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如今,肿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我们可能时常会得知朋友、同事、亲人罹患肿瘤并被疾病折磨的消息。但我们了解肿瘤患者的心路历程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来减轻他们心理上的痛苦呢?
美国学者库伯勒·罗斯把肿瘤病人的心理活动分为5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绝望期、接受期。每个癌症病人都有其相似的心路历程。
否认期 人们在得知患有肿瘤时,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病人会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怀疑诊断的正确性。
愤怒期 病人在认定自己真的得了肿瘤的情况下,会由否认转为愤怒的情绪,可能会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协议期 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愤怒和发泄,会慢慢平静下来,但其内心的心理活动却没有平息。此时病人求生欲望强烈,会与自己信任的医生探讨治疗方案,非常希望自己的病情能够好转。
绝望期 在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当治疗的副作用难以忍受,或治疗的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时,面对残酷的事实,病人会表现出悲伤、无助、沉默、抑郁、绝望等。
接受期 病人在经历了身心痛苦的折磨后,逐渐平静下来,重新接受事实。面对疾病与治疗给家庭带来的巨大改变,病人会出现负罪感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呢?
1.优质的陪伴与支持 肿瘤患者的家属要对肿瘤有客观的认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科学树立信心。亲人的陪伴与支持将是肿瘤患者战胜病魔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因此,应对患者多一些耐心和包容,用亲情和爱心帮助他们。当患者苦闷和失望的时候,家属应做到态度和蔼,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让患者体会到,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医护人员也要有人文关怀,关心体贴病人,理解并鼓励患者充满信心去战胜病魔,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来与疾病作斗争。同时应对病人进行疏导,使病人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合理安排生活。
2.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和疾病,有利于调整心态,改变不良认知。同时,病人的家属也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以防止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具体来说,在不同阶段,肿瘤患者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心态,例如抱怨命运、报复社会等。因此,家属需要针对病人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其心理动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比如向患者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并逐渐好转,让其安心;明确指出癌症已不是不治之症,并结合一些成功治愈的实际病例,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家属应避免悲观语言,也不要在病人面前过度悲伤,同时可每天播放舒缓的音乐,来转移患者注意力等。这样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还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适当的死亡教育 我们可能缺乏死亡教育,“死”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但是,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患者死亡教育,使其更好地接纳和面对死亡,减少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坦然面对生活。
肿瘤的致病因素很多,可能与遗传、环境、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的心态,对一个人的健康是大有益处的。当您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压力巨大的时候,请不要超负荷前行,务必找到释放和宣泄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