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墨子节用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运用这一思想既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也能为缓解及杜绝当前中国不良消费现象,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及形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具有积极而现实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墨子;节用思想;节俭教育
[作者简介]许钰滢(1994-),女,山西长治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 G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1-0057-0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追求物质的欲望也逐渐扩大。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人们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大力提倡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尤其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之才,更应树立节俭意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墨子节用思想的形成
关于墨子,司马迁在《史记》中简略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在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据相关记载,墨子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低贱,生活艰苦,擅长工巧和制作,做过木工。墨子生活的年代,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同时生产技术的改良,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但在当时并没有给平民带去财富,相反诸侯争霸、战乱频发,使老百姓苦不堪言。而位于上层社会的诸侯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百姓则忍受着战争和统治者的双重摧残,举步维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诸侯争霸的欲望,各学说思想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在这一背景下为平民百姓发声的墨家学说也顺势而生。正是由于墨子特殊的出身和社会经历使他更能够体会平民生活的不易、理解百姓的疾苦、同情下层人士的遭遇,因此决定了墨子节用思想始终代表着小生产阶级的利益。
二、墨子节用思想的主要内容
“节用”是墨子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墨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提倡一切事物求实用弃华丽,要摒弃厚葬不良习俗,反对沉迷纵情于音乐。
(一)节用。《墨子·节用》说:“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①墨子认为圣王施政应以天下为利,获得财富的途径不是向外征战掠夺别国土地财产,而是在自己国家内省去无用的费用,这样就足以增加本国的财力。关于如何在国内省去无用费用,墨子做了详细的法则:衣服冬天用来御寒、夏天用来避暑;房子发挥最基本的功能即可;制造兵器,足以抵御外敌即可;造车、船能用就行,如果不实用,就不必去做。要想令本国人口增加,不是去掠夺他国人口,而是停止战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青年男女在安定的环境下结婚生育,人口自然会快速增多。
墨子还极力推崇尧的节用方法,古时尧作为君王,用土塯吃饭,用土铏喝汤,用木勺饮酒,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墨子赞扬古代圣王施行节用的政策。在节用方法上:凡天下百工,各尽其职,各尽所能。节用就是反对铺张浪费、穷奢极欲,凡事以实用为目的,这样才有利于百姓和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平民百姓,大家都遵守节用制度,国家自然国富民强。墨子的节用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学习和传播,尤其受到平民百姓的认可。
(二)节葬。《墨子·节葬》说:“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②墨子举例论证了厚葬久丧的危害,首先从厚葬来讲,天子死后,光殉葬者就有数百人;王公大人、诸侯的厚葬,使其府上的财产几乎亏空;一般百姓的厚葬也会耗尽家财。其次从守丧来讲,做官因守丧而不能上朝,耽误国家政事;农夫因守丧,使自家田地荒废;妇女因守丧,不能早起晚睡,耽误紡纱织布。因此,厚葬久丧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会耽误国家的生产。
关于“节葬”,墨子认为古代圣王就做了很好的榜样。尧帝死后,葬在了蜇山,衣服只有三件,棺材用普通木板做成,入土后才开始哭丧。舜和禹两位圣王,死后也只是简单的举行了埋葬。这三代圣王,尊为天下之主,尚且死后没有举行盛大的丧葬之礼,难道他们的后世子孙却要厚葬吗?因此,墨子主张的丧葬法则是:棺木三寸、衣裘三件,死者埋葬后,生者不宜久丧,应该立即投入到生产中去。
(三)非乐。《墨子·非乐》说:“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③墨子从三方面说明纵情音乐之害。其一,制造乐器耗费财力。要欣赏音乐须有相应的乐器,但制造乐器必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既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还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而古代圣王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圣王向百姓征税造车、造船,最终用来服务于人民。其二,演奏乐器影响劳动生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只有乐器还不行,还需要有人去演奏,演奏的人,还需是耳聪目明的青壮年。男人们去演奏耽误耕作;女人们去演奏耽误纺织。另外对随音乐起舞的人要求也高,“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这些人为了享受音乐而荒废了国家生产。因此,墨子不提倡纵情音乐。其三,欣赏乐器误国误民。君子欣赏音乐,需要有人陪同。与王公大人们共同欣赏,影响他们治理朝政,同平民共同欣赏,影响平民农事耕种。可见,为乐不利国利民,应禁止。
三、墨子节用思想对当前大学生节俭教育的启示
(一)当前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表现。首先是餐桌浪费严重。各大高校无论是在学校食堂还是校内餐馆,随处可见餐桌上的剩饭剩菜,甚至部分学生的餐具里满满的饭菜就倒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其次是金钱的浪费,现在很多学生,爱面子、讲排场,倾向于金钱交往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过生日、入选为学生干部、获得奖助学金、新交往了男女朋友,都要请客吃饭,吃饭地点选高档餐厅,这样显示自己的“大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隔三差五的一帮朋友聚会,拉拢所谓的“朋友关系”,拉近同学距离。还有同学开学必备苹果“三件套”、衣服向名牌看齐、发型向明星看齐。甚至有些学生为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最后是生活中资源的浪费,生活中长开机、长用电、长流水等现象随处可见。
(二)产生浪费现象的原因。其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欲追求的无止境。从国际方面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西方消费观念逐渐传入中国,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潜移默化的侵入大学生的思想。从国内方面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市场经济的弊端,导致人们对金钱对物质的贪恋。电子产品和媒体的发展,对物质过多的宣传,导致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对物质的过度向往。其二,节俭教育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为高校教育工作内容之一,但在现实中,高校对大学生节俭教育的重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一方面,对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和行为的重视程度来看,个别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的成绩评定多看重课程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则不作为评定标准。另一方面,从高校授课的内容来看,部分高校多倾向于理论课的讲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则作为非重点课程对待。其三,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讲,从小习惯于向父母伸手要钱,却不知赚钱的不易,步入大學校门的大学生,没了父母的管教,可生活费依旧从父母那里得来,觉得钱财来的特别容易,因此也就不懂得节制,加之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有求必应,更加使得部分大学生放纵自己,挥霍无度。
(三)大学生应该如何加强节用思想。其一,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转变大学生对节用思想的认知。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得知识、转变思维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教育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以课堂为载体,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变大学生对节用思想的认知,培养他们节俭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品质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杜绝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教师在课上积极启发学生对节用问题的思考,让他们明白花钱必须有经济来源,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花钱要看支付能力,即使家里很有钱,也要用在必须的项目上。其二,利用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节俭情感体验。高校应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影响,在无意识的情境下提升自己的节俭意识。高校可以组织帮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帮商店人员出售物品、帮餐馆阿姨洗碗等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高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三下乡”,让他们在贫苦的山区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对节俭的积极思考。还可以选择典型故事、历史人物等题材,用诗歌演讲、小品表演、舞台演绎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情趣,产生情感共鸣。其三,利用榜样的力量固化大学生勤俭节约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潜移默化的,利用榜样示范法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节俭行为。例如,高校可以举办“校园节俭标兵”评选活动,大学生在参与评选的过程中,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榜样进行观察学习,最后内化为自己的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此外,高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有关活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从而让大学生更加有兴趣有热情、有信心争做榜样,最终固化成为良好的节俭行为。
四、总结
即使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墨子的节用思想对当今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感体验,形成厉行节俭的行为习惯有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注释]
①《墨子·节用》(上).
②《墨子·节葬》(下).
③《墨子·非乐》(上).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薛柏成.墨子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褚海萍.节俭观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16.
[5]邓志伟,成海鹰.论节俭的消费伦理观[J].消费经济,20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