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类蛀干害虫是薄壳山核桃、纳塔栎、美国红枫等珍贵彩色树种最主要的害虫,一般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道危害,具有虫体隐蔽、危害期长、药物难以触及、耐药性强、防治困难等特点。常见的天牛有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等,均会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天牛类蛀干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是在全面掌握天牛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发生危害程度等级,结合寄主植物、周边环境等具体情况,实施以天敌释放、架设黑光灯等为主的“自然控制”措施,辅以必要的人工、无公害药剂控制措施,同时,配合以选育抗性品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等营林措施的技术,重视虫源木防治,加强检疫等进行综合治理,将治理区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之下。
1 营林措施
(1)抚育:通过森林抚育(合理修剪、间伐等)、推广应用林农(药、茶)渔牧复合经营模式等技术措施,促进林木生长,以增强树体自身对天牛的抗性,提高森林系统调控能力。
(2)多树种配置:选用抗性树种,进行多品种合理配置,并可通过混栽池杉、水杉、臭椿、苦楝等树种设置隔离带。
(3)虫源树治理:新造林地外围1 000 m内尽可能清除桑、构等桑科植物。已造林地内,秋、冬季或早春对严重受害、虫口密度大且丧失使用价值的虫源树作及时伐除处理。8—9月中旬,修除目标树枯死枝干,并通过焚烧或粉碎进行无害化处理。
2 物理防治
可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天牛成虫;或者人工捕杀成虫。
3 生物天敌防治
利用肿腿蜂成虫、花绒寄甲幼虫(卵卡),在4月底5月初天牛蛹期和7—8月天牛幼虫期进行释放作业。天敌释放前做好虫情调查。天敌释放时,选择有新鲜天牛虫粪孔的植株,点株式释放。一般每株被害树上释放天敌100头,每公顷释放8 000—10 000 头,具体可根据害虫虫口高低适当增减释放数量。连续释放2—3 a。
4 无公害药剂防治
(1)树干涂白:秋冬季或天牛产卵前,在树干2 m以下部位涂白,涂白剂由石灰、食盐、硫磺粉按5:0.25:0.5的比例,加水20 kg混合配制。
(2)树干喷药:对危害树干和大侧枝为主的天牛,可在成虫期利用20%灭幼脲·灭虫碱微囊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或者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3 000—6 000倍液)进行地面常量、低量或超低量喷雾。
(3)树干打孔注药:在天牛幼虫期,可利用1.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每厘米树干胸径施药1 mL)进行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树的主干基部距地面30 cm处,钻头与树干成45°角向下倾斜打孔,深至木质部(孔深6—8 cm)。树干胸径在15 cm以下钻孔1—2个,15—30 cm之间钻孔2—3个,30 cm以上钻孔4—5个;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为度,约5 mL左右,然后用滴管或注射器将内吸性药液缓缓注入封口即可。
(4)排粪孔注射:在天牛幼虫期,发现有新鲜虫粪处,用铁丝掏净洞孔内的木屑状虫粪后,可用注射器将配好的药剂,从天牛排粪孔由外向内注射,推进的药剂以注满孔道为好,注射后用泥巴封口。药剂可选择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等生物制剂。
技术成果来源: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珍贵彩色树种主要蛀干害虫防控新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LYKJ[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