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超
(辽宁省建平县昌隆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409)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为牛出败,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患病的牛表现为多个脏器出血的症状, 该病被列为我国的二类动物疫病,死亡率较高,已经是严重影响养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所以各个养殖场应当做好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保证牛群的健康从而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
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细菌的外观为两端钝圆的球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根据荚膜抗原种类的不同可以将该细菌分为A 型、B 型、C 型、D 型以及E 型五个类型,其中B 型和E 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常常感染牛,引起牛的发病。 该细菌在血液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根据菌落的荧光反应的不同还可以将细菌分为Fg 型和Fo 型, 这两种类型的细菌可以相互转变。 本细菌对环境的抗性较弱,在干燥的环境中很快就丧失活性,高温和阳光直射都可以杀灭本菌。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健康牛只和带菌牛或患病牛直接接触既可发病, 患病牛和带菌牛接触过的环境、用具、饲料以及饮水也均有大量的病菌存在。 该病多为散发,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牛群抵抗力较低时更易发病。
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败血性、浮肿型和肺炎型。 败血性的患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弓背低头,常出现肌肉震颤,呼吸急促,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腹泻,排出的粪便中伴有血液、粘膜等。 浮肿型则是在胸前等处可以看到明显的水肿,病程通常持续2~36h,最终死亡。肺炎型的患病牛出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 鼻孔流出泡沫样鼻液, 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听诊肺部有水泡性杂音。
剖检患病牛可以看到肺脏发生肉变[2],质地变硬,切面有大理石花纹,心内外膜出血,肝脏和肾脏有实质变性,喉头胶冻样水肿。
根据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可以进行诊断,必要时可以采集病牛的病料接种于有葡萄糖的马丁肉汤中进行培养,而后再接种再鲜血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培养基内, 可以看到巴氏杆菌的菌群,即可以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 可以用青霉素钠配合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链霉素、鱼腥草、普鲁卡因青霉素以及复方牛磺酸注射液,即可获得不错的疗效,另外还要根据牛的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强心、调理肠胃等。
巴氏杆菌菌株对青霉素以及链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选用这两类药物,同时配合使用中草药,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用药,剂量为青霉素640 万IU/头+链霉素500 万IU/头, 同时肌肉注射30%的安乃近30 mL,连续治疗3d, 能够减轻患病牛的症状,待患病牛体温下降时,取金银花、苦参、黄芩、麦冬、射干、海金沙各30g,研磨成粉末,加水煎煮后服用,连续使用3d,每天一剂。对于病情严重的患病牛可以使用以下治疗方案: 皮下注射牛巴氏杆菌, 病患牛血清,使用剂量为成年牛60~100mL,犊牛30~50mL,同时配合使用0.5%的葡萄糖和四环素注射液 (剂量为50~100mL/kg), 每天2次,效果显著。 也可以使用以下方案进行治疗:肌肉注射2%氧氟沙星,使用剂量为3~5mg/kg,配合使用复方庆大霉素针剂2~4mg/kg,每天2 次,连续治疗3d,在患病牛可以正常采食之后,使用上文所述中草药剂,每天一次连续治疗,4d 可治愈。
该病的预防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和进行免疫接种, 对环境进行定时的消毒可以减少动物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 而免疫接种则可以让动物获得相应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牛巴氏杆菌病常用的疫苗有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灭活菌苗等。
加强饲养管理,清理牛舍内的垃圾粪便,保持环境的清洁,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剂药时常更换,保证养殖舍内的温湿度在适宜范围。 如果发现患病牛或疑似患病牛要及时将其隔离,并进行健康检查。 养殖场的地面使用漂白粉或甲醛溶液进行消毒,防止病情扩散蔓延。 在日常预防中,要保证营养的供应,提供全价饲料,提高牛机体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是预防牛巴氏杆菌病,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根据牛的体重确定接种灭活菌苗的剂量,通常使用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4~6mL,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灭活疫苗能够给牛只提供9 个月的免疫保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