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博,司坎达尔·亚森,卜三平(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841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传播性的疾病,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都可被传染,特别是母猪和仔猪。 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感染、胎盘垂直传播等,母猪在妊娠后期105~107d 就会发生早产、胎死的情况,母猪流产率达到了50%~70%,仔猪在产后一周可能发生死亡, 因此要预防这种疾病只能从各个方面开始入手。
经过调查发现,此种病毒病是通过鼠的动脉炎病毒变异而来, 是从欧洲和美洲传播而来, 所以应该加大控制外来猪的检控,做好一系列的检测措施,对猪的过往经历、健康进行审查。 如发现带有病毒性的外来猪种都应禁止入内。 最好是自繁自养,自己生产猪崽。 猪饲料也要搭配妥当,使用新鲜的、科学的配合饲料,同时注意随时更换,过期的饲料不要用,其他家畜饲料不能混吃。 有些有点感冒的猪要注意隔离,不要和其他的猪在一起喂养避免因感冒而感染上病毒。 在与其他猪配种时也要严加检查,检查猪的健康状况, 是否有其他的疾病或者可传播性的传染性疾病,确认安全无误之后才可以进行配种工作。 同时不要轻易与外来猪进行配种,也不要随便地引种,从最根本上杜绝此病[1]。
养猪场里的环境不能太阴暗潮湿,阴暗潮湿的环境很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所以要经常清理。 在夏天的时候可以让猪在圈舍外多晒晒太阳,据悉夏天中紫外线的指数可达15,可杀灭大多数细菌和病原微生物,从根本上防止病毒的产生。 猪场里要经常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也要不定时地给猪洗澡,洗完澡之后可以给猪消毒,对猪的有机体全面性的消毒,运用不同类型的消毒产品。 这种方法既可以阻断空气传播还可以阻断环境传播。 同时定期给猪和仔猪做检查, 保证各种细菌和病毒不易滋生。 饲养的过程当中不要给猪和仔猪喝不干净的水或者变质的水,有些不干净的水里最容易滋生细菌、病原微生物。 通常都说病从口入,猪也是一样,这些细菌、病原微生物直接进入到猪的体内从而引发病毒的产生,如果是鼻腔、胎盘、静脉、口的感染就更加严重,所以从环境预防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各种各样可诱发病毒的因素都应考虑到[2]。
在给猪接种疫苗时,应该使用弱毒疫苗,实行免疫接种不要随便接种其他的疫苗也不要接种过多的疫苗, 不然就会破坏猪或仔猪体内的免疫系统,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通常仔猪首免在3~4 周龄,二免在断奶后,注射1 头份;母猪在配种前1 周,以后每半年1 次,注射2 头份;种公猪配种前2 周,以后每半年1 次,注射2 头份。 在给猪喂食饲料的时候,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比如说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等,用药时间一般在8~12d,可以起到控制继感染的效果。有些猪如果不小心患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一定要与其他的猪隔离开避免交叉感染。 在确诊猪患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对该猪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和相关的防治措施。 使用消毒剂时也不能长时间的使用同一种消毒剂, 也是为了防止猪对其产生耐药性, 应该采用更专业的高温消毒产品和工具来操作[3]。 有很多的养殖户习惯在疫苗免疫前后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也会引起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研究表明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不但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还会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事实上, 注射疫苗后的猪会出现食欲不振、高烧的情况,是疫苗副作用的表现,属于正常现象,而且大多数猪都会不药而愈。 有些被感染的猪在出生后不能将病原或疫苗作为一种异原物质来处理, 这样的带病毒的猪对疫苗的免疫不产生免疫效果,这也是造成当前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因为此病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传染病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使用ELISA 试剂盒对猪进行血清学检查,一经发现带毒猪,就立即淘汰(无害化处理)[4]。
综上所述,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其他的任何一类的家畜传染性、病毒性疾病都不同,通过进行简单的扑杀方式是很难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救治方案。 因此有很多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在不久的将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定会得到彻底根除,给我国的畜牧业带来更好、更快和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