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红 付茜茜 陈 晓
(湖口县农业农村局,江西湖口 332500)
疫情爆发期间,各地政府迅速出台相关方案,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减少疫情传播。为此,在生鲜电商平台下单买菜成为很多家庭的最优选择,某些平台上受大众喜爱的蔬菜,也在开抢之际一售而空。然而火爆现象的背后,对生鲜电商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机遇和挑战并存。
我国的生鲜配送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现场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一部分,其核心是现场而不是技术,在各种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物流对人的依赖在不断减少,物流的现场管理方面主要还是对流程管理节点进行管控。目前,我国的生鲜配送冷链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很多生鲜产品依然采用自然配送方法,冷链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是很多生鲜配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般情况,一个4 000 m2左右冷仓的建设资金在2 000 多万元,小企业一般负担不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冷链配送拥有生鲜物流的“珠穆朗玛峰”之称。虽然需要的资金比较多,但冷链物流配送是生鲜食品配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谁做得越快越好,谁就能够快获得市场的大量份额。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生鲜市场庞大,对生鲜的需求量也非常大,随着人们对生鲜商品的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商品的物流配送与普通商品有着明显区别。
2.1 生鲜配送的特点
2.1.1 鲜活性 生鲜产品的价值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产品的新鲜程度,广大消费者在采购生鲜商品时,对商品的新鲜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2.1.2 易损性 在生鲜配送过程中,对于温度一般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为很多生鲜有易腐烂的特点,所以现在生鲜配送使用冷链运输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还未完全普及,一些生鲜还是使用常温运输。生鲜配送包括采收、分级、包装、装卸、运输等几个过程,而这些过程对生鲜的损耗尤为明显,蔬菜、水果等产品质地鲜嫩,受损后极易腐烂、变质。
2.1.3 时效性 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青睐源于其新鲜健康,所以蔬菜、水果从产地采摘后应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他们愿意支付更高一些的价格,来换取高品质的生鲜商品。
2.1.4 成本大 目前,生鲜的物流配送成本包括运输费用、装卸费用、仓储费用等,随着物流成本的不断增加,生鲜食品的物流配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也随之增大。
2.2 生鲜配送的要求 生鲜商品有较强的季节变化性(如水果、蔬菜等),其具有保鲜期较短、易腐易变质的特点,对运输和储藏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所有生鲜商品在物流配送中有以下要求。
2.2.1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 减少生鲜配送过程的中间环节,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又可以保证生鲜商品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市场,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
2.2.2 保证生鲜产品的品质 比如,肉制品及水产品的配送,可采用冷链车运送,并提供移动式冷链仓库,以降低商品的损耗率,使得生鲜商品远程配送成为可能。
受疫情影响,一方面菜农面临着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想要购买高质量的新鲜蔬菜。生鲜蔬菜网上销售应运而生,鲜活农产品和蔬菜在网上的销售量增长2 ~3 倍甚至更多,各种“云蔬菜”配送、同城配送APP 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生鲜配送因自身优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笔者以南方优品、保得利精选、惠宜康为例分析生鲜配送迎来新的机遇。
3.1 南方优品 广东南方优品作为南方日报旗下的电商项目,采用蔬东坡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线上下单+源头采购+配送直达社区”的模式,迅速成为当地市场黑马。在抗疫之战中,开工第一天平台爆单,单量为预估单量的10 倍,29.9 元/托的五谷营养鸡蛋2 h 内卖出3 525 托,售罄缺货,平台需要全力调配采购资源,方能保障广东地区人民生鲜需求。
3.2 保得利精选 特殊时期供应特殊商品,让重庆保得利一夕爆红,保得利负责人跑遍上游供应商,抢到了极为紧俏的防疫口罩,单日销售额突破30 万元。平台在售抑菌洗手液、大米、食用油、土豆、西红柿和大蒜等易储存具有杀菌效用的食材同样成为畅销品,单日订单超过4 000 单,单日流水超过35 万元,单品销量超4 000 份。
3.3 惠宜康 为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的民生问题,切实保障广大业主能够吃到放心、可口、充足的蔬菜,兰州惠宜康公司特推出“蔬菜配送进社区”便民服务,并于2 月10 日正式启动绿色通道。根据日常饮食需求,该公司合理搭配,推出不同价位的蔬菜礼包,配送方式为到点自提,自提时间为上午8:30 到18:00,疫情期间在各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了便民提菜点。
生鲜配送存在较多不可控制因素,货源的供应不稳定、配送过程监控不足、专业化程序不够、配送速度存在不可确定性等因素,均会导致配送平台出现产品缺货、配送时效性低、客户等待时间不明确且时间延长等现象。
4.1 时效性、新鲜度较低 线上生鲜配送的时效性、新鲜度较低,一旦疫情结束,居民楼附近的菜市场、大小超市都有充足的蔬菜供消费者选用,线下蔬菜的优势在于简单快捷、不需要等待,即买即得,并且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保持线下买菜的习惯。
4.2 专业度不足 目前,生鲜配送的专业度不足,疫情期间线上生鲜销售的购买量一直成倍增长,但退货率也在增长,消费者的满意度仍然不高。发错货、配送时间不准确、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并且较难查找问题责任。
4.3 配送成本高 生鲜商品具有易腐败等特性,这对于配送的时效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作为生鲜商品,对商品的安全溯源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鲜配送比一般物流配送成本更高。过高的成本价格导致消费者难以承担,这是当前生鲜食品物流和供应商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4.4 很难保证全程低温 冷链运输要求运输的过程全程在低温环境,但是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会全程保持低温的环境。比如,货物交接时,虽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食品变质,但是在一定程度却会加快变质的速度,主要原因就是货主企业缺少全程监控系统,很难保证全程低温。
4.5 缺乏专业化运作 目前,生鲜物流仍然没有连贯的冷链物流,生鲜食品的溯源技术和物流配送的业务都缺乏专业化的运作,很大程度影响了运输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现如今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技术已经在逐步成熟,已经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但是生鲜食品的溯源技术和物流配送的业务依然存在专业化不高的问题。
5.1 政策支持 国家对于生鲜蔬菜配送应给予大力支持,并协助解决配送过程中的冷链问题。一是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用于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三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四是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邮政快递企业、供销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并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5.2 创新营销手段 ①不断创新营销手段,重视塑造品牌形象。②可以设计专门的蔬菜包装,如建立品牌公众号,发表与生鲜配送相关的产品文章、海报、视频,进而逐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5.3 确保卫生安全 对于生鲜配送而言,消费者最在意的永远是产品是否健康和安全;对于商家来说,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菜肴的安全,最好能使用监控追溯产品的运输细节。
5.4 加强管理 一方面,采用多渠道管理降低库存风险,可支持消费者线上预定商品,以需定产;另一方面,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控制进货量,实现产销平衡,以降低生鲜产品库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