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摘要] 1941年和1942年,中国共产党为了克服党领导弱化的问题,党中央相继通过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以下简称三个“决定与指示”)。三个“决定与指示”加强了党的领导,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重温三个“决定与指示”中党的领导要求,对当前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提高党性修养,充分认识党领导一切的重要性;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严明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等。
[关键词]三个“决定与指示”;党性;党的领导;政治纪律
[作者简介]王鹏(1993-),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2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1-0010-02
从1941年至1942年党中央相继推出了《中央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这三个“决定与指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的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文件,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当前加强党的领导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做出三个“决定与指示”的历史背景及核心内容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指出:“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①党内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渡过难关,成为摆在全党面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三个“决定与指示”应运而生。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根据整风运动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1941年7月1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决定》指出了存在于党内缺乏党性错误倾向的主要表现。
1、在政治上,随着全面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共党员的数量剧增,个别新党员思想自由、行动散漫、政治纪律差,不请示中央或上级的意见,不尊重中央或上级的决定。
2、在组织上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强调独立活动,反对集中领导,喜欢自由,目无组织,轻视上级,认为自己比领导水平高,直接越过领导去做决策,同事之间互相伤害,互相包庇。
3、在思想上,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来反对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吹自擂,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做事情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受不了一点苦头。
为了克服上述错误倾向,《决定》指出,全党特别是干部党员提高党性修养水平,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纪律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成为一个有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这些措施对抗日战争时期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适应残酷的战争环境,解决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中某些不协调的现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42年9月1日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党政军民关系中某些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存在,对某些政治观点和组织观念没有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各个党组织、政府部门之间不够团结,搞小团体主义、地方政权的积极性不高步调不一致;党政不分,下级向上级闹独立性,本位主义,门户之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削弱了党的领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强调中国共产党掌握无产阶级的最高政治领导权,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党的委员会应该总体上对党政军民等方面的工作实行统一的领导。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各自为政的问题,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统一领导,党中央在1942年12月1日通过了《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当时,许多地区和抗日根据地出现了行政机构臃肿和重叠、指挥不灵;领导干部无所事事、不注重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些地区(军区、分区)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彼此之间谁都不服谁等;这种现象与分散的游击战争要求极不适应。《决定》对如何建立各级领导核心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其核心内容是,在军区、分区两级,建立党的领导核心。在军区,建立以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区党委、或中央分局;在分区一级加强地委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其核心应当以选举一个各方面综合能力较强的领导人为书记来指导工作。这些举措着重解决了党领导弱化的问题。
二、三个“决定与指示”对当前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意义
1941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在党性修养、党领导一切、政治纪律等方面为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党性修养,充分认识党领导一切的重要性。党性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的形态,它是行动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產党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从党性方面着手。在1941年党中央发布的《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讲到了增强党性修养的紧迫性,列举了党员干部党性缺失的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其目的是从党性层面着手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全体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培养党性,增强党性,使全党统一意识、行动和加强政治纪律,“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党。”②自此以后,增强党性锻炼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党的一元化领导奠定了基础。
同样,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必须要解决党员党性修养的问题。十九大以来,党的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全面的加强,但是在一些党员和干部中仍然存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与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一方面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党领导一切的重要性。首先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否掌握领导权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另一方面要使党员、干部充分理解“党领导一切”这句话。这里的“党领导一切”并不意味着党直接管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它是指在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党对党、政、军、民、学的领导只是在大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领导,是为了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是为了增强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提高党性修养,充分认识“党领导一切”的重要性。
(二)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中提出“党领导一切”的概念,其中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了解决党领导弱化的问题,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也就是说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他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國共产党。在2018年1月1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党内外各方人士在讨论宪法修正案修改意见的时候,习近平着重强调,宪法修改必须以党的领导为基础和前提。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重申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它置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可以说,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和走向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三)严明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政治纪律是党的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三个“决定与指示”中,统一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的全面领导。政治纪律是最重要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为此,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始终对党忠诚老实,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④十九大报告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党的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并强调“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⑤不久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印发,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制定和修改一系列重要的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都蕴含着严明的政治纪律,为确保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之,三个“决定与指示”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出台的文件,1941—1942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为新时代坚持党中央权威和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1.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44.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23.
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9-2-28(01).
⑤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