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岳 贺丽华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1)
湿地是水陆交错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具备极强的蓄水功能,不仅能在干旱的状态下起到蓄水储水的作用,而且在洪涝灾害时可以缓解干旱,对丰富水资源给予了很大的保障,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过多,湿地资源过度开发现象频发,对湿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做好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势在必行。
1.1 研究区域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重要过水性、吞吐性和季节性淡水湖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鄱阳湖全年降水量1 350~1 900 mm,湿地面积达3 886 km2,可以说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湿地生态健康对维持鄱阳湖周边流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1.2 数据采集 鄱阳湖周边城市化进程较快,农业生产也较为发达,由于近年来出现湖底采砂活动、过度捕捞等现象,鄱阳湖湿地退化越来越严重。以往鄱阳湖生态健康评价多以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数据作为支撑,尚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此,以鄱阳湖为对象,以植被为指示生物,构建鄱阳湖湿地V-IBI指标体系,评价其生态健康状况[2]。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2019年8-9月鄱阳湖采样点进行调查,现场主要采集鄱阳湖周边人类活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和植被信息等,根据鄱阳湖实地植被分布情况,将湿地分为湿生植被区和水生植被区,每个区域沿着样线等距离设置5个1 m×1 m的样方。
依据V-IBI分值与健康评价标准,采样调查数据显示鄱阳湖湿地V-IBI分值为2.46~5.39,平均值为4.28,其中最高值体现在鄱阳湖吉山岛,最低值在程家池。由此可见,鄱阳湖湿地东部区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差于西部区域,南部区域不及北部区域,受损区域较多。
2.1 外来植被入侵严重导致湿地生态失衡 本次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湿地主要植被品种为虉草,这类植被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当干扰植被存在时,虉草就会增加,所采集的样点数据显示其中6个样点出现了虉草增多的现象,说明该区域出现了多种外来入侵植物,可以看出鄱阳湖湿地正面临较高的入侵风险,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严重者会打破鄱阳湖湿地生态平衡系统[3]。
2.2 人类活动频繁导致湿地环境退化 此次采样调查发现,位于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健康状况较好,主要是因为在健康采样点中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没有水产养殖和旅游观光活动,所以该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而相对于健康采样点的保护区边缘区域,位于农场、牧场、采沙场或村庄附近,受到的污染较为严重,如鄱阳湖南面赣江北支和东面的乐安河入湖口位置。其中,鄱阳湖赣江南支和信江入湖口由于受到周边人口密集影响,土地以耕地为主,鄱阳湖五河入湖口携带大量污染物,健康状况较差,直接影响鄱阳湖湿地环境,导致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
本次研究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植被在水文节律影响下出现的差异性,对于以往以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而言,给予了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更适合长期的湿地生态健康监测。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鄱阳湖湿地健康状况整体良好,呈现出东部区域差于西部区域、南部区域不及北部区域的空间差异现象,生态健康状况良好的湿地集中分布在远离人类活动的自然保护区域;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湿地区域多分布在具有耕地、居民密集处、水产养殖区域和五大河流入湖口附近。根据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为了改善江西省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着手改善鄱阳湖生态健康较差的湿地区域。
3.1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缓解“人鸟争食”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鄱阳湖生态健康较差的湿地区域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缓解“人鸟争食”问题,如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发展,推动农地流转,缓解区域生态安全危机;加大对湿地生态效益的补偿力度,本着“谁保护,谁受益,谁受损,谁补偿”的原则,通过直接发放现金方式对保护湿地和鸟类等野生动物而损失农田经营权的农户进行补偿,以有效带动周边居民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积极性,为留住“候鸟低飞、渔歌唱晚”的鄱湖美景提供坚实的保障[4]。
3.2 加大湿地生态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 针对鄱阳湖生态健康较差的湿地区域,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一方面,针对破坏鄱阳湖湿地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排查,严厉打击在鄱阳湖围湖围堰围垦、筑坝拦汊、采矿挖砂以及擅自在湿地区域建光伏发电设施和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在鄱阳湖区域出现“私家湖泊”的现象;另一方面,要依法严厉打击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全面清查和处理鄱阳湖及周边重点区域的天网、黏网、毒饵等危害候鸟栖息安全的隐患。加大执法力度,对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5]。
3.3 建立有效的湿地生态健康监督机制 为了规避鄱阳湖区域生态安全风险,江西省湿地生态保护部门应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江西省智慧湿地综合信息平台,构建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监督机制,在平台上可以收集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全省区域湿地资源调查数据结果等,同时要具备实时监测、初步预警和网络宣教等多个功能模块[6]。平台通过对全省湿地资源实施一体化监管,可以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上的辅助。同时监测平台所存储的鄱阳湖湿地变化的大数据,可为后续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分析预警工作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
江西省鄱阳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面对鄱阳湖湿地恶意被破坏问题,有必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云平台做好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鄱阳湖湿地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鄱阳湖湿地保护联动机制,从而有效提高鄱阳湖湿地环境的管理水平,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避免珍贵湿地被破坏,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