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仁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3)
儿童患者就诊的需求与成人患者不同,多数儿童患者会对医院会产生恐惧心理,而恐惧感往往是来自于视觉、听觉和嗅觉。儿童医院的公共空间应该区别于一般医院,需要注意适合儿童的个性化的建筑特征,才能缓解儿童对医院的恐惧,有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
孩童幼儿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当今社会环境之中许多对儿童的教育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这个时期属于一个启蒙阶段,因此社会各界与家长对儿童的关爱呵护备受关注。儿童在家庭中被父母亲人当做掌上明珠来看护,在家庭中被作为中心来呵护,而且还是祖国的花朵,承担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希望,关乎着家庭民族与国家的前程,所以儿童茁壮成长也就成为大众关注的核心[1]。因此这些关照儿童群体所建立的儿童医院一些问题逐渐呈现在大众眼前。
医院大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进行设计的,只有极少数医院按照儿童的喜好来进行设计,导致儿童对医院有抵触害怕的情绪,让儿童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恐慌,在意识中认为医生护士是可怕的人。因为儿童和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儿童年龄较小,在陌生的环境中会缺乏安全感,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哭闹不止。所以儿童医院应该对儿童问诊科室以及病房内根据儿童的思维方式、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对环境作出设计以及进行色彩分析,可以利用儿童对色彩鲜艳并且具有很强对比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这一特点,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建立更好的医疗环境。也可以将各个楼层粉刷成不同的颜色,将室内空间分布更直观地表现出来,满足儿童对色彩丰富的心理需求。
新生儿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只会用哭闹来表达情绪,所以母亲在哄孩子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就需要一个私密空间。所以医院的公共空间面积需求较大,并且需要对医院内的空间合理分布,还可以布置一些色彩鲜艳的乐园、有趣的阅读书屋,当儿童患者被有趣的事物抓住思绪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转移,也就缓解了对医院产生的恐慌感与治疗室的焦虑;在处理利用空间时,可以让儿童喜欢的各种娱乐设施取代传统的候诊区,让儿童在等待时利用彩绘墙或者绘画等方式吸引他们,让他们不再感到枯燥,增加儿童对医院的好感度[2]。儿童在这个时期很容易被各种外观烦琐,结构复杂的建筑花纹产生兴趣,让他们在好奇中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样让儿童在来到儿童医院时会有一种熟悉感,拉近医院与患儿之间的距离,缓解了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就可以减轻家长和患儿的焦虑感,从而助于患儿的医治。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是因为疾病带来了痛苦,让孩子们的天性受到限制,让他们感到压抑。所以建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当中感受到爱和温暖。喜欢做游戏的儿童对待新鲜事物要更加积极乐观,所以在医疗建筑设计时给儿童们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各个年龄段的游戏环境,色彩上符合儿童的视觉要求[3]。可以把医院的公共空间设计为一个小乐园,从而收获好的视觉诊疗效果。为孩子提供一个游玩的场所,现在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所以在看病时一般会有多位家长共同陪护,所以建立家长休息区是十分有必要的,让父母们在为孩子的病情劳累奔波之余得到放松,安静地休息片刻。
在儿童医院公共设施设计重视符合儿童的人体工程学。例如有些儿童医院就设计了“第三卫生间”,这个卫生间实在传统男女卫生间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无性别卫生间”,也就为了方便家长陪同,避免尴尬,显示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将“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来。考虑到儿童身高方面,需要建造适合儿童的洗手池与小便池等,帮助儿童培养独立去卫生间的习惯。并且母婴室的建立十分有必要,为母亲喂奶提供了私密空间,让母亲喂奶更加便利,也方便为儿童换尿布等。考虑到家属在抱着孩子走动时与幼童在玩耍时的安全考虑,在楼梯在设计时会降低台阶高度和双扶手的设计,降低设施危险系数,并且家具桌角等尖锐的地方全部替换为有弧度的设计,避免磕碰受伤,增加提高室内空间的安全措施。
在高楼大厦之间快节奏的生活,就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向往自然。所以为了提高医疗坏境设计质量注重绿色坏境的设计是必然的。对患儿的心态与病症也是起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积极的作用。绿色的植物将室内外的空间进行一个融合过度,另外一些垂吊性的植物可以用来遮挡或是划分空间,绿色的植物让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生长中的植物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让空间整体布局有了统一性[4]。这些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植物让身处其境的人陶冶情操,感受生命的延续和世间的美好。
当从车水马龙且自由开放的都市当中进入半封闭的医院,当自由受到了限制,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落差。城市之中的街道就是见证各种事件的源头,也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如果这个场景出现在医院的公共空间内,会让患者从心理上感到舒适。
美国的设计者们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就倡导在医院内提供娱乐设施,这种商业场景的再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解医院公共空间清冷的感觉,将这种冰冷感和机械感进行转化,活跃氛围,对空间行为秩序进行正面的引导。
医院内呈现出的商业场景与一般商业空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儿童医院可在商业空间元素之中加以提炼,为了营造出商业空间通透开放的视觉效果,医院中庭可以采用玻璃幕墙,阳光照射进来显得温暖,带来属于自然的气息。夜晚月光进入显得祥和,带来一种宁静的氛围。
当患者进入医院后因为离开了自己之前熟悉的生活环境,会产生一种应激的状态,紧张、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劈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围绕下很有可能做出一些不太恰当的行为。医护人员也会遇到一些家属的误解,但是医护人员需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一个压抑,但是偶尔会不自觉地表达出来,让其他患者有了不好的体验,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很多与医护人员之间产生摩擦就是在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下产生的。公共空间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公共空间的自身形态和构成可以起到心理暗示引导情绪的作用,大部分人们都会利用以往的经验去看待眼前陌生的事物,场景设计在提高空间品质的同时也把空间设计的更加鲜明有特色,让使用者在体验感上去认同,并且有一种对空间的可控感。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一个正面暗示和积极的引导作用。等待时的躁郁情绪可以被家居式的坏境安抚下来,医院里冰冷色调让人感觉缺少温情,商业场景与街道场景的这些设计元素的加入让人们快速的平复心情,良好的坏境才能改变心情,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病情。
多种多样的空间场景能帮使用者更快地辨别每个房间不同的功能,让人快速地建立起人们对医院的空间方位概念,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在医院通行的效率,利用空间有序的排列来影响人们的行为秩序。相对应地增加一些视觉上的焦点,可以分散注意力,可以在主观上感受时间的变动,可以排队时的队伍更加的井然有序,起到一个安抚情绪的作用。
通过各种场景化设计增加了许多的色泽和趣味欢乐,让各种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儿童医院中来,在物理环境上来说,有效合理安排各个空间,潜移默化中规范了秩序,节省了时间;在心理上来说的话,更加有效地安抚了患儿和家长的情绪。
科技与时代不断的进步,医疗模式也在迅速地提升,当代社会的设计理念更是注重“以人为本”,早起的儿童医院的医疗空间的各种功能模式早就不能满足现在儿童病人和亲属的心理需求,根据调查与研究表明,病人及其亲属除了在医院得到良好治疗之外,同时也想得到关怀与放松的心情。在医院当中让人最焦虑紧张的环节应该是在漫长的等待之中,所以突破了以往那种普通医疗空间的局限性,增加创新设计,使人感到舒适、轻松。明亮通透的空间氛围体验出“艺术性”与“人性化”的结合。发散思维创造设计出具有趣味且贴合儿童视觉喜好的医疗空间,让儿童消除掉身处陌生环境是的紧张恐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创造出让患儿安心愉悦的现代儿童医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根据目前的情况而言,建筑设计师对于儿童医院的公共空间设计还在实践当中,营造出舒适的医疗环境,提升就医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理念,努力营造出人性化的医院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