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责任与系统重构

2020-02-14 05:53吕亮林丹曾珍
商情 2020年2期
关键词:机构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会计

吕亮 林丹 曾珍

【摘要】在国家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大环境下,高校财务部门要逐步向“参与管理型”转变,通过对财务机构、人员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优化职能职责,使得高校财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各机构权责分明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本文以H高校为例,提出具体的财务机构改革方案,为高校财务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供应用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 管理会计 机构改革

近年来,国家财政部门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2014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体现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整体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要求。在管理会计体系下,财务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置将影响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会计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施行是国家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提高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的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进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对管理会计的推动以及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施行,有助于高校财务实现从“核算型”会计到“参与管理型”会计的转变。但同时,对高校财务部门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机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基于管理会计的视角,结合H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进程和要求,以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理顺财务工作流程、提升教职工财务体验为目标,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全面分析财务部门运行现状,梳理工作中存在的“症结”和“堵点”,阐明实行高校财务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并以H高校为例建构一个适应新形势的财务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高校财务运行现状

从管理层面看,首先,高校财务主体意识较弱,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对财政依赖性较大。预算管理科室主要以管理国家拨款为主,按照各单位上报计划安排校内外预算,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管控和绩效考核手段缺失;会计核算科按预算项目对各类经费进行支出核算等等。财务处各科室的工作按计划进行,工作不主动性,效率较低。同时,创收节支以及理财的认识不够。目前“双一流”建设成为热点和重点,高校具有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高校财务机构建设应解决老问题、克服新压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发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其次,整体意识和管理的认识不强。在当前重核算的财务模式下,高校财务机构分散,管理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对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大局意识,日常工作重心还是在核算上。财权配置与学校战略规划联系不紧密,欠缺前瞻性和驱动力。在重大项目上马、对事业的经费投入、新校区建设等活动中,缺少科学缜密的事前分析和事中、事后监督,容易留下了风险隐患。再次,财务组织机构内部各科室缺乏有效沟通,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性不足,疲于应付,决策支持能力弱,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

从会计功能层面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已被广泛运用,但高校中运用较少。高校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情况,财务管理对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不到位。

从业务流程层面看,高校财务业务种类繁多,涉及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业务流程复杂,环节多,涉及科室多、人员多。目前,高校财务处科室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分工不够明确的情况,影响着财务部门的职能发挥。

从财务服务层面看,高校财务处目前的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多是从财务业务流程考虑,对教职工的财务体验考虑不足。科室功能的划分与教职工的业务事项不匹配,存在着教职工完成一件事需要在不同科室之間来回奔波,影响财务服务体验,也相应提高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风险。

二、高校财务组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一)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国家会计体系改革的新趋势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体现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整体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要求。2016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等等一系列政策。国家有了完善的政策支持,国内管理会计的研究已取得深入发展,但管理会计功能在高校的重视度较低、应用面较小,在当前的高校财务机构中管理会计的人员比例也较低,管理会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通过机构改革使高校财务向管理会计转型也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提升其在高校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政府会计理论体系在高校的顺畅运行,同时拓展组织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范围。

(二)是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和机构设置提出的新要求

2017年10月24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财务处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亟需调整、完善,以匹配业务层面、管理决策层面的新期待、新要求。

(三)为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运行体系,提升工作效能提供新助力

高校的事业发展需要财务数据作为战略发展的决策依据,单纯的账务处理、会计记录已经不能满足愈加繁杂的高校经济活动的需要,高校对于会计的管理功能和提供决策支持的需求必然增加。通过对财务机构、人员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优化职能职责,使得高校财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各机构权责分明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在大联动、畅运行、优服务、高效能系统构架下,促进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推进业财融合,使高校业务和财务逐步实现集成化、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共同提升。管理会计的高效运用,有助于高校财务加强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衔接,坚固内控体系,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了绩效管理和决策支持工作。在有效配合学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财务机构改革,理顺关系、明晰职能、健全机制、提高效率,助推“双一流”建设,发挥财务处对学校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财务组织机构改革方案,以H高校为例

高校财务机构改革迫在眉睫,H高校为此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指导思想下,破旧除弊,制定了一套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财务机构设置的新方案。

(一)科室设置重新分类

H高校在全面梳理财务部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财政部推进管理会计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构建财务处内设科室。

新方案下,财务处领导层由一个处长和三个分管副处长组成,副处长的分工更加明确,以业务性质来划分工作职能,收、管、支这三类科室分别由三个副处长分管,这样他们分管的科室更加清晰、紧凑,沟通也更加顺畅。

具体的科室则由原来的八个合并、整合成七个科室。其中收入管理科合并了原来的科研经费管理科成为一个科室,这就完成了学校的收入统归到一个科室管理,便于收入的统一筹划,也利于集中管理。管理会计科则是由原来的信息与预算管理科演变而来,并且除了原科室的基本职能外,又增加了基建、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等项目管理,这几项原来则是由会计服务科负责管理,同时,还增加了参与学校战略规划制定等战略规划方面的职能。这种整合充分表明新机构改革的方案在向管理会计倾斜。司库管理科则是由原来的资金结算科而来,因学校已经实现了无现金报账模式,司库管理科也完成了新的转变。新旧机构设置下的科室结构参看表1。

领导的分工、科室结构的整合实现财务处各科室、各岗位职能划分清晰、业务流程顺畅,同时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在完成财务工作的同时推动学校业务发展。

(二)人员结构重新设定

在科室重构的基础上,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量,重新设定了岗位类型和人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新方案下,财务处共设置了45个岗位,包括3名劳务派遣人员、1名中国银行派驻人员。财务处老年化严重,近几年退休人数较多,招聘低成本的劳务派遣人员,放置在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简单、批量的前台报账工作。同时,学校的无现金报账以及网上预约报账模式也使得资金结算和前台报账岗位也不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可以实现人员分配重心向后台管理岗位倾斜。这符合机构改革向“管理型”转变的思路。新旧财务机构岗位人数的变化见表2。

(三)岗位职责重新梳理

梳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基于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优化职能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每个岗位都要填写详细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各科室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梳理各岗位内控风险点,并做到定期更新、优化。并且各岗位的职责与完成效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打破大锅饭,实现以任务为导向,效率优先。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做到工作高效,服务有礼。

要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严格落实定岗定责,分工细致,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相互不推诿的工作状态,全面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

四、小结

在国家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大环境下,高校财务部门要逐步向“参与管理型”转变,通过对财务机构、人员进行重新编排,梳理优化职能职责,使得高校财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各机构权责分明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在紧密配合学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财务机构改革,理顺关系、明晰职能、健全机制、提高效率,助推“双一流”建设,发挥财务处对学校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H高校财务机构改革的实例,顺应了高校财务改革发展的趋势,丰富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推动了政府会计理论体系在高校的顺畅运行,同时拓展组织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海妮.高校财务人员转型的能力框架构建与实施——基于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的新常态[J].财会通讯,2018,(16).

[2]庹彩珍.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J].经济师,2018,(07).

[3]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受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科学类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吕亮,男,高级会计师、教育部首批高端会计人才,华中师范大学财务处,研究方向: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监督与数据挖掘; 林丹(通讯作者),女,会计师,华中师范大学财务处,研究方向:高校收入组织与监管,高校收费与票据管理;曾珍,女,七级职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财务处,研究方向:高校会计核算,财务稽核与会计控制。

猜你喜欢
机构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会计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趋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