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艳 张晋岳 赵星明 张潇岩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晋中030604)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各方面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心理负担过重,又喜食肥甘厚味,使痰湿内生,每遇情志不遂,多致痰气互结,化热化火,扰乱心神。情志疾病患病率不断增长,而温胆汤类方有着独特的临床疗效,兹介绍验案4则如下。
中医学中无“焦虑症”病名,可归于“郁证”范畴,本病与心、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多因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并逐渐形成湿停、痰结、血瘀等,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而致病。在诸多病理因素中,痰、气是关键的致病因素。冯辉[1]认为本病乃气郁日久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实证。包信认为本病为气郁生痰,停滞于胸,令神不安所致[2]。治疗上常以疏肝理气、化痰清热为主,可选柴芩温胆汤化裁。
案1.闫某,女,49岁。2019年10月17日初诊。
主诉:失眠1年余,加重1月。自诉1年前子宫切除术后出现失眠,遇烦事后加重,易醒多梦,睡前多虑,每晚间断睡4~5 h,外院诊断为“焦虑障碍症”。平素性情急躁,遇事易紧张,喜食肥甘厚腻生鲜之品。1个月前因与家人发生争吵,上述症状加重。刻下:疲乏,胸闷烦躁,睡前身热,时有汗出,易醒多梦,醒后难再眠,次日头闷晕胀,烦躁不安,纳呆,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属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治以疏肝清热、化痰宁心。以柴芩温胆汤加味治疗。处方:
柴胡10 g,黄芩6 g,清半夏9 g,陈皮10 g,茯苓20 g,炒薏苡仁20 g,枳实10 g,竹茹10 g,远志10 g,合欢皮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炙甘草6 g。7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温水冲服。
10月24日二诊:胸闷减轻,睡前身热汗出较前好转,夜醒次数减少,睡眠可间断维持4~5 h,饮食渐增,大便畅,仍偶感心烦不安,睡前想事多,睡后多梦。予原方继用7剂,另加服中成药九味镇心颗粒(北京北陆药业,国药准字:Z2080008。组成:人参、酸枣仁、五味子、茯苓、远志、延胡索、天冬、熟地黄、肉桂),早晚各1袋(6 g/袋),冲服。
11月30日三诊:失眠明显好转,烦躁不安明显减轻,继予原方7剂巩固疗效。
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该患者年近五十,且1年前手术切除子宫,其正气已渐虚,痰湿之邪易侵入,平素性情急躁,喜食肥甘之品,终使脾胃受损,津液运化失司,痰湿内郁,久而化热,复加争吵,致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方用柴芩温胆汤配伍安神之品。二诊时,患者邪已去之大半,辨证为心脾亏虚、心神失养,遂加九味镇心颗粒养心补脾、益气安神。
中医学亦无“抑郁症”病名,但在“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疾病中有类似的症状描述。本病以情绪不宁、易怒易哭、胸脘满闷、胁肋胀痛,或心情低落、神情淡漠不语,或咽中如有异物堵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由情志因素引发。明·徐春甫在《古今医统·郁证门》云:“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变病多端”,病位多在肝、脾。木郁土壅,肝胆气机郁滞,导致脾胃运化受阻,水液运行失常,聚湿成痰,或气郁化火,炼液为痰,内扰心神,均可致郁。多从肝脾论治,常用治法为疏肝理气、解郁化痰、安神定志等,方用温胆汤化裁。
案2.贾某,女,18岁。2019年12月20日初诊。
主诉:情绪抑郁伴入睡困难5个月。患者半年前因高考落榜,心情郁闷,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且多梦易醒,情绪整日低落,不欲与人交流,心烦易哭,胸胁憋闷,月经周期紊乱,经前乳房胀痛,口干口苦,纳少,二便可。舌苔白腻微黄,脉滑数。辨证为肝郁气滞,痰浊内扰。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以加味温胆汤治疗。处方:
法半夏9 g,陈皮10 g,茯苓15 g,竹茹10 g,枳壳10 g,炒白术10 g,远志10 g,柴胡15 g,郁金10 g,合欢皮20 g,玫瑰花10 g,大枣5 g,炙甘草6 g。7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温水冲服。
12月27日二诊:情绪转好,愿与他人主动交流,睡眠有所改善,胸胁憋闷胀痛明显减轻,嘱继服原方数剂以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因高考落榜,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故见心情郁闷、胸胁憋闷、月经周期紊乱、经前乳房胀痛;木郁不达,气机郁滞影响脾胃升降运化,故纳少;脾失健运,水液运行失常,久聚成痰,内扰心神,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情绪低落,不欲与人交流;痰气互结,日久化热,故见口干口苦,苔白腻微黄,脉滑数。故选用温胆汤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同时还兼以清热,另加远志、柴胡、郁金、合欢皮、玫瑰花,增加解郁安神之力,以获更好疗效。
中医学有癫证和狂证之别。癫者多由情志不遂,气郁生痰,痰湿壅盛,内扰心神所致;发病较缓,初期表现多为情绪苦闷,神志恍惚,失眠健忘,言语失伦,或恐惧不解,或妄闻妄见,疑疑惑惑,苔多白腻,脉多弦滑或沉弦。狂者多由暴怒抑郁,肝胆之气横逆,郁而化火,火盛生痰,上蒙清窍或大惊气逆,内扰神明所致;发病急,初期表现则是烦躁不安,情急易怒。关于癫狂与痰的关系,历代医家多有论述,《丹溪心法·癫狂》云:“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李清亚等[3]认为本病乃痰迷心窍,思虑伤脾,或肝气乘脾,导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而致病。痰是癫狂症的关键所在,在治疗上应以理气化痰为主,方用温胆汤加味。
案3.王某,男,52岁。2019年9月29日初诊。
主诉:神志失常1年半。其妻述,因2年前邻里纠纷,不满法院判决,出现情绪低落,数日不食不寝,随之神志失常,或闭门独坐,不欲见人,坐卧不安,指天划地,叫嚣不休,或跪地求饶,如鬼神附身,顷刻之间,变态百出。外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西医镇静药,效果不佳。近几月来,病情越加严重,问之不能作答,不食不寝,小便黄,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舌苔黄厚腻,脉沉弦有力。辨证为气郁痰热。治以清热化痰、宣郁理气。以温胆汤加味治疗。处方:
清半夏10 g,陈皮15 g,炒枳实15 g,竹茹12 g,茯苓15 g,大黄10 g(后下),石菖蒲12 g,胆南星12 g,郁金12 g,香附10 g,炒酸枣仁30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磁石10 g(先煎),甘草6 g。3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0月2日二诊:大便2次,神志略定,问之已能作简单答复,异常动作及行为明显减少,大黄改6 g,余药不变。又3剂药后,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日1次,原方去大黄,又服药2周,巩固治疗。
按:“百病多因痰作祟”,尤多见于癫狂者。该患者因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横逆犯脾,生痰化热,蒙蔽清窍而致病,辨证为气郁痰热。用温胆汤方理气清热、化痰祛湿;加用石菖蒲、胆南星增强祛痰之力;大黄以通便,使痰热之邪有路可出;配合郁金、香附疏肝行气;以炒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重镇之品安神定志。药证合拍,获得佳效。
惊悸是以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因七情不节,累及于心所致。病机多为心胆虚怯,气郁痰扰,正如《血证论》中所云:“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动不安”。在治疗上,陈士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到:“温胆汤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隈;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针对因痰而至惊悸者,可选用温胆汤类方治疗,以祛痰定惊、宁心安神。
案4.陈某,女,32岁。2019年11月2日初诊。
主诉:间断心慌、气短,伴坐卧不安2年余。2年前因车祸受惊吓,出现间断心慌,胸闷气短,遇事易紧张,易受惊吓,眠差,常噩梦,出汗多,饮食无味,口黏口淡,小便正常,大便黏滞不畅,日1次。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为心虚胆怯,痰浊内盛。治以安神定志、化痰宁心。予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处方:
姜半夏9 g,陈皮10 g,枳实10 g,茯苓15 g,炒白术20 g,人参10 g,熟地10 g,五味子10 g,酸枣仁30 g,远志10 g,大枣2枚,炙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1月10日二诊:自觉症状减轻,继续原方服用7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举痛论》)。患者受到惊吓,致心虚胆怯,心气虚则神不安,胆虚则易惊恐,故可见心悸、失眠而多梦,汗出多;少阳枢机不利、升发失常,进而影响脾胃运化,津液聚而生痰,故见饮食无味,口淡口黏;痰性黏滞,不易消除,可使病反复发作。故予十味温胆汤治疗,以安神定志、化痰宁心。温胆汤原方以调畅气机、和胃降逆为主,原方去竹茹,加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成十味温胆汤,方中半夏、陈皮理气化痰;枳实行气除痰;人参、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共助祛痰之力;熟地、五味子滋养心阴;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甘草和中。全方配伍得当,补虚祛实,用治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之病,为的对之治。
温胆汤是一首祛痰名方,首载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宋·陈无择通过加减化裁将其收录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增强理气化痰之功。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升降相宜,温凉兼进,方中化痰之品虽多,但并非专为化痰而设,其还具有理气补脾、调和中焦之功效。
温胆汤经后世各代医家加减化裁又衍生出了诸多的温胆汤类方,如二陈汤、加味温胆汤、柴芩温胆汤、十味温胆汤、蒿芩温胆汤、黄连温胆汤、涤痰汤等,丰富了温胆汤原方的理论内容,同时还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不仅治虚烦胆寒之失眠,在治疗因“痰”所致的其他疾病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疗效,尤在焦虑、抑郁、癫狂等情志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