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文化引领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

2020-02-14 05:49王力平唐红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

王力平 唐红英

摘 要:现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但是对“工匠精神”的实际培养和灌输还比较欠缺的。“工匠”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具有工匠之心、工匠之行,即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上所具备的专注、细心,从而达到高超技术去从事特殊职业和一般职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工作中呈现出的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在物流行业中只有具备这种“工匠”精神,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型技术人才,才能被企业接纳、认可。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使成为工匠型人才,在“工匠文化”的培养体系中,贯穿“传导、形成、固化”,并在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教育中贯彻始终。

关键词:高职物流人才;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6.018

“工匠精神”呈現出的表象是在物流企业一线员工对服务项目和操作设备达到“驾轻就熟”的状态,对工作的内涵和流程达到“烂熟于胸”的地步,对事业保持“严谨求实、敬业专注”的态度。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有赖于整个工匠文化氛围的营造。工匠文化能对学生心灵的触碰、观念的形成、行为的驱动。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不仅对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一线管理人才目标的定位,同样对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也指明了方向。所以,高职学院在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倘若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和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用工匠文化塑造新一代的从业者,必将会促进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1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中融入“工匠文化”存在欠缺

1.1 培育“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不浓郁

在高职学院中大部分在工匠文化方面没有建立从顶层设计所具备的校训、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等方面体现出的“工匠精神”的涵盖的内涵,因此,在办学方向上无法得到集中体现,甚至师生所在的整个环境也没有足够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主要在营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缺少顶层设计,缺少合理的布局,缺少系统的规划。导致师生难以通过校园文化所萦纡的“工匠精神”产生敬佩感、认同感。

1.2 培育“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缺少具体环节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程设置时仅仅注重课程结构、资源库、实训条件等方面实施的技能提升定位,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技能素养的“专一”“精致”甚至“极致”精神的培养。在这种通识框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企业工作中会出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状态缺失,导致影响工作质量、效率低下。

1.3 在与企业合作共育“工匠精神”时契合度不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早在施行的模式。校企合作能为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和经验,也为其创设就业机会。但随着物流的业态的不断出现以及产业的发展,物流人才的规格质量也在提升,一些合作企业只重效益,忽视了在用人过程中对“准职员”的学生在工匠文化、职业精神的培育,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向往“能工巧匠”的职业荣耀,没有追寻“工匠精神”的职业理想,甚至部分学生还对物流行业认同感降低。

2 在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做法

2.1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工匠精神”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施行专业人才教育教学以及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工匠精神”设立,中要做到传授基础的、专业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乃至“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对接跟岗实习、顶岗实训中注重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标榜劳模精神,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其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构架应当在教学标准制定的各要素和主要环节中应涉及严谨求实精神。第三,在课程体系中科学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第四,在实践环节上高职学院积极参与国家推行的物流专业“1+X”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将试点项目标准要求与职业训练、精准操作有机融合,做好“课证融通”,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 全面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营造“工匠文化”环境氛围的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秉承优良传统,做校训的忠实实践者,高职学院的校训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精神内涵,诸如“厚德、匠心”“正德厚生,励志修能”“通达”“敬业”“立业”等词组合,通过这些词语(或其变体、近意)的不同排列组合,就应形成了具有“工匠文化”的院校的校训内容;另一方面,针对物流专业特征,制定符合物流专业特色的二级院(系)训。物流专业所在院(系)训应以“强能”“强技”“乐业”“创业”等词语组成。高职院校的校训精神应与工匠精神存在较大程度的契合度,也正是融合了校训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才能成为全院师生、专业学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和规范。在开展活动中以“工匠文化”于其中,如每年定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宣传月活动;系训认知活动;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开展主题班会课、演讲比赛等,以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崇敬感、荣誉感、自豪感,让其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灌于脑、融于心。

2.3 从专业群构建层面中体现“工匠文化”

物流产业正在发生百年一遇的技术变革,智慧物流的“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结合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新趋势和职业院校发展新方向研究如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这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物流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物流专业群建设本身应充分体现行业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从事物流专业再学习与研究中形成全体师生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2.4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物流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重贯穿实施“工匠精神”,即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做合一”“工学结合”,采用适宜的途径将“工匠”素养融入其中。例如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组织中,针对企业仓储出入库、单证复核等岗位训练学生的严谨细致、高效准确的习惯。还要包含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等品行的形成。在实现“学做交替”中按量完成具体任务,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注重学生“精”“准”“协调”“ 全神贯注”的培養,课程考核时也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养成。

3 在技能活动中形成“工匠文化”的氛围

3.1 在专业技能比赛中植入“工匠精神”

物流专业的学生赛事大多与产业接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下,组织学生参与物流技能大赛过程中营造“工匠文化”环境极其重要。在艰苦的备赛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带领参赛学生日夜苦练渗透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在操作训练中练就、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不懈、敬业善思的作风,在比赛中培养永争第一、精益求精、心若旁骛的参赛精神。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能提升学生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综合品行。

3.2 通过校企合作中共育“工匠精神”

我们通常除了在校园环境中培养形成“工匠精神”外,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在跟岗实训、顶岗实习中,在企业实战过程中将职业精神转化为职业素养,将职业追求升华为职业操守。近几年来,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注重校企合作实效,实行“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进入企业跟岗、顶岗在提高学生物流技能基础上,校企共育“工匠精神”,嵌入企业职业精神塑建的环节中,只有从准职业人时期就培养学生这种工匠精神才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1)认知实习(见习)阶段的感知。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可安排企业里老师给学生介绍企业的文化、自身建树、作业经典、发展通道;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或者介绍企业优秀员工的事迹和精神。这样对大一新生是“工匠精神”的启蒙教育最直接的方式。

(2)跟岗实习阶段的体验。在这一阶段,在为期两周或者一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下“手把手”“一对一”进行物流具体岗位的实践。让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将为人处世、工作态度的“工匠精神”对弟子产生潜在的影响。

(3)顶岗实习阶段内化。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6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准职员”的身份下,逐步养成工作上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甚至学生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也阐述物流运作的研究,也可组织企业师傅作为论文指导老师,在严格要求下,学生在不断纠错修改,多次的完善中,磨炼其“工匠精神”。另外,顶岗实习也是让学生通过如客户服务、分拣、打印单证、检查差错物品、配载等不同岗位作业轮岗,练就职业人特有的责任心、严要求、团队协作等职业精神。

总之,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统筹推进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重塑“工匠文化”,使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相得益彰。同时,在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营造物流人才培养所需的“工匠精神”氛围、塑造“匠心”人格,建立合理的“工匠文化”培育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融入技能赛事中去,同时,要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注重渲染“工匠精神”。使“工匠文化”培养体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朱媛.高职学院开展“工匠文化”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1).

[2]黄成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5).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4]王鹏程.黄巍.胡佑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7,(20).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工匠精神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