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摘要]心理学应用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总结审计实践中应用心理学存在认知障碍的基础上,分析主要心理学效应对审计的影响,指出心理学应用为内部审计提质增效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实践 心理学 效应 应用
审计表面是审事、审物,实际是审人,归根结底是审人性。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更快更准识别出问题,并探求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掌握审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主要心理学效应及认知障碍,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心理学应用在内部审计实践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审计人员认识自身的认知局限及偏差
应用心理学理论,能够引导审计人员纠正审计行为,了解自身的认知局限及偏差,调动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通过了解审计对象心理,有利于做好审计调查取证沟通等系列工作,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
(二)有利于审计人员敏锐发现并识别存在的问题
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审计对象的行为动机,言语真伪、可靠程度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问题。审计谈话中,利用心理学技能,对审计对象的微表情及动作进行解读,对其供述的真实性进行有效识别,能够获取背后隐藏的丰富信息。
(三)有利于缓和矛盾对立面,促进内部和谐审计
一直以来,很多审计对象认为审计人员吹毛求疵,因而往往消极对抗,致使审计监督工作得不到审计对象的理解,“你审你的,我干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良人际关系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利用心理学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审计与被审计双方达成共识,促使审计对象认可审计的提醒和帮助作用,增加配合审计工作的自觉性。
二、内部审计实践应用中的认知障碍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多领域、跨部门、跨专业的工作,只有从多元化的视角认识事物,才能接近事物真相,避免认知方式的固有障碍。心理学表明,个人的认知存在思维盲点障碍和自我意识障碍。
(一)思维盲点障碍
在提出审计发现时,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只想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告诉审计对象,而不考虑他人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也不善于探究审计对象的想法,那么提出的问题就很难得到认可。同样,对于审计对象,如果不换位思考,当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建设性意见时,就不能领会或从中受益。
(二)自我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渴望得到肯定,尽管知道建设性批评是有益的,但内心容易对批评或不同意见产生排斥。在双方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审计对象总会把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视作攻击,潜意识里构建“防火墙”进行抵御,淡化甚至不认同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最终由于彼此意见不一致而不欢而散,或只是表面笑脸相迎,内心实则不服。
三、内部审计实践应用中的几种主要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正确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学效应,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如果给人非常好的印象,受其影响,其身上的其他品质也会得到好的评价。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笼罩上类似的色彩。一般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审计人员受其影响,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二)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认为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主要特点是先入为主,审计人员受其影响,产生以貌取人及以言取人的认知偏差,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
(三)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对某类人的固定看法和观念,就像刻在木板上的图形那样难以更改、磨灭。受其影响,审计人员会基于自己有限的经验,根据外貌、打扮、言语等特征对其进行归类,容易产生偏见。
(四)异性效应
异性效应认为,人际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审计人员性别搭配合理与否,在营造审计氛围、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方面往往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审计对象违反相关法规制度的行为,特别是一些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提醒或处理处罚,未引起足够重视,就会引发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发生。
四、心理学应用为内部审计提质增效的途径
(一)觉察认知障碍,努力寻求事实真相
鉴于认知方式的局限性与心理障碍,内部审计人员应随时保持觉察之心,有效探析各种不同观点和可能性,合理评估其他观点的价值,建立起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信任,使双方都更易于接近事实真相。
(二)熟知心理学效应,力求审计客观公正
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掌握心理学常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学应用能力。在审计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有违客观性,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耐心细心,深究细查。
(三)学习相关心理技能,提升审计识别能力
通过微表情等心理技能的学习,增强识别判断能力。如在审计谈话沟通中,从审计对象口水的频频吞咽、呼吸的深浅变化、不经意的口误、语速的改变、声调的高低,或是重复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反问审计人员等,识别发现审计线索和疑点。如对方说话时不经意地摸了摸耳朵,则有可能在撒谎;如对方开始抖脚,说明其内心情绪有了变化,可能碰触到了其禁忌,使其开始紧张不安。
(四)适时制造心理压力,突破审计对象防线
审计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关键时刻要讲明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思想上加以引导配合。对于顽固不化的,要陈述利害,讲明不配合审计工作的后果;对于重大问题,要当机立断,在当事人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询问,使其无法应对自如;对于刻意隐瞒的,则应刚柔并用,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制造心理压力,使其放弃侥幸,主动交代。
(五)合理搭配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团队力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境里,尽管环境良好、条件优越,但是不论男女都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不高。在审计人员的配备上,应关注男女人数,保持一定的比例。在审计项目小组成员的选配上,利用异性效应进行适当的分组搭配,将审计人员之间因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可能产生的冲突和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优势互补,协调优化。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搭配,发挥团队合力,力求达到最佳审计效果。
(六)提升审计威慑力,加大审计整改力度
破窗效应表明,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的话,就會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只审不改,不如不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必须整改到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提醒或处理处罚,让审计对象心存敬畏、不敢再犯或不敢心存侥幸,使问题少发生以至不发生,进而“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活动。只要有审计在,双方的心理作用就不会停止。充分认识心理学在内部审计实践中的积极意义并加以运用,将大大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25100,电子邮箱:1187174184@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高爽.审计心理学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审计, 2019(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