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青山“分刺铺灸法”治疗脊髓损伤

2020-02-14 12:31:01徐立光宋其桓矫俊东纪青山
吉林中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督脉脊髓膀胱

徐立光,宋其桓,矫俊东,杨 林,刘 琪,纪青山*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春 130117)

纪青山教授(1938—),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学术继承指导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他研制的“经络腧穴智能模型”获得卫生部乙级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术思想上纪青山提倡注重辨病、辨证、辨经相结合;擅用五输穴和原穴,提出多针浅刺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结合古代中医“天、地、人”三才配穴理念选五心穴,即人中、双侧劳宫、双侧涌泉,以此达到阴平阳秘之效,临床上取得显著的疗效。针对各种临床顽疾,纪青山以其独特的临床诊断、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因脊柱椎体的损伤进而影响到内部脊髓的一种病变,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类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不可逆性,使得该病仍是当今医学界一个尚未攻克的难题,成为人类致残率最高且终生不可逆性的疾病之一[1-2]。脊髓损伤后常伴随心脏、呼吸、膀胱以及肠功能障碍[3]。在临床上,脊髓损伤的治疗大体分为手术及康复治疗两大类。大部分患者首选康复治疗进行身体功能的恢复,最常见的是创立于20 世纪40 年代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4]。该技术将人体学与神经生理学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刺激机体各部位的本体感受器而调动机体的运动单位,进而刺激肌肉群诱发肌肉运动。面对高昂的维护费用,许多家庭都力不从心,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5]。但在近年的动物实验中发现中医针灸对动物脊髓损伤的治疗有着较为积极的调节作用[6]。以实验依据为基础,纪青山教授在临床上探索出一套“分刺铺灸”干预脊髓损伤恢复的理论,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脊髓损伤的病理及分型复杂,需要对病人的病史、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并予以对症治疗。现对脊髓损伤及“分刺铺灸”这一方法加以总结探讨,以期为中医干预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借鉴。

1 中医对脊髓损伤病名的认识

脊髓损伤这一病名在中医古籍中无处可循,既没有对该病名的明确记载,也没有对该疾病病因病机的完整分析,但是却可以在一些描述中提取出与脊髓损伤相关的信息[7]。

《灵枢》记载:“身有所伤……若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堕。”[8]业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句所述的病症与现代医学中脊髓损伤的症状相似度极高,由此将“体堕”视为“脊髓损伤”的中医病名[9]。但由于当时中医发展的局限性,对急性脊髓损伤缺乏整体系统的认识,因此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未做详细描述。张子和在《儒门事亲·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中曾有载:“四末之疾……弱而不用为痿。”在《素问》中,又将痿证细分为皮、脉、筋、肉、骨5 痿。现代医学普遍认为痿证与脊髓损伤后期肌肉的萎缩症状相似。在此理论的支撑下,中医在临床诊断脊髓损伤时通常将“体堕”和“痿症”作为该病急慢性分期的依据。

2 脊髓损伤病机及疗法古今考

《难经》一书中曾详述了督脉的位置走行,与现代解剖学中脊髓的解剖位置高度吻合[10]。从功能上来讲,督脉统一身之阳,有“阳脉之海”之称,且督脉是手足三阳的交汇处,又与冲任同起于胞中,具有温煦、推动、振奋、调节机体阳气的功能。该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在现代医学上极其相似,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脊髓的损伤与督脉相关。

从经络关系上来看,手足三阳经会于督脉,督脉的损伤会连及手足三阳。当督脉表现为不足时,手足三阳经因失于濡养而出现“不荣”及麻木的症状,因而四肢的活动会受限;伤及手阳明大肠经会出现排便障碍,伤及足太阳膀胱经会出现尿潴留等小便不利的症状。

从脏腑关系来看,中医认为脊髓损伤不外乎内外因两种情况:外伤者,或为高处坠落,或为车祸等引起的经血离断所致;内伤者则是由于气血不足,使得机体不得濡养而出现的萎废不得用。在损伤初期因督脉受损,血不循脉内,迫血妄行而留瘀于体内而造成疼痛症状。瘀血留于脉内,导致机体气机不畅,四肢百骸不得气血濡养而出现麻废不用。因此《血证论》曾提出了“故凡血症,总以祛瘀为要”[11]的治疗思路。损伤中期,督脉的损伤会连及其他脏腑经络,出现五脏功能受损的表现。因督脉贯脊属肾络膀胱,因此泌尿系统症状较为突出,治疗以调理脏腑经络为主。疾病后期,病程日久,身体阳气不足,阳损及阴,导致机体阴阳不足,出现气血亏虚的虚弱证候,治疗上须调补阴阳,补益气血,兼顾其他病证。张文等[12]就曾提出分期给药的原则,认为治疗脊髓损伤应以祛瘀通络、调补五脏为主,前期使用当归活血汤加减,中期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后期使用健步虎潜丸。在临床试验中,高益斌等[13]发现防己黄芪汤的作用可与西药甲基强的松龙相媲美,远期疗效甚至优于后者,不断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支撑。除此之外针灸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恢复治疗。时香雄[14]认为针灸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延缓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干细胞的合成,并能缓解疼痛,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

现代医学将脊髓损伤的病机概括为血运障碍、神经兴奋毒性、炎症反应、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细胞凋亡、神经细胞再生障碍、钙超载、蛋白质积聚等[15]。西医在临床治疗上常选用减压和稳定的手术方案,意在减轻局部压力,创造良好的血运环境[16]。药物治疗通常选用糖皮质激素类的甲基强的松龙,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强化脊髓周围血运[17]。但是此类药物有一个显著缺点[18],即会加重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等症状,因此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科技疗法也逐渐投入临床的试验应用之中,运用分子技术理念促进、诱导细胞的再生,在该需求的引导下出现了干细胞疗法,并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该法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从干细胞的制取到给药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精确精准,对医护人员具有极高的要求。且西医治疗费用不是普通家庭所能负担的,因此脊髓损伤的患者大多接受保守治疗。

3 病案举例

王某,男,58 岁,2019 年10 月23 日以“双下肢活动不利伴二便困难2 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于2019 年7 月28 日骑电动三轮车时不慎翻车,腰部着地,双下肢即刻出现活动不利的症状,随救护车进入长春市中医院行胸X 线摄片示:T11 椎体粉碎性骨折伴完全性脱位,转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T11 椎体骨折伴脱位+内固定术。术后卧床1 月余后,可佩戴胸腰托支具双手扶持下坐数小时,但不能站立、行走,时有漏尿。曾在我院康复科行康复治疗,已能独立平地使用轮椅以及辅助站立1 min。但住院期间发现膀胱内多发结石,即转入泌尿外科行膀胱镜下激光碎石治疗,目前结石已排除。今日为求中医针灸治疗遂来针灸科进行针灸康复。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肉眼血尿,患者精神良好,纳可,眠差,留置导尿。大便秘结,使用开塞露辅助通便。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涩。该患者年幼时有头部外伤史,未遗留肢体活动障碍。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70 次/min,心律17 次/min,血压120/65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清,自行驱动轮椅入病房,半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头颅无畸形,左侧额颞部皮肤见一长约10 cm的陈旧瘢痕,局部毛发缺如。颅神经(-),颈软,心肺腹(-)。专科检查:脊柱后凸,脊背部T11 周围见一长约18 cm 纵向手术瘢痕,T11 椎体处皮肤见一3.4 cm×3.2 cm 压疮,肉芽组织过度生长,骶部皮肤见一4.8 cm×2.6 cm 压疮,表面见白色膜状物生成。球-肛门反射(+)。感觉平面:T10 平面以下轻触觉以及针刺觉均消失。双上肢肌力4 级,双下肢肌张力不高,左下肢肌力2 级,右下肢肌力2 级,双踝阵挛(+),双侧巴氏征(+)。辅助检查:自带胸椎X 线片(本院,2019-09-30,85896)示胸11 椎体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在位,胸11椎体内骨结构紊乱,骨折线模糊。中医诊断:痿证,痰瘀阻络证。西医诊断:1)脊髓损伤(T10,A),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压疮;2)膀胱镜碎石术后;3)T11 椎体骨折内固定术后。根据其病情,纪青山制定了一套“分刺铺灸”的治疗方案,具体操作如下。主穴: 天应穴(病患节段为穴两侧旁开1 寸选取其上下3 对)。配穴:五脏俞(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操作:选取0.25 mm×40 mm毫针,嘱患者取俯卧位(酌情而定),褪去衣物将后背露出,常规消毒后,选取病患节段并做标记,用毫针刺其肉间,针尖指向病所至棘突方向于筋内(肌腱、肌肉间)进针15~30 mm(依据患者体格选取),行提插补泻之法,使患者得气为度;余上下3 对穴刺法同上。配穴:五脏俞选穴常规消毒标记,随症补泻,操作随上,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之时行针,出针时采用补法迅速按闭针孔。针刺结束后令患者休息片刻,再取针刺姿势,暴露后背患处,选取脊柱正中T11 患处下至骶部,将患处用姜片擦拭,患处放置2~3 层医用纱布,纱布上均匀放置厚2~3 cm,宽5 cm 的捣碎姜屑,依据患处摆放团好的艾柱,随即点燃,灸3 壮后祛除背部杂物,用干净纱布清除治疗部位的碎屑。该法每天1 次,10 d为1 疗程,休息2 d 后进入下一疗程,治疗3 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辅助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经过3 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双下肢肌力明显提高,经测定肌力为3 级,能独立平地使用轮椅以及辅助站立15 min,辅助行走3 min,病情明显好转。

4 讨论

脊髓损伤的中医治疗原则可概括为通督脉、温肾阳、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中医药在治疗脊髓损伤中有其独特之处,能有效地避免西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损伤的修复。针灸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逐痹、调整阴阳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灸的一系列调节作用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功能,运用针灸可以激发身体的免疫调节,对抗脊髓损伤造成的炎症反应,调动机体自身的潜力修复受损细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提出,凡是疾病,在艾灸过程中严格掌握艾灸的火力,使机体得气,疾病便会自愈。艾灸治疗顽固性疾病也有迹可循,《医学入门》中曾提及对于针药所不及之顽症可以取艾灸之法加以治疗,为艾灸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依据。现代研究[19]表明,艾灸时会释放类似于红外线的光谱,该物质几乎不会被反射,反而会深入机体内部组织以达到治疗效果。亦有现代研究[20]表明,督脉隔姜灸可以提高膀胱的顺应性,增加膀胱的容量,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恢复膀胱正常排尿、储尿的功能。故针灸治疗在脊髓损伤的恢复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脊髓损伤至今仍是临床上未攻克的一个难题,国内外的医家学者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在寻求治疗该病最全面的方案,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入认识脊髓损伤的病因病机,并系统观察对比针灸治疗作用及影响脊髓损伤修复的相关机制。在临床上我们拓宽治疗思路,总结出治疗本病的新疗法,得到确切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笔者认为,本研究打破了本病治疗的局限性,为本病提供了最佳临床干预时机。脊髓休克期过后进入脊髓功能恢复过程中,椎体平衡系统及神经、血管再生占主导地位。通过“分刺铺灸法”刺激后可使脊髓损伤恢复期过程中出现的抑制因子及相关介导的信号减弱,增强神经突触信号传导,对其产生良性调节恢复作用。本法以其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案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在本病研究治疗方面将会产生极大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效益,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督脉脊髓膀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11-03 14:22:01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