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霄
(镇原县城关畜牧兽医站 744520)
众所周知,基层养殖是当下最大的肉源供应渠道。 都市生活中各大商超和菜市场中处理好或者未经处理的禽类肉、猪肉、牛羊肉等追溯源头基本来自基层。 而基层中,大部分养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 养殖大户也基本未受过专业养殖培训仅靠经验进行养殖。 另外,对动物配套的医诊也并不完善,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相关的体系也亟待建设。 以上种种,是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需要解决的问题。
动物疫病防控需要从源头入手,而现在与动物朝夕相处的养殖户们大多数对动物疫病的认识亟待提高[1]。 在动物养殖方面,很多养殖户的养殖理念还停留在过去。 经验靠同乡的倾囊相授,只要动物没有明显危及生命的症状出现就先观察观察。 这样的养殖理念不能说是错误的, 但是这种粗放式的养殖也确实在实践中会展现出很多弊端。 比如,猪流感和禽流感的暴发,实际上就是疫病防控做得不好,导致最后酿成苦果,再进行处理。 处理代价是十分高昂,甚至很多养殖户一年的心血,都付之一炬。
虽然说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村民们在自己看病的质量上有了保障, 但是对动物的医疗基础建设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 大部分的偏远村社,动物卫生防疫做得并不到位,甚至一个防疫站就只有一名兽医,且兽医的专业程度也不是很高。 这种尴尬的境地导致养殖户宁肯自己瞎琢磨,也懒得去找兽医看一看。 宏观来看,这样的防疫是没有办法形成体系的,自然也谈不上防控有效果。
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已经在今年提请了初审,修订草案针对动物防疫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动物防疫方针、防疫体系和制度的建立以及监管体系的调整和完善都做出了相应的考虑。 但是法案的落地仍然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现阶段,动物防疫的体系仍处在在建阶段,养殖户、动物医疗、防控防疫部门等等就如一个个孤岛,没有成规模、成体系、强有力的联系。 这样的现状十分不利于动物防控防疫的落实。
应对疫病防控最紧要的一环就是做好养殖户的继续教育。只有养殖户从观念上对疫病防控有了重视, 疫病防控的工作才好进行。 这样的继续教育, 不能是以照本宣科的开大会形式来做,而是要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每一户养殖人员都学到能实践的养殖知识。
例如,村社牵头,举办养殖教育月。 以村民养殖种类作为分类基础进行报名。 在一个月的时间中,报名参加的村民要在固定时间听网课,在网课结束后做习题巩固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 在一个月将要结束的时候,进行考核竞赛,以图片、实物等形式, 让村民答出相关信息展现出的动物情况可能存在的疫病以及防控办法,最终优选出获胜者并予以奖励。
人才是基层动物防控防疫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专业的兽医人才,一方面能够给村民提供防疫知识,给村民提供针对性较强的防控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村民解决防控中出现的问题。 但是由于现今的村社环境待遇不如城市, 很多专业的兽医人才因多方面考虑而不愿选择到乡镇来挥洒理想抱负。 想要引进人才下乡,前提是要让人才能够后顾无忧,也要让人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
因此,政府在鼓励专业兽医人才下乡的时候,应当进行全面考虑。 首先,要考虑到人才能获得的待遇,不能让人才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其次,要考虑到人才在防控防疫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防控防疫是一场攻坚战,只有成体系的布局才能够保障这场战役的获胜。 在引进人才之前,做好人才的排兵布阵,能够最大化发挥人才作用。 最后,要做好对专业人才的考核方案。 通过考核摸清每一位下乡人才的擅长之处, 给人才安排更适合的工作岗位。
动物养殖情况不同,需要的防疫体系也不一样。 例如,家禽的养殖户和牛羊的养殖户在防控防疫工作上考虑的问题就有很大的差别,基层动物防疫防控还是要具有针对性。 符合养殖户实际的配套防控体系, 才是能落到实处的、 人民真正需要的好体系。 而基层政府牵头,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协调、考虑问题,让防控体系的建设少走一些弯路。
政府要以现行的防疫现状为基础,查漏补缺,完善防疫队伍建设,把消杀、疫苗、定期体检融汇进养殖户的养殖周期中。 政府还要扎根到人民之间, 综合考量人民的需要和现有的以及能争取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适配。
做好基层的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农民自身通过动物养殖的再教育提升对动物防疫的认识、需要配套人才的下乡支援,也需要基层政府部门对疫病防控体系的规范和推进。 疫病防控是一项比较辛苦又见效慢的工作,但是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朝朝暮暮的严防死守才能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从源头给国民健康安全提供靠谱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