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兰
(唐山市开平区农业农村局 063000)
哺乳仔猪生长速度快,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弱、肠道菌群不健全,管理不到极易生病,因此哺乳期是仔猪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期。 本文从哺乳仔猪的营养调控、饲养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哺乳仔猪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成活率、出栏率。
母猪临产前一周左右需要转移到产床,进入产床前对母猪进行清洗,转移过程中切忌抽打猛烈轰赶,要用食物引导,动作轻柔的送上产床。 有生产迹象时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阴门、乳房,再用温水擦洗一遍。
仔猪产出后用棉布快速擦去身上、 口腔内的黏液和羊水,然后用手指掐断脐带,约留脐带3~5㎝,断端用碘酊消毒。如出现流血不止情况,应在断端用细线结扎。
仔猪假死处理:由于仔猪在产道内时间较长或羊水进入呼吸道内,造成假死,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先将口腔黏液擦洗干净, 手指伸入口腔头尾相对屈伸挤压或头朝下拍打臀部及体躯两侧,使仔猪腹肌收缩,迫使其恢复自主呼吸。
哺乳仔猪要尽快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 对初生仔猪特殊的生理作用, 吃足初乳有下列好处:增强适应能力,母源抗体可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促进排胎便,初乳中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清肠下泄作用,可促进胎便排除。 有利于消化运动,初乳的酸性高,可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消化。 而吃不到初乳的仔猪,没有了母源抗体的保护,免疫力较差,即使勉强活下来,由于抗病力较差,也是发育不良或形成僵猪。
仔猪獠牙长而尖锐, 互相咬架会形成损伤而继发感染,也容易咬伤母猪乳头,使母猪起卧不安,踩伤或压死仔猪,出生后从根部剪出獠牙, 可避免仔猪踩压死伤, 剪牙时注意断面要平整,以免影响仔猪咀嚼饲料。 断尾以公猪齐肛门、母猪齐阴门的长度留存,尾端断去,用碘酒消毒。
仔猪有固定奶头吃奶的习性,依据仔猪的出生体重强弱固定奶头,可使仔猪发育均匀健壮,提高成活率,应在出生3d 内训练固定位次,母猪出奶最多的乳头是第二、第三、第四排乳头,后排的奶头出奶逐渐较少,中间的出奶相对较多,固定奶头的原则是,弱者占二、三、四排,中间,强者占后端。
有的母猪产仔较多,一般仅有14 个乳头,或者母猪产奶量不足, 就必须采用由产仔少奶量足的母猪代养, 提高仔猪成活率。 寄养的注意事项是:需寄养的仔猪必须先吃足初乳;寄养的母猪要泌乳量高,性情温顺、母性良好的母猪;母猪的产期要相近,一般不要超过3~4d,以免体重差距较大,形成强弱争食,产生弱仔;后产的仔猪向先产的窝寄养,要选择体重大的寄养,而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寄养时,则选择体重小的寄养,一般寄养到新窝的仔猪不超过2 个。
由于猪的嗅觉特别灵敏,母子相认是靠嗅觉识别的,多数母猪会追咬别窝得仔猪。 为使寄养仔猪与养母仔猪有相同的气味,可将被寄养的仔猪身上涂抹母猪的奶或尿液, 也可以将其放入养母所生的仔猪保温箱内, 经过一定时间身上也有了新窝的气味,同时放到母猪身边,使母猪分不出被寄养仔猪的气味。 寄养时注意观察,仔猪一块吃奶,且母猪不在追咬,才算寄养成功。
公猪仔太小时,睾丸太小,阉割时睾丸易碎,不易剔除干净,过大时伤口大、出血多不易愈合,疼痛感很强,影响采食和生长发育,增加了应激反应生长停滞或形成僵猪。
第5~7d 是对公猪仔进行阉割最佳时期,不要在断奶后立即阉割,会形成断奶综合征;也不要在刚吃饱后进行阉割,应在1h后阉割。注意竖向切口朝下,大小适中,便于渗出液流出。 刀片不可连续使用,做到一猪一片,术后严格消毒。
仔猪在温度低时会转到母猪肚子底下或腿内侧, 或围着母猪乱转,母猪起卧时形成踩压死伤。 因此要设定母猪限位栏和仔猪保温箱,减少了仔猪被踩压的机会。
防寒保温 初生仔猪体质较弱,调节体温能力差,因为仔猪怕冷,所以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刚出生仔猪都需要给予保温箱,给仔猪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通常在母猪最后一对乳房可以挤出奶水开始,将保温箱中的保温板和保温灯都打开,提高保温箱中的温度。 仔猪出生后养猪人要在第一时间将身上的胎膜清理干净,然后给仔猪身上涂上爽身粉并及时放入保温箱中。 初生仔猪要求保温箱中温度达到33℃。
产房的硬件设施要好于保育舍, 保育舍内的温度很难达到刚断奶仔猪的需求,正常情况下,刚断奶仔猪的舍温要求30℃,以后每星期降低1℃~2℃,直至断奶后第6 周降至22℃~25℃。 所以保育舍需要安装地暖, 冬季甚至还需要地暖的基础上再使用保温灯以提高保育舍的舍温。
一般情况下,仔猪分散躺卧,四处活动就是温度适宜,如果仔猪都挤卧在一起,则是聚群取暖,说明猪舍内温度过低,寒冷不仅使仔猪生长缓慢,而且会导致其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仔猪不同的阶段要天要控制相应的温度, 一般仔猪保温箱内的温度, 第1~3d,30℃~35℃;4~7d ,20℃~30℃;8~30d,22℃~25℃;31~45d,20℃~22℃。 舍内湿度保持在60%~70%。
在控制好温度基础上,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空气污浊就便于病原微生物生长,导致仔猪易发病,所以通风换气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关键。
第1d 即出生当天进行伪狂犬疫苗滴鼻,(每个鼻孔0.25 头份)疫苗滴鼻应在仔猪出生6h 后进行,仔猪出生后鼻腔内残留少量羊水粘附在鼻腔黏膜上,影响滴鼻免疫效果,经6h 吸收,鼻腔黏膜才能充分吸收伪狂犬滴鼻疫苗,达到理想的免疫成效。
仔猪出生3d 补铁,肌肉注射铁糖注射液1~2mL。三针保健,出生3d、7d、21d 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0.5mL、1.0mL、1.5mL。母猪的奶水有一定的保护期,加上仔猪断牙断尾有一定的应激反应,必须在仔猪的3 日龄打上一针;第二针的原因:母猪的初乳的保护力在产后7d 结束,且仔猪开始到处乱动,双脚极易受损而产生疾病,必须在仔猪的7 日龄打上一针;第三针的原因:在仔猪21 日龄时,需要进行仔猪的断奶工作了,为了减少仔猪的环境的应激反应,必须在仔猪的21 日龄打上一针。 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出生第7d 补硒, 肌肉注射亚硒酸钠VE1~2mL。15d 二次补铁,肌肉注射铁糖注射液1~2mL。另一侧注射圆环病毒疫苗1mL。21d 肌肉注射猪瘟普通细胞苗4~5 头。28d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1 头份。
饲喂管理:产仔当天要给母猪喂麦麸盐水汤(麸皮1kg、玉米面一把、红糖一把、食盐30g,开水冲开,搅拌成粥),麸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磷的有机化合物,质地膨松,具有轻泻性。 在母猪生产的前后可以适量的喂一些麸皮,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宿便排出、能够防止母猪便秘,由于初乳较浓稠,仔猪吃多易拉稀,麦麸盐水汤可有效缓解。 哺乳母猪饲料控制:在分娩第一天减少饲喂量(1.4~2.3kg),然后每天增加0.9~1.4kg,至第5d 恢复自由采食。仔猪出生第7d 开始诱食, 少喂勤添, 吃完即添, 喂至断奶后2周。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最重要环节, 也是影响生猪成活率的最重要阶段,养殖场户掌握了哺乳仔猪养殖技术,科学的饲养管理,程序化的免疫预防就能取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