需对施工及安全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备案。施工时划出作业区域,并用警戒线隔离,四周插上4 面刀旗。并在堰体设置防跨塌等警示牌,施工过程中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如需晚间施工,施工设备上要设夜间照明灯,作业区域设置夜间警示灯,保证有足够的照明。在管线穿越段安装施工的全过程中,应根据天气、水文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期间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巡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符合临时用电安全规定(JGJ46-2005)的相关要求,并有防雨措施,由持有电工证的专人安装、使用、管理。
本工程方案线路短,管沟开挖土方少,地表扰动小,途经村庄采取绕行通过,避免房屋拆迁和弃土,道路依托条件较好,可减少施工扰动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量。施工过程中考虑试压过程中内部压力较大,铸铁管道在高差较大部位采用织袋装土和竹笼装石头密排压实,有效固定铸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