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校生涌入超级中学”现象的反思

2020-02-12 05:11彭可儿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名校清华大学生

彭可儿

摘要:近日,超级中学聘用名校生的新闻进入公众视野。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并指出,超级中学引进名校生背后实则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体现,但也不应悲观,高等人才进入中学教育或许是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助推力;另外,这也客观上反映了基础教育地位上升、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现象,笔者提出,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人才引進;学校应当深化改革、积极探索;高校学生也应当重塑职业发展观,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关键词:超级中学;清华;北大;名校;大学生

一、超级中学录用名校学生的新闻

最近,几则中学录用消息“刷屏”大家的朋友圈。2019年9月,深圳中学官网发布了《赴外公招2019届毕业生拟聘用名单公示》,拟聘用28名应届毕业生,其中博士4人,硕士24人;招聘的28名老师中,有10名老师来自北大,5名来自清华,另均来自香港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近年来,随着待遇的提升、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高等人才愿意去中学工作,像深圳中学和华师附中这样的超级中学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但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中学教育是否需要这样的高级人才?高等人才又如何在现有的中学体制内得以成长……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入探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名校生涌入超级中学”现象的背后

应当承认,超级中学引进名校生现象,和教育资源的不均等问题息息相关。一方面,高等学府间和中学间都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匀对问题,各地高级人才的不均衡导致超级中学进京“抢”人的现象,而愿意去中学工作的大学生自然也更加关注深圳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另一方面,超级中学现象也加剧了这种不均等,由于高素质人才的稀缺性和重金引入人才政策的低复制性,这一做法事实上又促进了超级中学与普通中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分化。

但名校生对中学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样也不能忽视。

首先,高级人才涌入超级中学有利于拓展教师队伍的丰富性,为优等人才进入教育体系提供途径。如今我国硕士、博士生的数量已大幅度增加,已经不像以前仍停留在精尖教育阶段,到2018年,我国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270万人,每年毕业的博士也有4万多人。现实的变化速度甚至超过了思维定势的改变速度。或许现今仍有传统观点会认为将清北硕博学生用于中小学生教育是一种“大材小用”,但是基础教育就如同基础研究,后者作为科技创新源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而前者也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基础教育是将人类知识乃至文明传递给下一代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一个优秀人才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教育,更能造就另一批新人才。如果中学生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受到更加良好人文与科学思维的熏陶,将会对其思维的开拓、综合素养的培育产生积极影响。超级中学就如同一扇门,这扇门把高级人才容纳进来,在基础教育的土地耕耘,形成以优育优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让教育,这股强劲的发展动力,在国家发展中发挥它深远而持久的重要作用。

其次,名校学生对中学教育的认可,实则也反映出教育行业地位的变化。并且,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加入教育事业,将使得教育从业者的平均素质提高、教育业的整体水平提高,这又将反过来导致教育行业地位的提升,促进教师行业的工资水平与工作待遇改善。据调查,中小学老师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2.5小时,远超劳动法规定的40个小时/周,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年工资约为6.8万元,平均月工资为5667元,教育行业的工资略高于平均水平,但与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相比,差距却超过60%。因此,高薪引进优质人才的政策,实质上是教育行业内部对合理化工资制度的先行探索,这为教育界转型、为教师待遇的提升带来了新的转机。

此外,名校学生涌入中学现象对背后,实际上部分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现行经济增速放缓,正面临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阵痛,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就业市场相对压缩,中高端职位供应量较少、饱和度过高,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出现了失衡。这就导致高校高学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仍受到一定限制。而相比之下,高薪、稳定、发展前景良好的教育行业,则成为了更好的就业选择。于是名校学生便纷纷接下了各中小学抛来的“橄榄枝”,投身于基础教育事业的建设之中。

三、针对“名校生涌入超级中学”现象提出的相关建议

正如上文所说,名校生的加入,对中学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后续的政策制度,包括对名校生的后续培养、相关人才引进制度的完善、全行业配套制度的改革等等,如果不落到实处,这点星星之火就无法形成燎原之势。因此,本文试在此提出几个促进中学发展的相关建议。

1、政府应当出台积极教育政策保障人才引进,继续完善各类学校制度,提高公立学校的待遇标准,合理增加教育在财政预算安排的总投入,为更多高等人才进入教育事业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不能忽视愈加严重的教育差距,应当改革人才制度、形成学校间教师流动的完整体系,并持续加强对乡村学校、薄弱地区学校的人才输送与培养,推动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等化,实现东部教育带动西部,共同发展的最大效果。

2、学校也有深化人才培养政策、合理晋升与激励制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合理物质条件与宽松自由的土壤,调动优质人才在岗位中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应当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引导落实教学交流、课题制、选科制等制度完善与变革,主动实现教育创新,最大限度地让高等知识为基础教育服务。

3、高校在对高等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提高其对生涯职业规划的重视度与完成度,注意拓展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渠道,提早规避就业信息差,尽可能避免因个人观念或信息滞后导致的就业困难。除此之外,高校也应树立学生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形成职业平等观、职业多样观,为自己的择业之路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学生们也应当主动配合学校的规划,正视教师行业甚至各行各业,努力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雯.“超级中学”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习勇生.“超级中学”:普通高中校际差距的催化剂[J].中国教育学刊(6):21-24.

猜你喜欢
名校清华大学生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Notes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孙清华作品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大学生就业趋势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