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新计划经济”的可行性

2020-02-14 15:44席梦婷
财会学习 2020年1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

席梦婷

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致力于解决社会资源福利的分配问题,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计划经济由于信息成本过大的问题失败,“新计划经济”作为传统计划经济的升级版,虽然存在着集权、创新性缺失、技术不足等问题,但贯彻了马恩的思想,并能够对社会资源福利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因此“新计划经济”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计划经济;互联网大数据;马克思原理

一、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不同于依赖供求关系对资源进行分配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采取了通过政府对大部分资源进行分配的方式来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一)传统计划经济

传统的计划经济主要是由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的行政管理,这使得中央的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同时,政府在社会的资源分配上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并不符合当时的经济形势,只靠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更忽视了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巨大费用。这使得国有企业人心浮动,生产效益逐步下滑,国民生产水平和经济水平下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传统计划经济的策略破产。

(二)“新计划经济”

传统计划经济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在衡量各种消费品的效用時,只单单考虑了制造它们所必要的劳动量,而忽视了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巨大费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进一步的提高,“新计划经济”的构想也应运而生,人们希望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计划经济进行升级,通过信息化解决传统计划经济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新计划经济”是指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生产信息和消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灵活的物流配送体系下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分配、消费进行计划指导的计划经济,即生产从属于消费,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唯一的标准就是符合不符合消费者需求。该经济把准确预测消费和计划生产摆在同等的位置上,使社会既有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又有计划的和谐。在新计划经济下,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

二、影响“新计划经济”的因素

“新计划经济”是以大数据为依据对市场资源进行分配的经济制度,所以“新计划经济”能否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制订计划所需的信息量,计划制订者可获信息的真伪性和计划欲达目标的简复性和竞合性。

(一)制定计划所需的信息量

在制定计划前,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计划经济的本质是对人类消费品生产进行最优化,然而由于信息不足、不及时,导致计划经济无法跟上市场的真实发展。因此“新计划经济”成功的第一要点就是保证拥有充足且及时的信息量。

理想情况下,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计划经济需要掌握大量具有差异性的静态数据并不断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每个社会成员对各种消费品的不同效用函数、各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社会的技术进步方向等。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计划当局在收集、储存和处理信息并作出最优决策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计划当局的信息能力,却还不足以建立能够替代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

(二)信息的真伪性

制定计划除了需要大量的数据,还要保证各类信息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新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正确分配。

然而大数据的条件下所收集的数据存在着真伪性,群众在网络上上传的信息可能出于各种私人原因并不完全真实,比如游戏对于未成年人采取健康管理的方式,导致青少年利用家里长辈的身份证进行注册,使得网络上游戏者的年龄分布普遍处于四五十岁的情况。

除群众上传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虚假性以外,计划当局又具有部门化和等级制的特点,这导致了计划当局的工作人员有可能会为了晋升或增加实权的目的,为了追求个人满足的最大化,揣摩上级的意图,采取报喜不报忧、谎报数据等策略。

“新计划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在科技能够筛选真实信息且排除执行人员谋求私利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这意味着目前的技术不足以我国实行“新计划经济”。

(三)计划预答目标的简复性与竞合性

目标的简复性是指目标简单还是复杂;竞合性是指各项目标之间是互斥还是互补,是竞争还是合作。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看,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然而,社会中人们的选择偏好并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目标不唯一。根据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即便计划当局的目标是实现全体成员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最大化,它也难以从不同的个人偏好排序集结出最优的社会排序,而且往往无法概括出全体成员满足最大化的状况。因此,在计划经济下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全体成员的需求也是一个难题。

三、“新计划经济”的优劣势

(一)优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有计划的组织生产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如果整个社会的产品按计划生产,按计划分配,就不会出现产品过剩、资源浪费的情况。

对消费者而言,“新计划经济”为消费者提供了自我设计的机会。这表明产品不再由生产者说了算,而是由消费者决定,传统的供应关系和供销模式将被颠覆,整个社会将处于逆向生产的状态。相比于传统的市场经济,“新计划经济”使得资源更高效地被利用,提高了产品供销的效率,有利于经济加速发展。

对于政府而言,“新计划经济”使得政府能够更直接的对社会进行引导和管控。在“新计划经济”下,大部分资源都是由政府进行分配,这表明政府不再需要用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而可以直接把持市场的发展轨迹。这为政府消除企业生产的事后性与盲目性,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实现全民小康,提升就业率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劣势

首先,“新计划经济”将大部分的资源分配权力交给了政府,而政府考虑的除了经济问题,还有政治问题、环境问题等,因此政府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并不一定是按照最优的经济效率进行分配,而是从全局稳定的目的出发调整资源分配。所以,“新计划经济”下的经济不会处于最优的发展状态。

其次,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厂商依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会使得厂商的思维固化,不利于进行产品的创新。事实上,创新同样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好的创新能够发现消费者所不能发现的需求。在大数据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创新进行风险预测,如果创新失败,企业所承担的损失并没有合适的补偿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创新动力大大降低,会导致整体社会的创新能力大幅下降。

第三,从尊重个人自由的角度出发,“新计划经济”下的互联网大数据大大增加了集权的可能性。在“新计划经济”下,需要一个组织对资源进行管理,不管这个组织是政府还是其他组织,每个人都将有大量的信息被其掌握,该组织将更有效地限制每个人的选择自由,尤其是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同时,信息的集权将导致经济逐步发展为权贵经济。

四、对于“新计划经济”的思考

虽然目前社会的科技还不成熟,不具有能够完全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难以制定满足社会需求的计划,人们的思想不够开放,不能对计划经济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新计划经济”在关于集权、创新等方面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计划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理想状态下,基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一哲学理论,人们也可以正确认识社会经济规律并利用它。“新计划经济”能够高效地配置社会资源进行生产,政府能对公共资源进行约束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新计划经济”虽然现阶段不能替代市场经济而存在,但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科技的进步,基于资源高效配置的要求,社会最终会实行完善且可行的“新计划经济”。

面对“新计划经济”的提出,现阶段我国应继续发展智能数据处理的技术,制定遏制掌握数据集权的法律,让人们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及其二者的关系,理性地正视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不要妖魔化计划经济。

参考文献:

[1]贺军.新计划经济论的可能影响值得警惕[N].社会科学报,2017-08-03 (002).

[2]王庆林.供给侧改革下的新计划经济——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 (07):238-239.

[3]陶文昭.信息时代两种经济体制的新论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 (05):132-137.

[4]张旭昆.大数据时代的计划乌托邦——兼與马云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7 (10):72-77.

[5]冯宝兴.介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学派——“新计划经济学派”[J].经济纵横,1989 (09):58-62.

[6]鄢一龙.新计划经济还是“新鸟笼经济”[J].经济导刊,2017 (08):65-69.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
习近平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的财产哲学基础
China
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加深理解我国经济体制及其发展进程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技术和价值比较
供电企业服务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