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锋 信双峰
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通过学生素质提高来体现的,教师教学的效果要依靠学生的成绩来证实。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精准定位课堂教学的核心点?这是课改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要有学生积极充分的参与。学生的参与,不是表面上的回答问题、回应教师,而是要真正投入课堂,真正在课堂上进行思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草笔记”作为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草笔记”是指学生通过纸笔把思维外显化,把记忆效果的检验、思维流程的呈现、问题的提出、观点的碰撞等记录下来。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草笔记”教学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教师备课时,习惯抓知识要点,而忽略学生的基础。2.教师只注重教学的计划性而忽略了教学的生成性。3.教师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因为把口头叙述变成书面解答,需要的时间增多,如果教师留给学生思考、书写的时间不足,会导致学生产生急躁应付的心理。4.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愿主动思考。5.学生思路不清晰,缺乏条理性。从口语表达变成书面表达,需要组织相对完整的语言,增加了表述难度,这需要学生提升语言组织能力。6.“草笔记”还需要学生课下再次梳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觉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任务量。
以上问题的出现,使“草笔记”教学法的效果很难发挥出来,最终导致教学改革受挫。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弄清楚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教师不明白教学为了什么,只追求量而不是质的提升,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二,教师备课的关键点不能放在知识的储备上。现在多数教师的知识储备是过关的,一方面是自己求学时的积淀,加上入职后的不断深造,完全可以胜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就是在信息发达的大环境下,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已经让分享知识变得简单。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懈怠,还是要努力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把课备好、备足,不仅要把知识准备好,还要把活动设计好,把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好。
第三,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可能讲解的内容和方法都不同,甚至教学进度都不一样,因此留给学生思考、整理的时间也不会相同,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备一次课就万事大吉。
第四,教师要多给学生指导,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思考,让学生学会准确规范地书面表达知识要点。
第五,教师注意检查督促。在学生未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前,教师一定要定期了解学生整理“草笔记”的情况,查漏补缺。
总之,“草筆记”教学法打破了学生的“假学”状态,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能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但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会不太符合一些教师的原有习惯。因此,我们还要结合实际,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从而保证好的课堂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素养。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基础教学教研项目“‘草笔记法提升高中生思维品质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7251027)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