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02-12 12:37王翠婷黄开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肌间下肢血栓

王翠婷,黄开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重庆 400050

脑梗死是一种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局部缺血、缺氧、脑循环障碍等引起[1-2],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3]。脑梗死恢复期是急性期与后遗症期的中间阶段,此阶段患者通常还会存在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有报道称,70%~80%患者发生脑梗死后无法独立生活[4]。因此早期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重建、预后、生存质量等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后,脑卒中患者中有近1%的患者经历了有症状的下肢静脉血栓[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6~85岁,平均(72.60±8.51)岁;病程1~6个月,平均(2.77±1.34)个月。试验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55~87岁,平均(73.10±9.47)岁;病程1~6个月,平均(2.81±1.41)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者家属签署相关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过头颅CT或者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经下肢血管彩超及D-二聚体检查诊断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者;下肢肌力小于3级者;能配合研究,不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不能耐受及依从性差者;经血管B超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大血管血栓者;家族有血栓病史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方法。健康宣教;遵医嘱用药,严格监督规律使用抗凝等药物;饮食护理,嘱患者优质蛋白低盐低脂饮食,合理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合理饮水量增加患者循环及代谢,保持大小便通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疼痛、水肿等病情变化,并及时汇报医生;患者及家属常规心理指导。

试验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方法+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基础护理方法同对照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分为7个部分。(1)疾病认知宣教:告知脑梗死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及家属导致疾病加重的可能因素,如长期制动、运动量少等。请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工作,增加依从性。(2)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及早辅助患者脱离床旁,使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带动下肢运动,每天2次,上午及下午各1次,每次20 min;辅助患者床旁坐位训练,每天3次,每次10 min。(3)良姿位摆放:除训练时间外,抬高患肢15°~30°,使其高于心脏20~30 cm。(4)肺康复呼吸训练:指导患者缩唇运动及腹式呼吸训练,缩唇运动,以鼻吸气,呼气时经口唇吹口哨状,吸气与呼吸比为1∶2,总时间10 min,每天2次;腹式呼吸训练,以鼻吸气,呼气时经口缓慢呼出,总时间10 min,每天2次。(5)被动踝泵运动: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被动踝泵运动,结合图片展示,背伸、趾屈、内翻、外翻交替,每个动作坚持10 s,每次进行5~10 min,每天进行10次。(6)增加下肢肌力及简易下肢康复主被动训练:使用电脑中频电治疗,每次20 min,每天2次;患肢进行简易下肢康复主被动训练,如屈髋、伸膝、外展、内收动作交替,每天2次,每次20 min。(7)中医护理:大力神雀啄灸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

1.4观察指标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1个月,复查两组下肢血管彩超肌间静脉消失情况,若消失则记录为有效,仍存在肌间静脉血栓为无效,有效率=有效例数/每组总例数×100%。患者及家属完成本院自拟的康复护理治疗效果满意调查表,对本次研究进行总体打分,满分100分,≥6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每组满意例数/每组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为54.16%,试验组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 干预结束后1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为72.92%和93.75%,试验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各种综合因素引起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进而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最终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常见疾病。脑梗死恢复期为脑梗死发病后1~6个月,是临床康复治疗关键时期,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6],有研究报道,在脑梗死恢复期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7-8]。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是脑梗死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与长期卧床、肢体运动能力差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或者呈高凝状态有关[9]。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一种类型,是下肢肌间小血管内形成血栓,体积小,在脑梗死恢复期若不积极干预,肌间静脉血栓进行性增多,可能会形成下肢大血管内血栓,常规大血管内血栓治疗需制动且可能有血栓脱落,出现肺栓塞等风险,从而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预后。在临床常规基础护理中,医护人员可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基础,增加患者自身机能,及时有效观察病情等,但是,在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特殊时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早进入常规康复训练中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实施了综合康复护理。其中疾病认知宣教可增加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提高患者与家属配合度,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护患矛盾。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可减少患者长期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血流速度及改善高凝状况。良姿位摆放即要求患者患肢在下肢静脉血栓时以合理的姿势摆放,能增加静脉血流量,缓解水肿等症状[10]。肺康复呼吸训练能改善组织氧气供给,提高动脉氧分压,进而可以增加下肢功能[11]。被动踝泵运动能改善下肢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对静脉血栓治疗具有积极作用[12]。增加下肢肌力及简易下肢康复主被动训练中,电脑中频可以促进下肢肌力的增加,增加肌肉收缩,提高肌肉泵的作用,同时简易的下肢康复运动,增加了下肢的主被动运动,降低了血栓进行性增多的风险。而在中医护理中,大力神雀啄灸具有改善循环、增加组织代谢、消肿等作用。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具有改善循环、促进血栓消失等正面作用。李瑞[10]和孙楠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现了综合康复护理在临床人文效果中的价值及意义,促进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的和谐,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康复。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间下肢血栓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