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芳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农村工作科 214421)
近些年,随着我国养牛业的蓬勃发展,多种养牛过程中的疫病也逐渐被重视,其中,牛肺疫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制约我国养牛业的发展。 牛肺疫是一种由丝状霉形体感染引发的急性、接触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因其主要侵害病牛肺脏以及胸膜,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以及胸膜肺炎, 因此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或者烂肺疫。 患病的病牛多为3~7 岁。 本文针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控制该病的流行发生,减少该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牛肺疫的病原体是丝状霉形体,其主要存在于病牛的肺部病变组织、气管管腔内分泌物以及胸腔渗出液中,可以经过呼吸道排出体外,病情严重的病牛的乳汁、排泄物中均含有病原体,对环境的抗逆性一般,日光直射、干燥以及高温环境下均可将病原体杀灭。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病例,但是主要集中在冬春寒冷的季节,呈散发性的流行。 肉用牛以及乳用牛为易感动物,病牛以及隐性带毒牛是牛肺疫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呼吸道排出病毒,在空气流通性较差的环境中容易暴发流行,感染途径主要也是经呼吸道感染病毒引发疫病, 此外也能通过消化道和生殖道进行传播疫病。
该病具有一定潜伏期,通常为2~4 周左右,最短也有1 周左右的潜伏期,最长的潜伏期可达4 个月。 病牛病程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仅仅表现为干咳,鼻腔内分泌脓性分泌物,精神萎靡不振[1],采食量下降以及反刍次数降低。 通常按照病情的发展,可以将其划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以及慢性型。
该类型病牛发病呈急性胸膜肺炎, 鼻牛体温快速上升至40℃以上,鼻镜干燥,鼻腔内有脓性或者浆性的分泌物,脉搏速率加快,呼吸困难伴随痛性短咳,反刍迟缓或者停止,哺乳期的奶牛泌乳量显著下降,腹泻;胸部叩诊有浊音,痛感;听诊肺泡音减弱;可视黏膜发绀。 病程后期,病牛呼吸极度困难,口吐白沫,腹泻与便秘交替[2],体温下降,最终窒息死亡。 整个病程不超过一周,甚至1d 内即发生死亡。
该类型病牛又称肺炎型肺疫,其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没有急性型猛烈。
患有该类型的病牛一般可以耐过,多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或者在疫情的最后阶段牛体内已经产生一定的抗体, 在感染时会呈现慢性型症状。
牛肺疫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脏与胸腔部位, 经剖检可以发现病程初期小叶肺炎为主要特征, 中期以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为典型病变[3],发生病变的肺脏呈现紫红色、红色、灰色、黄色,切面呈大理石状,间质增宽,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且呈蜂窝状扩张,胸膜与肺脏粘连,胸腔内有黄色、浑浊积液,心包内存在浑浊的心包液;在病程末期,肺脏病灶坏死后可形成包囊。
该疫病在病程初期症状不明显,较难确诊,常常与牛巴氏杆菌病肺炎以及牛肺结核相混淆,在病程过程中,如果病牛出现数周内不断发生高热并持续不退以及胸膜肺炎症状, 即可初步诊断为牛肺疫,再结合临床观察,肺间质增宽、水肿,肺脏组织存在病灶坏死,且表现为多彩的大理石状变化。 有条件也可以采用细菌学诊断进行确诊,取病牛组织进行稀释涂片,在高倍镜下如果观察到多形性菌体,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养殖过程中需要秉承“全进全出”与“自繁自育”的理念,在选种时引入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牛品种,尽量避免从外引种,尤其是禁止从疫区引种,如果必要引入牛群,则应当在引入养殖场后先隔离饲养,经过21d 的隔离观察期后,确认牛群中并没有携带病原体才能与其他牛混群饲养。 此外,在饲养的过程中,应将不同生长阶段的牛群进行分群管理, 防止不同年龄的牛群之间发生疫病的相互感染。 另外,养殖管理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养密度,如果圈舍内养殖密度过高,容易导致圈舍的通风不良,可能会增加疫病的传播几率,此外也容易引发应激反应,导致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 养殖场应根据自身条件,配置防暑降温、防寒保暖以及通风设备设施。
饲养员要依据牛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保障日粮的营养供给,特别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这是由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会引发牛机体免疫力缺陷的症状。 此外,还要加强饲料质量的保障,不得使用发生霉变的饲料,因为此类饲料中通常会含有霉菌以及霉菌所产生的霉菌毒素, 如果牛群误食后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甚至发生霉菌中毒,极易引发群体疫情。若饲料中霉菌毒素在牛体内没有代谢完全, 被消费者食用后会富集到人体内,引发消费者霉菌毒素中毒。 因此,饲喂管理员应当定期监控饲料质量,把控饲料安全关。
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制定科学、 严谨的消毒、清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应条例,养殖场还要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设备以及数量充足的消毒试剂耗材,在选择消毒剂时,不应长期使用单一成分或者种类的消毒剂产品,要采用多种消毒剂混合使用或者交替使用, 可以有效降低病原体的抗性发生。 此外,还要定期清洁圈舍、食槽、水槽以及生产管理工具、器械,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排泄物应当收集后集中发酵处理或者交给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由于该疫病也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叮咬在牛群中进行传播,而清洁养殖场周边卫生的环境, 防止蚊虫滋生是阻断此传播途径的有效方式。 因此养殖人员应当定期对养殖场内部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洁,保持圈舍卫生,破坏蚊虫滋生环境,必要时也可以使用蚊香、灭蚊灯等进行驱赶、灭虫。
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养殖场应当在专业人员帮助下, 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流行病学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此外,由于疫苗与霉菌毒素以及部分消炎抗菌类的药物相互之间会发生生化反应,导致免疫抑制,会影响免疫应答效果,所以在免疫接种前后,应严格控制饲喂管理,同时停止使用消炎抗菌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避免免疫失败。 在完成免疫后,还要定期监控肉牛体内的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中药治疗:在病程初期可以使用重要疗法,效果较好,治疗方案:黄岑、黄连、白术、知母、白芍、厚朴各40g,阿胶、五味子、贝母、云苓、泽泻各25g,火麻仁13g,混匀后研磨成粉状,开水冲服,每天1 剂,连续服用3d。
抗生素治疗:按体重使用硫酸链霉素(10mg/kg),肌注,每日2 次,连续3d;或者使用盐酸土霉素或盐酸四环素(5g/kg),静脉注射,每日2 次,连续5d。
“914”疗法:成年牛按体重100kg 用药1g 计算,将“914”溶于生理盐水中或者葡萄糖液体中,现用现配,静脉注射,5 天注射一次,3 次为一个疗程。
牛肺疫是一种由丝状霉形体感染引发的急性、接触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因此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或者烂肺疫,该病主要多发于3~7 岁的牛,而且近些年,国内牛肺疫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户应当加强饲养、饲喂管理,建立消毒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的免疫程序,发现病牛后要立即隔离治疗,防治疫病的大规模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