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盘锦市盘山县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辽宁盘山 124000)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 a以上的树木,按照树龄的不同分为3级。名木是指具有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等级。古树名木是重要的园林景观资源,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我国的古树名木多分布在城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中的最佳观景点。城市园林中的古树名木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同时树龄原因导致生长代谢进入缓慢期,对逆境抵抗性弱,容易引发生物和非生物灾害,导致树体死亡,因此必须加强古树名木的养护和复壮管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包括古树名木的普查登记、分类建档、设定防护栏和标志牌等,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古树名木长势衰弱甚至死亡的原因,同时提出复壮管理技术,以期为园林绿化一线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内在自身因素。树木随着树龄增加而逐步老化是自然规律,树体的生理代谢进入缓慢期,导致树体抗逆性减弱,抵御生物和非生物灾害的能力降低。(2)外在环境因素。人为活动是造成古树名木衰弱死亡的重要原因。雷击、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可破坏树体,根部积水会导致根系腐烂死亡。古树名木多处于风景名胜景区,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可导致树体根部土壤环境恶化、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不利于树体根系的正常呼吸代谢。同时,人类的频繁接触,如攀爬、折枝等行为容易造成树干和枝条机械损伤,易诱发病虫害入侵,引起生物灾害。(3)管理不善造成古树名木的损失,相对普通园林绿化景观,古树名木的养护费用较高,因此存在养护不到位的情况,在公共园区更加明显,部分管理人员对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认识不足,任其自生自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4)环境污染破坏了古树名木生长的环境,古树名木本身处于代谢衰弱期,而环境污染包括工厂废气排放、水体和土壤化学制剂污染等均给古树名木生长带来不利条件,诱发病虫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发生,引起树体衰弱死亡。
2.1 相关的保护政策支持(1)加大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力度,古树名木属于珍惜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复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但相比古建筑,古树名木的价值还没有形成共识,应大力宣传,增强人们爱护和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感和意识。(2)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分别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和条例,对于损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制定明确的惩罚条例,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和活动。(3)加大投入,相比普通的园林绿化植物,古树名木的养护成本较高,因此更应该加大投入,对重点和高价值的古树名木做到每树一策,切实管理好古树名木。(4)加大科技投入,结合网络大数据平台,建立古树名木管理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平台,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监测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做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1]。
2.2 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复壮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埋条复壮技术、换土处理、微生物菌肥施用等[2]方法。土壤施肥复壮,也就是通过人为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最直接的方法是挖沟埋条,培肥地力。首先根据古树的根系结构,以主干为中心,开挖放射状沟,将制作好的长1 m左右的打捆枝条放入沟内,同时再撒上粉碎的枝条掉落物、豆饼、缓释肥等,补充土壤肥力,完成后覆土,再放置第二层,直到铺满整个沟槽为止,土壤中的益生菌会分解枝条,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同时使土壤更加疏松,有利于古树名木根系的二次发育和正常的生理代谢,达到促进树体生长复壮的目的。如果培肥地力见效慢,可以直接采取根部换土的方法,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树冠投影范围的区域内挖掘树体主根,深挖发现主根后,停止挖掘,进行根系保湿处理,加入腐殖土、沙土、枝条锯末以及缓释肥等,混合均匀后进行回填,换土中的养分可快速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复壮的目的。古树名木的日常施肥管护同样重要,目前很多大树施肥产品上市,如国光公司的根动力,含有多种促根活性成分,能够提供根系生长内源动力,促进树体快速生根,使用时在树冠投影外10 cm开挖深20 cm、宽30 cm的环状沟,药液吸收后进行灌溉处理,完成后回填,可显著促进根系生长。
2.3 古树名木的地上养护技术地上养护包括提供物理支撑、防止倒伏、防腐处理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古树名木由于年代久远、树龄较长,部分树种存在中空腐朽,遇到大风的极端天气容易发生折断、倒伏等现象,因此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一定要做好支撑,采用支架支撑可缓解树体树冠过重和树干中空后的失重问题。对于树干和树基的腐朽问题要及时处理,将腐朽层刮除干净,涂抹含有杀菌杀虫成分的防腐药膏,如果腐朽面积较大,形成空洞,在做好腐朽层清理,涂抹防腐药膏后,使用水泥、沙子按比例混合进行填充处理,并粉刷与树干颜色相近的油漆进行美化处理。古树名木因树干较粗,已发生蛀干害虫,同时冠幅大,发生病虫害后采用喷施技术效果不好。树干打孔注药技术可以快速实现药剂的树体吸收并传导到树体全身,对蛀干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可以打孔施用植物营养液,保证树体的健康生长。
2.4 古树名木的移植技术古树名木在需要移植时,要采取分批次切根、修剪冠幅、去除多余新芽,结合喷洒呼吸蒸腾抑制剂等方法来保证移栽后的树木成活率。在移植前,先在冠幅外围进行一轮机械切根,同时做好施肥灌溉处理,待长出须根后,再进行二次挖掘切根,制备土球。移栽前要进行冠幅修剪,减少蒸腾效率,一般修剪的树冠总量必须小于50.0%,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对古树名木的姿态造成损害。移植时栽植深度要高于古树名木的土球,这样可起到保护根系的作用,覆土时及时进行施肥处理和添加生根激素,促进根系发育。喷洒呼吸蒸腾抑制剂能够在移栽前即可锁住水分,减少根系失水,有效缓解树体的水分蒸腾压力,也能避免过多浇水导致出现根系腐烂的情况[3]。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中的亮点,因此要加强古树名木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本文对古树名木的复壮、保护和移植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并提出具体的实用技术,可为园林绿化管理的一线人员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