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审视与现实启迪

2020-02-13 03:33钟以瑞王永华
关键词:中央苏区政治思想

钟以瑞,王永华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1](P1)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初始,时间跨度从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第三次“会剿”,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突围,挺进赣南、闽西,着手开辟中央苏区,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标志中央苏区形成,再到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苏区时期结束,共历时5年10个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教育建设,尤其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创办了各级各类的学校,建立起一套极具特色的学校教育体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位,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启示。

一、中央苏区学校创建概况

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以来就非常重视领导根据地的教育建设。随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建立,苏区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国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央苏区的教育可划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形式,学校教育有固定的教学地点和时间,有完整的组织机构、规范的课程体系和学制系统,如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列宁小学等都属于学校教育形式,而夜校、半日学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俱乐部等属于社会教育形式,这里暂不作讨论。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中央苏区各级各类学校又可归纳为干部学校、红军学校、儿童学校、师范学校、职业学校等五种类型。

干部学校是随着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深入和根据地的扩大,中国共产党对各类党员干部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需要而创办的。当时在中央苏区的干部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不同可分为党政干部学校和各类专业干部学校。党政干部学校主要培养领导党的政治工作的干部,大多带有党校性质,因此传授思想政治内容是毋庸置疑的。此外,中央苏区各类培养专业干部的学校除了教授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样也重视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如中央农业学校简章中规定本科课程和教法包括政治常识:最基本的政治常识及苏维埃建设的实际问题;高尔基戏剧学校教育内容前四星期科目包括政治—政治问答,后十二星期科目包括政治常识。[2](P143-148)

在革命年代,党的生死存亡与军队密切相关,红军作为中国革命的支柱承担着保卫党和根据地的重任。自红军建军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通过发展红军教育,提高红军的战斗力,保障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红军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渐成熟,一批红军学校相继创建。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当属1933年11月7日正式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简称红军大学。红军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文化学习,政治教育占居首位。学校各级党组织健全,专设了全面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委。红军大学对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体现了红军官兵只有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了解革命的意义,坚定革命的信念,才能永葆对党的忠诚度,不断提高战斗力,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儿童学校指党和苏区政府为对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开展义务教育而分别设立的托儿所和列宁小学。中央苏区儿童学校教育主要指以列宁小学为形式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在工农民主专政下,训练参加苏维埃斗争的新后代,并在苏维埃革命斗争中训练将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小学课程是统一规定的,初小有国语、算术、游艺(唱歌、图画、游戏、体育等),其中国语课包含政治 (最浅易的叙述革命常识,乡土地理革命历史等)及自然 (浅易地叙述理化及生物生理卫生常识);高小有国语、算术、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游艺。[3](P551)

师范学校是党和苏区政府为了培养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所需的教师人才创建的。从1932年3月开始,苏区政府先后创办了各类师范学校,各地也举办了一些初级或短期师范学校,一套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逐渐在苏区建立。由于教师严重缺乏,各类师范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旧式教员,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此,各类师范学校除了教授一些教育基本理论以外,还开设了政治常识课程,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觉悟以及将马列主义和党的革命理论贯彻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强调政治工作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放松。

职业学校是针对苏区青年创办的,目的是培养青年具备某种专业技术,直接服务于党的各项具体工作。职业学校同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如《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规定职业中学的社会科学 (政治常识等)课目必须占总课目的百分之十五。[2](P141)

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学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相关课程,且占总课程比例较大,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央苏区学校教育的中心。

二、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

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之处就在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中央苏区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将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灌输给学生。此外,党在某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要围绕当时党的中心任务展开。中央苏区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地开展了武装斗争。因此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中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革命战争,保障党和苏区政府的生存安全;服务于苏维埃建设,争得革命胜利成果。

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方面体现了这一成功之处。从教育任务和方针看,1933年4月5日中央教育部颁布第一号训令 《目前的教育任务》指出:“苏区当前文化教育的任务,是要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使能更有力的动员起来,加入战争,深入阶级斗争和参加苏维埃各方面的建设。 ”[2](P6)1934 年 1 月,毛泽东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 “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4]中央苏区文化教育的总任务和总方针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决定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为阶级斗争、革命战争和苏维埃建设服务。从学校课程设置看,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开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中共党史、联共(布)党史等课程。其他干部学校也都开设有关于反“围剿”战争和工农群众的任务、苏维埃土地问题、劳动问题、经济问题、红军问题、地方武装和妇女问题等课程。中央苏区学校大部分课程都带有明显的马克思主义色彩以及浓厚的革命斗争气息。从学校教材选用看,中央苏区为各级各类的学校新编了130多种教材,大多都与马列主义相关。其中《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经典著作直接被用作学校的政治课教材。还有一些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著作也被用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如毛泽东的《调查工作》《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等。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许多内容都直接体现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党的实际革命斗争中,如《共产儿童读本》第六课《迷信》写道:“迷信是封建的附属物,是欺骗贫苦工农和剥削工农的一种东西,是豪绅地主骗人的把戏。……我们革命群众应该起来反对。 ”[5](P161)此外,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样体现了党的各项具体工作,推动了党扩大红军、查田运动、发展生产、策反敌人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多元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媒介,是沟通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桥梁。中央苏区学校在以学校课堂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各种文化形式中,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苏区军民的思想观念。其中,苏区戏剧是当时中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突出的载体之一。苏区戏剧除具有艺术表演的娱乐功能外,同时还蕴含着革命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形象地宣传了革命的核心价值,起到了政治动员的作用。[6]中央苏区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革命戏剧,特别建立了各类俱乐部为学生组织戏剧演出,如“当时的工农红军学校俱乐部设有戏剧管理委员会,经常组织晚会,演出短小精悍的戏剧节目。 ”[3](P559)有意思的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剧团——八一剧团就是在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的。随后,一些戏剧工作者在红军学校内筹备成立了工农剧社。为专门培养苏维埃戏剧运动的干部人才,工农剧社开办了一期戏剧训练班,这就是高尔基戏剧学校的前身。中央苏区学校善于以革命戏剧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这些戏剧将革命道理生动活泼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文化水平低的学生理解在学校课堂上难以理解的政治知识。由于学校学生大多都是赣南、闽西的当地人,自己家乡就有看戏的传统,再加上很多革命戏剧都是旧戏新编,将传统的曲调、民间方言和革命斗争的话语融汇在一起,这就使学生们增添了亲切感,增加了戏剧的吸引力,使苏区戏剧在丰富学校学生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成功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导给学生。

此外,中央苏区的红色歌谣也发挥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红色歌谣是苏区文艺工作者为了适应革命需要,结合革命实际,将革命话语融入各种歌曲中形成的音乐作品。红色歌谣具有通俗易懂、政治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发挥红色歌谣对各项具体工作的宣传动员作用。1928年六七月间召开的中共六大通过 《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决议案,提出:“发行并供给城市与乡村用的大批通俗的政治书籍报章,注意程度浅劣的工农,最好编成歌谣韵语”[7](P421),在“农村及苏维埃区域”开展理论宣传时,必须“把党的政策口号,编成咏语山歌”[7](P613-619)。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决议》规定“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及编制表现各种情绪的革命歌谣。 ”[8](P101)中央苏区学校注重利用红色歌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各级列宁小学都开设有唱歌课,所教歌曲的歌词主要是具体描写儿童参加斗争的生活,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规定的课程教会学生传唱红色歌谣。学校还将红色歌谣编入教材,如《国语课本》第三册第十四课的课文就是采用歌谣的形式:“月光光,月光光,小孩子,上战场。木炸弹,木壳枪,开步走,瞄准放。大家时刻准备着,准备打倒国民党。 ”[9](P210)在列宁小学,儿童学生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共产儿童团歌》。这些歌谣大部分歌词简单易记、朗朗上口,曲调高亢激越、热烈明快,为学生所欢迎,在传唱间,其内含的政治知识和革命道理已经被学生所熟知。红色歌谣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除了戏剧和歌谣等文化载体外,中央苏区学校为了切实达到教育目的,还采用了报刊、宣传画、演讲、标语、舞蹈等一系列形式的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多种载体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鲜明

由于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服务于革命战争和苏维埃建设的人才,招收的学生也大多是各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一线人员,所以中央苏区学校始终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中央苏区学校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苏维埃大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苏维埃的工作理论、革命实际问题和实习三项,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值得指出的是,中央苏区学校许多课程都是请革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央领导同志讲授,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们所欢迎。特别是毛泽东曾为了给学校讲课准备教材,亲自作了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在此基础上写出《乡苏怎样工作》一文,在学校向学生演讲。[1](P976)此外,中央苏区学校其他许多教材也都取材于革命实际,包括《工农读本》第三册第七十八课 《工农红军三次胜利》、《共产儿童读本》第五册第二十四课《儿童检查路条》等。具体到各类学校都体现了坚持将思想政治理论与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小学课程与教则草案》规定列宁小学“教授儿童读本中的政治课,只能教具体的事实,而事实要是儿童政治生活中包含着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系统提出小学教育与政治斗争、生产劳动相联系的原则。[2](P101-123)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的高级训练班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修为主与重点讲解相结合的方针进行学习。苏维埃大学在教学中贯彻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红军大学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结合”等等。

其次,中央苏区学校坚持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央苏区五种不同的学校本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划分的,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目标。而在具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每所学校又都能针对受教育者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教育,如有学校对红军官兵进行政治教育时,按程度与要求不同,将学员划分为普通班、特别班、干部班。普通班以支队为单位组织一般士兵上课,通过教育使学员能得到初步的政治常识;特别班由各大队在士兵中选稍识文字及略有政治常识者组成,通过教学增长学员的政治常识;干部班以纵队为单位,由现任的大队以下干部及其他指定人员组成,通过教学使他们能提高政治水平和领导工作能力。[9](P197)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因材施教,体现了中央苏区学校在教学中切实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最后,中央苏区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央苏区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苏区各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研究,注重将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1933年7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下设的高级班就曾停课一个月,到粤赣省会昌筠门岭实习,学习做基层政权的实际工作。《小学课程与教则草案》也规定了列宁小学政治课程的教则是:“主要的在斗争中学习政治,教员要领导儿童参加儿童能执行的、能了解的,尤其是和儿童本身有联系的各种政治活动,读本上的政治课,只拿来指点给儿童做参考材料。 ”[2](P104)因此,各级列宁小学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慰问红军、站岗放哨、侦查敌情等革命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教育学生,有利于学生及时运用、检验、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迪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0](P373)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审视中央苏区时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现实中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得到如下启迪。

(一)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0](P2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要夺取政权,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必须与不同的意识形态展开交锋,赢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中,中共党内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锋主要表现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实事求是派同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争锋。而中央苏区各级各类学校在面对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盛行、非无产阶级思想浓厚的情况下,总体上坚持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为保留革命火种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社会的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传播他们所谓“正确”的思想观念从未停止,大肆宣扬其民主政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暗流涌动,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国内情况看,中国几千年的落后封建主义意识仍有残余,市场经济追逐利益的本性可能导致人们形成过强的功利观念和意识,以及社会固有的矛盾问题催生出“新左派”、现代新儒家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成挑战。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肩负着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承担着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社会主义拥护者的重要任务。学校中的主要群体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素养,政治辨别力低,所以学校特别是高校自然成为“国内外社会思潮汇聚、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是西方敌对势力争夺下一代、争夺社会思想控制权的重要场所”[11]。因此,在国内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已经渗透进学校思想领域,并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学校党委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敢于亮剑,直面各种错误观念和思潮的攻击,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批判、驳斥各种错误理论,打响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同时,学校在勇于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必须守好思想政治课堂这一阵地防线,借斗争之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阐述好、宣传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涤除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二)发挥学校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学生组织是在学校党委或团委的领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组织。中央苏区学校强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帮助学生建立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了学生会、儿童团、少先队、共青团等学生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当时中央苏区的共青团、少先队和儿童团积极协助学校组织团员、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参加实际斗争和社会活动,在团、队组织内成立俱乐部、组织各种研究小组、举行报告会、开展游艺活动等,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趋于网络化、系统化。[5](P170)

当前大多数学校设有学生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拥有一套完整的学生组织系统,学校对学生组织监管也渐趋规范,学生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这些学生组织只是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维护校园秩序,或者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够。许多学校只注重通过思想政治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传统思想政治课大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实,学生组织完全可以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发挥独特作用。学生组织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需求,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各种学生喜爱的活动或组织生活会中,以学生最喜爱的方式教授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大多年龄、爱好相接近,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可以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学生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教育,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帮助解决其他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使得学生在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学生组织同样可以和思想政治课堂协调互补,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思想政治知识后,通过参加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爱心志愿服务等,加深对课堂政治道理的领会。通过学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学生组织内形成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内全体学生,然后再波浪式扩大,对整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学校党委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在保障监管的同时,给予学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利,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转换,重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苏区学校综合运用不同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文化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等多种载体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办学条件艰苦,中央苏区学校仍尽全力创新运用一切当时最“先进”的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学校通过缴获的无线电台收集到有关国内外形势信息,经过整理后再通过报刊杂志传导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分析革命形势和培育世界观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网络信息化成为当今时代的象征,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有智能手机或电脑,都会使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进行日常交往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如今互联网环境错综复杂,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技术优势,将一些带有意识形态攻击的话语包装成一般的网络信息,或者借助某一热点问题,故意歪曲事实,放大事件的消极面,直接攻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时,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参与度高,但又思想稚嫩、意志薄弱,因此这个群体很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从而卷入舆论风暴,被“牵着鼻子走”。

但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机遇,新的技术条件和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效率。因此,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运用网络媒体这一重要武器,特别要运用校园网络媒体这个掌握在学校自己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校园网络媒体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面向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于学校自身发展和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一种网络媒体,是师生思想观点的汇聚地。面对校内外各种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学校必须重视校园网络媒体的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校园网络媒体这个舆论阵地,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体的监管,发挥校园网络媒体引领校园舆论导向的作用。

校园网络媒体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如通过校园网站举办在线学术讲座,突破时空限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学校公众号推送主流价值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覆盖到全校师生,渗透进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通过网上师生互动平台,及时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师生之间真诚沟通,思想政治教师在解答困惑的过程中将学生偏离的思想带入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轨。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校外互联网腐蚀学生思想观念的事实,学校同样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校园网站等新兴媒体,利用校园网络媒体这一片净土对社会错误思潮针对学生的分化以最快速度进行反击,用网络武器对抗网络武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信仰危机,填补理想真空。

四、结语

中央苏区时期是土地革命战争最为激烈时期,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初始时期。在这段峥嵘岁月里,中共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武装斗争,也开创了薪火相传的教育事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2](P1),打破了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下教育专属于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特权。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在中央苏区相继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增强了党员干部、红军战士、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使苏区军民上下一心,共同开展革命斗争,合力建设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在极为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开展的,但其取得的辉煌成就一直影响至今。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吸取历史经验,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准备。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