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雪琴
万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边缘,属典型山地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地势优势。
万州区农业用地资源丰富,不仅有近100万亩耕地,还有园地面积109平方公里、牧草地面积27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349平方公里,可以发展生态和经济效益更高的优势特色产业。
万州区要想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促进各种生产要素高效融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产业没有规模化
当前,万州区的农作物主要是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占比偏小,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率不足50%,果品优质率离“高效”还有较大差距,经济作物还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空间。
2、品牌建设困难
(1)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
万州区农产品种类多,注册品牌的少,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更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低
万州区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但在市场开拓、品牌策划、品牌推广等方面,引导作用发挥不足,扶持政策落地不夠,区域公共品牌推进滞后。
3、农村人力资源匮乏
万州区农村具有年龄优势和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达到农村人口的80%以上,留守农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儿童、妇女等,经营主体用工难、难用工普遍存在。
4、土地经营成本高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但万州区耕地碎块化严重,土地细碎化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即使土地已经流转,仍会制约经营主体生产效率,增加其生产成本,严重影响山地农业高效发展。
5、金融服务的欠缺
在万州区内的金融服务不够完善,信贷业务比较繁琐,在农民和农业企业在从事农业经营过程当中,资金问题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由于金融服务单位的条件较多,导致农民和农业企业在从事农业过程当中遇到阻碍
三、对策措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归根结底就是要遵循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山区环境与农业发展趋势,挖掘山区农业比较优势,把握消费需求趋势变化,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积极探索产业特色化、产品绿色化、业态多元化、适度规模化的山地高效型农业发展之路。
1、优化产业布局
严格按照多品种、高价值、适度规模的原则,突出优质、特色、绿色,立体布局特色产业,尽快形成优势柑橘产业带、优质小水果产业带和高山生态茶叶中药材产业带。
2、产业链的延长
(1)推广农业科技创新
万州区可在特色种植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生态渔业、农机作业等领域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全区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一批农业物联网基地,提高农业管理、生产、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
(2)完善信息服务
建设好益农信息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3)构建完整农业链条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运输,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农业附加值,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强化示范引导,以万州国家农业公园为载体,进一步丰富高效农业、特色小镇、美丽村庄的内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农旅文融合综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促进网络平台的经营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网上经营服务和产品销售,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3、品牌建设方面
(1)加强特色产品的建设
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将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企业发展等统一规划,立足地域差异、品种差异,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明确万州区各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布局,打造特色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农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
(2)引导经营主体增强质量和品牌意识
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突出抓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品牌认证。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进一步在培育万州区区域公共品牌上加力,制定三峡柑橘、三峡茶叶等“三峡”系列农产品地方标准,鼓励企业进行标准化改造,授权符合标准的企业使用公用品牌,实现统一标准准入退出、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推介的运营模式,建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4)建设农产品销售平台
把建好万州三峡国际农副产品集散地放在重要位置,将万州打造成三峡库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同时,重视培育大宗名优特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利用搭建好的产销平台,联动带动万州区其他农产品销售。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市内外大型展销推介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4、健全农村人力资源
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通过精细化培训,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职业农民,开发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乡土人才和能工巧匠,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制定返乡创业激励政策措施,让想为家乡作贡献的各界人士,有参与山地高效型农业发展的渠道和平台。如建立在外人才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回乡创业,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人员、退休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回乡村发展。
5、完善农业经营中的金融服务
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确保财政投入与发展山地高效型农业目标任务相适应。同时,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地投入到高效型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把钱用到刀刃上,从而促进要素高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对农业的帮扶力度,减少信贷业务的手续环节,增加金融服务的种类。
(作者单位:404000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