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02-14 15:44畅宁宁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畅宁宁

摘  要:《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培养满足“新型工业化、中国建造”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行业需求从丰富教学内容、反向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全面课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究。旨在形成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教授知识为核心、以提高素质为关键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结构设计竞赛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编号:FBJG20180300)。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集管理、经济、技术于一体,具有明显跨学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宽口径、大土木”的应用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大型、复杂、国际化项目的增多,“新型工业化、中国建造”的提出,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成为行业所需;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的在于培养“精通法规、技术和经济,善于管理”,“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能应对复杂工作环境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意味着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企业和社会对本课程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应重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探索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教授知识为核心、以提高素质为关键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现状分析

(一)课程综合性强,教学内容选择欠妥

《工程项目管理》是在学习《工程经济学》、《建筑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使学生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管理程序、方法、规范,具备解决实际项目管理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重复、学科之间的知识难度深度交叉衔接把握不当;因此应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结合最新规范条文、科研成果及执业资格考试重点,重构知识体系、形成课程单元。

(二)课程实践性强,教学设计重理轻实

鲜明的应用实践性意味着本课程应以“项目管理”为重点,掌握理论知识是基础、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目的;在长期的“应试化教育”影响下理论与实践脱轨,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实践环节走马观花、形同虚设,有些高校由于课时、经费等原因删除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未能全面发挥,课程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教学方法陈旧,授课效果不佳

本课程理论、概念、规范、方法较多,公式推导、计算较少,实践性较强,对于缺乏工程实践經验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乏味;目前的教学方法仍以教师为主导,多媒体与板书结合“一站到底”式理论讲解居多,引导互动环节效果较差;被动接受知识模式使其学习主动性逐渐丧失,自主探索、创新实践能力被限制;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四)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评价不全面

传统的考核方式片面地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依据卷面成绩给定,过程考核被忽略、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评价缺失;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均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检验;课程评价未起到真正的激励、检验、评价作用,也使学生养成课堂偷懒、考前突击、蒙混过关的不良习惯。

二、教学改革探究

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现状分析,结合新时代对工程类人才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究,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重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一经出版即成过去式,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教学并不等于教书、教教材。教师应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兼顾其他相关学科的授课情况、结合最新政策规范和学科前沿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本课程与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体系关联性较大,所以可依据此类考试的范围和考核重难点设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行业的对接、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选择,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背景知识、实际工作内容和任务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改善学习氛围。

(二)以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系统性、科学性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较少考虑行业实际需求,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应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和市场工程类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以目标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包括项目的构思与选择、项目整体规划两项主要工作任务,完成该任务需具备决策分析能力和策划管理能力,具备此能力需拥有决策与风险管理、项目组织设计与整体规划、制定工作任务与三大目标原则等专业知识;项目策划背景知识的导入、港珠澳大桥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前期管理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案例讨论、课后项目策划书撰写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明白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贵在启发引导和针对性指导。将现代技术(BIM技术,云班传、学习通等教学软件,PowerStart、PM2等项目管理软件……)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启发互动等)相结合,形成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案例应与教学内容、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也可将职业资格考试案例、背景知识案例引入课堂。课前将案例资料、问题上传至教学软件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问题;通过问题引出教学主题、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案例中,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枯燥理论有趣化,以问题为起点、以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可改变学生学习习惯、活跃课堂氛围;以项目、案例为驱动引导学生对知识做深层次探讨,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其解决问题、沟通协调和应用创新能力;课堂或课后线上测试(已上传至教学软件的执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和典型例题)即巩固知识亦可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做”“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四)以系统化为目标,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教师应从全方位对学生、教学效果进行系统性的持续评价,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注重对过程、对综合素质、对各环节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考核;建立以过程为重点、以系统化为目标的全方位评价体系。以学生、教师、小组成员为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应全面详细、标准公平合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依据互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环节中个人表现,使学生明白课堂表现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小测和期末成绩体现,增加测试成绩评比奖励机制,实现以赛促学;形成课前-课中-课后、测试-订正-重试持续考核机制,确保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做到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的兼顾。

三、结语

新时代对工程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处于持续更新状态,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改探究也应不断革新。教师通过科研探究捕获新知并用于教学,使教学具有前瞻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高素质、强能力、厚基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S]. 2013.

[2]董新平,蔡迎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57-60.

[3] 张延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7,33(5):155-156.

[4] 张新梁.现代职教理念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工程管理,2015,(12):215-216.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