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嘉兴学院 南湖学院,浙江省 嘉兴 314000)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大数据化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开始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企业内部审计,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在各大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重大进步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即如何在当今的大数据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大数据审计,发挥它相对于传统审计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这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国外对信息系统审计一向高度重视。2012年初美国政府就拨款2亿美元实施大数据发展计划,2013年日本政府提出发展以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内部审计体系,2013年英国政府出资6亿英镑作为大数据建设的资金支持。①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研究方法与方向。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已然成为我国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同一被审计对象,不同时期会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导致审计质量的高低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职业判断和审计机构的水平,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大大影响审计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工作和审计环境中,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只能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现有数据建立审计数据模型,由于数据来源有限,审计人员便只能依据自身经验和职业判断开展工作,缺乏完整的逻辑性,得出的审计结论过多依赖于经验性和主观性,这必然产生片面的结果。
除了大数据审计系统方法不完善,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难以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全面数据。目前,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想要获得数据,只有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这一唯一途径,这就存在所获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的问题。而数据的可靠性会受到被审计单位会计准则的弹性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审计人员亟需进一步审核所获的数据的真实性,要根据内外部数据的逻辑关系核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数据真实有效的前提是符合基本逻辑关系,如若不然,就要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目前,我国审计行业所使用的审计软件大部分都是在单位财务会计软件的基础上设计研发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它们无法基于整个社会的大数据平台来进行审计工作。那么如何
完善辅助内部审计的软件呢?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加入大数据处理模块,全面分析后台数据结构,锁定重点信息资源;通过数据库采集数据,掌握数据结构,确定重点领域范围;利用穿行测试、代码审查、文档查阅等计算机处理方法来梳理核心信息。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深入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全国各级审计单位审计工作的数据化。
ERP是一种集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于一体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是一种可以将企业资源有效共享和利用起来的现代信息系统。运用ERP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管理配置企业资源的购买、存放、生产和销售,优化管理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ERP系统的运用让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和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挑战。ERP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系统高度集成
ERP系统是一个包括分销系统、制造系统、质量控制系统、会计控制、人力资源系统、销售服务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的完整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和业务之间,财务和供应链、销售链之间的一体化管理。EPR系统成功将采购、付款、获取订单、开出发票等业务进行集成,成功实现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达到了降低库存产品、提高资金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控制生产成本、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等目的。
2.会计工作前移
在运用ERP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录入与生成工作被前移到业务部门。财务人员在后台配置好相应会计科目,大部分的经济业务只需要由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将原始数据进行系统录入,再由授权部门审核、确认和计量,此时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填制好的会计凭证,继而自动登记财务账薄,生成完备的财务报表。ERP系统使会计工作形成了一个自成单独体系的FI、CO会计模块,会计工作得以向前延伸。
3.自动化处理业务
通过ERP系统下各个业务功能模块对传统企业会计工作中那些常规的、可程序化的任务进行自动处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是依靠一个动态会计平台实现的,而动态会计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凭证模板、凭证生成器和实时凭证。在ERP系统下,每一笔业务都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将其写入相关的会计账目中,实现自动化业务处理。
4.信息实时性与服务全面性
ERP管理系统的关键就在于“现实工作信息化”,即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表现现实中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当现实事务繁杂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会难以避免地出错,利用ERP管理系统可以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信息化,保证数据的准确。而信息化的关键就在全面性与实时性,ERP系统就克服了传统人工工作的不及时性和片面性,实现了信息实时性与服务全面性。
1.审计线索多变及复杂化
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审计线索是极其重要的,收集跟踪审计线索、鉴定审计证据真实性就是审计工作的实质。传统的审计活动中,企业会计人员每期期末根据会计账簿编制完备的会计报表,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经手的负责人进行签名或盖章,寻找审计线索是十分明确的。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溯源而上追查到原始业务,检查出财务活动是否合法以及业务处理是否正确。但是在运用了ERP系统的管理环境下,ERP系统本身的特点使审计线索变得多变复杂。首先,会计人员不再需要制作传统意义上的原始凭证和账簿,所有数据采集都直接通过系统进行,并且如无特殊需要,企业并不会将原始数据和处理记录打印出来,会计处理的过程都是由计算机完成,没有直接负责人负责各个步骤。其次,会计信息被记录在磁性介质上,想要阅读这些信息就需要获得权限。第三,开发商为迎合客户会提供一些特殊功能,比如反记账、反结账、清空数据等,导致审计人员无法根据会计信息的修改痕迹进行线索追查来调查取证。
2.审计内容及重点发生改变
在ERP管理系统下,企业各部门都要依据同一数据库提供信息,信息会一次性采集录入后由各个子系统共享使用。如果在信息录入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那么在以后的使用中将会发生连锁反应。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数据库,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业务本身是否合法真实、数据采集录入是否准确无误。审计的重心开始从事后评价向事前防范转移,从合规审计向风险审计转移。
3.审计风险增加
ERP的集中性使计算机舞弊风险的风险大大增加。尽管各企业ERP系统的专用数据库都拥有强大的记忆、比较功能,业务人员进行操作,都会在系统里留下痕迹。然而专业人员入侵中央数据库,就可以不受控制篡改交易数据并且不留痕迹,这大大增加了审计线索跟踪的难度。如果原始数据出现采集录入错误,在数据处理和传递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稽核,该错误就会蔓延到其他环节。此外,系统本身也存在不稳定性、网络病毒入侵,采集的数据遭到外部攻击,都会造成数据安全问题,使内部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增大。
4.对审计的实时性要求提高
ERP系统下,企业对外信息报告的内容、时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实时财务报告质量提供外部保证的就是审计。在实时会计系统下,审计人员需要在连续会计信息发布的同时,或是稍微滞后的时候,进行可信度和质量的鉴证。由于现在很多财务信息和审计证据只有电子形式,并且很多经济业务并不制作手工凭证,审计人员在事后没有凭据可查,审计的实时性要求就相应提高了。
1.增强内部审计与ERP的融合
在新型ERP系统下,审计人员要转变内部审计理念,通过将ERP系统与内部审计信息化软件结合起来使用,实现内部审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同步;审计人员要转变内部审计方式,以实时监控作为审计手段,让审计监督成为一种常态。以网络动态监控为主,提前设定好预警报警指标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自动报警。以远程审计为主还是以现场审计为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ERP平台实现全程网络审计,从而减少现场审计的时间,降低审计成本。不同地区的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参加同一个审计项目,实现人员组合的灵活性,审计工作不再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可大幅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ERP为财务管理带来思想观念和方式手段上的重大变革,审计人员要在全面了解ERP系统的基础上,掌握它的特点以及它对审计产生的影响,改进传统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1.推动内部审计方法从传统到技术创新
首先,新型审计方法则可以采用动态实物监控管理、网络电话或电子函证等方式来替代传统审计数据采用的实地盘查、询问或函证方法。其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扩大查询沟通的范围。ERP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并且因其严格的权限划分,会导致企业财务人员依赖ERP系统、相关的知识面却较为狭窄、在与审计人员沟通时解释相关系统财务数据能力欠佳等。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需要扩大沟通范围,与被审单位的ERP系统主管也进行接触,甚至必要时可以和软件的供应开发商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充分理解ERP系统,来获得足够的分析资料;审计人员也可以充分利用ERP系统的数据导出功能,一次性进行统计、计算、比较和分析,以便于查找异常数据,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最后,审计人员也要注意转移检查的重点方向。因为ERP环境下系统会自动处理日常业务,审计人员不需要像传统审计一样重点关注账簿、报表资料,而是要关注应对输入点、自动转账公式点、报表公式点、年度数据结转一致性以及企业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2.创新内部审计软件与系统
为了达到审计要实现的目的,审计软件需要能够对审计数据进行各种查询、计算、重组和分析。初期,可以尝试研发一些具有一般功能的嵌入式审计软件,软件可以定期自动收集审计数据。后期可以在此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运筹决策等技术加入到该系统中,充分实现在线审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利用并行审计技术提高内部审计方法
ERP系统下,过去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再适用,只有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的并行审计技术,实现事中审计,及时取得证据,及时发现异常问题,采取措施纠正,才能够有效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充分运用审计技术,采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工作的灵活性。
4.利用在线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实时性
ERP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率和实时性兼具的审计,同时,在线审计技术还可以远程动态实时审计,帮助审计部门实现动态化的预审和预控,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控制审计风险。在网络大数据的环境下,审计人员能够开展远程实时在线连续审计,利用审计软件进行远程取证、数据分析和结果判断。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运用新型审计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在线审计的技巧、挖掘数据的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ERP系统的运用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会计处理和财务内部控制方法,也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ERP系统的应用使得内部审计的线索变得多变、复杂,审计工作的重点开始从事后评价向事前防范转移,从合规审计向风险审计转移。若要利用企业资源计划ERP提高内部审计技术与质量,就需要克服ERP系统与内部审计相隔离的现状,增强内部审计与ERP相融合。借鉴ERP系统推动审计技术创新与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技术创新,使用新型的审计软件,利用并行审计技术和在线审计技术。
[注 释]
①王雯雯.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