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英,曾晓希,李晓娟
(1.湖南工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科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及我校关于制订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课程由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保留项目变身为专业必修课出现于我校2019版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是一门研究生化产品全面质量控制与检测分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科,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生化产品质量控制观念,学习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电泳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生物检定法等若干生化分析技术。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生化产品结构、性质等特点,围绕其质量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化产品质量相关的质控、检测和分析等问题的应用型课程。
2020年新冠病毒疯狂蔓延,国家卫健委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和批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序系统等产品,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这些产品的研发过程以及作用机制均与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知识息息相关。因此,这门课的学习对将来就业的意义重大。笔者根据近年来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从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践指导和新型综合量化考核体系等方面探索而得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着力定向提高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教学效果以满足当前市场对于生化检测分析人员的需求。
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是为生物技术产业以及相关领域充实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服务的。按照我专业理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形势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对检测分析岗位要求及职业技术标准,确定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课程相对应的将来就业岗位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酶工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仪器分析等在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过程的应用教学,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大融合,让学生认识并体会到生化产品的多样性和生化检测方法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予以方法指引,学生进行岗位体验式思考学习,培养学生面向不同就业需求的科学思维应对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所周知,生物技术理论研究与实际检测分析手段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最新的基础理论与检测分析发展前沿研究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可采用课堂上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课题模拟研究等,让学生学会遇到问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并组织举办“分组讨论”讨论与交流。
教师在传统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如就业岗位调查进行岗位模拟教学和新闻报道问题式模拟教学等方式进行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探索。
考虑到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课程的特殊性,日常教学主要以传统与多媒体结合为主。部分章节可采用PPT课件、视频录像、动画等,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理论和操作用简明生动的图像呈现
给学生,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学习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更快、更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同时在教学中,还应结合传统的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制PPT讲述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和同学间沟通交流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为透彻、深刻。
教师布置课外任务,学生调研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岗位群,分析岗位群的特点,学生变身“质量控制技术员”、“研发组长”、“生产一线技术员”等,参与到生化产品如生物药物等“GMP认证-合成-控制-分析-流通-使用”整个过程中,建立模拟生化产品检测分析岗位需求的分段流程化教学模式,将具体的生化产品如生物药物检测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渗透于学生体验整个新药物研发的过程,将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教学过程有机整体,在让学生感受方位需求的同时深化岗位意识,并可以获得多科综合教学的效果。这一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当今社会和市场对培养生化产品质量检测分析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需求,也可使学生在毕业后更易融入到工作角色中去,为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职位提供了指引作用。
目前互联网发达,信息交流便捷,足不出户可闻天下事。食品药品监管各级部门积极履行药品质量监管职责,定期抽检并公布抽验不合格产品,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化产品检测分析相关报道,教师可选取特别具有教育性、代表性的新闻案例开展课堂问题式模拟教学。教师发布任务,组织学生以“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主持人”或“焦点访谈”等方式参加到模拟教学中去。学生根据任务内容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级别、不同工作岗位以及不同角色对特定问题的应对方式,并结合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课程相关内容从专业角度出发写出复合特设角色的发言稿,并锻炼学生临时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反应能力,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不同的角色应对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为毕业后就能立即适应工作需要奠定一定的基础,也可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较快地独立工作。
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1]。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结合现行版药典标准和最新行业技能的要求编排实验内容,有效组合验证性实验以实验项目类别,如化学法、仪器法和生物法分类开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项目;同时开设某一生化产品质量检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等,着重培养学生们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技术路线的独立实验检测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还开展了学科应用研学实验计划。即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带着问题从专业书籍、学术数据库、网络等多渠道了解当前行业科技发展信息,发现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以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设计实验项目,如“发酵酱油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葡萄酒中挥发性醇类的测定”、“市场广泛流通木糖醇产品的质量鉴定”、“头孢氨苄的质量调查分析”等实验内容。
开放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2]跟着导师做项目,或者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参加如互联网+、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既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使学生快乐科研,积极探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系统掌握检测分析的方法与程序,为将来的就业、科研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要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还需要探索建立健全有效的课程考核机制。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考试来说,单方面重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容易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从而忽视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了更好、更完善地检测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满足以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就必须探索改革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新型考核体系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根据教学实际,将传统的“以成绩定英雄”调整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综合考核与学习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学习过程考核的比重,既强调日常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也增加平时课堂学习中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多样化活动的表现分数比重,制定并量化过程性考核规则,对课堂回答问题、随堂或课后练习、学生自主学习中PPT制作及上台讲述表现、情境模拟教学等教学环节的表现、实践操作前后的实验准备、过程操作和结束清理等环节的表现等均做到量化打分,以争取做到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实力。如理论教学中量化规则如下:(1)按时到课98分;迟到5分钟以内80分,5-10分钟70分,迟到10-30分钟以上60,迟到30分钟以上按旷课计;请假60分;旷课:0分。任意选取全部课程的80%计入平时成绩单。(2)课堂积极回答问题者+2分,回答完整+5分;(3)随堂或课后练习以每次实际得分计。(4)自主学习PPT、情境模拟教学,60%教师打分+40%其他组打分为该组最终得分,该组主要参与者在最终得分基础上+5分,参与者记为该组最终得分。在实践教学中,按学生总体表现分不同档次计分:如(1)按时到课,积极配制实验所需试剂,实验态度非常认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者,记为98分。(2)按时到课,实验态度非常认真,积极主动做实验者,记为90分。(3)按时到课,实验态度认真,在老师的督促下能主动做实验者,记为82分。(4)按时到课,实验态度较好,在老师的督促下能主动做实验者,记为74分。(5)按时到课,偶有迟到,实验态度一般,需老师督促方能做实验者,记为66分。(6)旷课不参加实验者,记为0分。课前明确量化评判规则,课间严格要求做好记录,有理有据评判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争取做到最终成绩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能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生化产品检测与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主要体现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进行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大融合、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以及新型综合量化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继续深入探索该课程的新的教学方式,在将来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也在新的探索中进行完善,期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积极推进本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专研精神,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培养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生化检测分析人员,有效解决和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也希望能培养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的生化检测分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