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琰
【摘要】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加快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现阶段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对新能源汽车展开了市场分析,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发展预测。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市场分析 发展预测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其中纯电动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9%,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
一、宏观经济
(一)GDP增长拉动
2011年以来,我国GDP增速由以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2018年首次突破90万亿元,实际增速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美国2.9%,日本0.7%,德国1.5%,英国1.4%)。在GDP构成方面,消费支出占比达到60%,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经济增长已实现由投资和外贸拉动向内需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
(二)城镇化驱动
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达到6.66亿人,接近总人口一半。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率由36.2%提升到49.7%,年均提高1.35%;2013——2018年人口城镇化率由52.6%提高到59.58%,年均提升1.16%,仍保持较高增速。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经验,城镇化率在30%——70%时,城镇化处于加速时期,预计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
(三)能源效率推动
在石油资源逐步枯竭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车用能源的稳定、清洁供应是我国的战略问题,也日益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目前普遍认可纯电动汽车是环保产品,该类产品具有零排放、节约能源、使用成本低等优点,纯电动车的能源转化效率(90%左右)远高于传统燃油车(17%左右)。在严格做好生产和回收环节管控的基础上,车载电池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容易得到集中治理。通过综合比较,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燃料电池动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发展现状
(一)销量结构分析
新能源汽车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随着201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得到迅猛发展。从2010年不足1000辆,到2014年以来成倍增长,再到2018年突破100万辆(较2017年销量净增47万辆,相当于2016、2017两年总净增量),位列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9.9万辆,预计全年销量可达150万辆。
从动力驱动上看,根据汽车产业信息网汇总数据分析,纯电动汽车销量的百分比同样自2014年以来明显提升,2018年占比达到了3.49%,说明市场上纯电动汽车选择偏好越来越强,加上纯电动对于车企具有能够换取“双积分”的更优性价比,短期内更具市场发展潜力。
从品类结构上看,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依然为主流产品,销售56.3万辆,同比增长58.7%,而新能源商用车销售5.4万辆,同比下滑6.6%。其中,新能源专用车销售2.99万辆,同比增长45.23%,面包车和轻卡依旧是主推车型。新能源客车销售30634辆,同比下滑16.4%,其中,公交28516台,同比减少14.6%;公路2118台,同比下滑34.8%。
(二)地区发展差异
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整体车市基本保持一致,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城市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41.48%。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经济发达的东部、南部省市人均收入较高,购买力较强,特别是重点一二线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有牌照、通行等相关政策利好,与之对应的市场表现较好。隨着前十城市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占全国总销量的百分比比逐月下降,且降幅度越来越大,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分布越来越广阔,在非限牌城市和地区的接受度明显提升。今后,国家将逐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平衡,加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运行对汽车品质的需求,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需求必将有所改善。
(三)新能源乘用车
与新能源汽车走势一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攀升,进入2014年以来同样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且纯电动车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超过七成。私人用户尤其在纯电动车方面增幅扩大,说明新能源汽车正在向市场化转型,广大消费者的偏好度不断提高。紧凑型以超过50%比例占据绝对优势,而小微型已不复过去的火爆,一方面由于补贴退坡、标准提升导致小微型车降温,而另一方面网约车与租赁市场的推动使紧凑型车升温。
(四)新能源公交车
根据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2018年12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能源公交车城市推广研究报告》,我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保持较高的销量规模。2016年、2017年新能源公交车销量分别为8.6万辆和8.0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在新增公交车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已达87%。同时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增速更高,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新能源公交车替换率已超过35.9%。目前在我国运营的每三辆公交车中,就有一辆新能源车型。
研究报告认为,纯电动公交车将成为市场主流,然而对于燃料电池公交车,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其未来可期。从目前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要晚于纯电动汽车,而且可能比纯电动汽车的推广难度更大。
(五)消费动机分析
根据工信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多部门的公开资料整理分析,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动机有牌照、通行政策利好占比76%,依次为环保考虑12%、体验新技术7%等因素。消费者不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中充电桩故障占比45%,其次为续航不稳定19%、车辆老化异响16%、电池衰减11%等因素。
三、发展趋势
(一)“智能”发展方向
“智能”是未来交通出行的发展方向,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加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互联网与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融合。因此,汽车产业从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未来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并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必定是逐渐形成共识的趋势。
(二)传统燃油退市
国际社会最早提出禁售燃油车的国家是挪威,预计在2025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车。随后,荷兰、德国、法国等国家也相继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也有部分国家只是禁售柴油车,对汽油车暂无限制,西班牙最晚,实施时间为2040年。我国最早提出禁售燃油车的省份是海南省,计划在2030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车。随后,国内各大车企业公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长安汽车和北汽集团规划时间是在2025年,比亚迪预计在2030年,吉利汽车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体销量90%以上。
(三)保有量预测
近年来在“低碳出行”等政策号召下,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断普及公务车新能源化,交通部指出到2020年底,城市公交、出租车及城市配送等领域新能源车保有量需达60万辆。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2017年曾作出预测,2018年——2025年电动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2026年之后增速放缓,预计2030年将达1亿辆。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从“政策拉动”向“市场需求”过渡,整个产业将进入高度市场化、差异化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周云郊,孙大许.《新时代背景下国内乘用车消费现状与趋势研究》[J].动态与综述,2018,(7):81-89.
[2]王薛超,王成,张长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