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娜 龙 伟 冯文文
(1.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吉安 343000;2.江西省吉安市农业农村局,江西吉安 343000)
一般情况下,水稻的主要病害包括3种类型:白叶枯病、稻瘟病及纹枯病[1]。其中,水稻稻瘟病为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是由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
在我国,有水稻栽培的地方一般都会发生稻瘟病,该病为江西省最严重的水稻病害,呈现“山区重于丘陵,丘陵重于平原,赣南和赣中重于赣北,早稻重于晚稻”的特征[2]。
目前,主要从栽培管理、抗病品种选育、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稻瘟病进行防治[3]。
1.1 栽培管理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如根据稻瘟病病菌具有冬眠的特性,可在适宜时间清理并烧掉带病稻谷,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降低稻瘟病的发生率。但是,该病一旦暴发,合理进行栽培管理无法防治病害[4]。
1.2 抗病品种选育目前,国内外对抗稻瘟病水稻品种选育做了大量工作,以期通过改良水稻基因达到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持久抗性,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不同品种水稻对不同类型的稻瘟病防治效果不同,且稻瘟病的易变性和水稻品种的单一化,使得稻瘟病群体定向性选择,最终导致抗病能力单一,从而造成稻种“丧失”抗性,对选育抗病品种造成了极大不便[5]。
1.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如铜、汞制剂、强氯精等)防治稻瘟病是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防效一般且容易造成药害,其中有机汞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当前,各国已立法禁止有机汞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当稻瘟病疫情发生时,在发病初期用药,在抽穗期巩固效果较好[6]。但是,滥用化学杀菌剂会污染周边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并且会诱导稻瘟病菌形成抗药性,造成人和牲畜中毒等弊端。因此,化学药剂的发展逐渐受到限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被认为极具潜能。
1.4 生物防治随着对生物防治的研究逐渐深入,生物防治在治疗植物病虫害方面的作用逐渐突出。对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目前主要采用芽孢杆菌防治法、放线菌防治法、其他生防菌以及植物原防治法。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一类能形成芽孢的杆状细菌,其抗逆性强,对热、电磁辐射、紫外线和某些化学药品都不敏感,并能在不良环境中生存[7]。目前,芽孢杆菌属中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有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BS-916、坚强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BS-3等;而放线菌属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主要有内生放线菌OsiLf2、OsiSh-2、米修链霉菌等;其他防治菌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LZ16,附球菌属(Epicoccum sp.)、假单胞杆菌等;而植物原防治稻瘟病是利用植物的某些活性物质来防治水稻稻瘟病,如使用某些中药的活性物质,但防治率并不高[8]。对于这些防治稻瘟病的方法,芽孢杆菌防治法的应用频率最高,且效果最好。
2.1 克里本类芽孢杆菌简介克里本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kribbensis)属于原核生物界厚壁菌门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芽孢杆菌科类芽孢杆菌属[9]。
2.2 克里本类芽孢杆菌抗菌性研究目前,关于克里本类芽孢杆菌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近几年人们逐渐发现克里本类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已有相关学者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Simone等人[10]首次发现克里本类芽孢杆菌对皮肤真菌红色毛癣菌有抑制效果,且克里本类芽孢杆菌对温度较敏感,而对溶液的pH变化、链霉蛋白酶E、胰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处理方式都不太敏感。随后Zhang[11]在土壤中分离得到克里本类芽孢杆菌,并强调了该菌株的抑菌活性,并应用该菌株的生物活性溶解了一些难溶性的钾盐和磷酸盐。Xu[12]从土壤中分离出克里本类芽孢杆菌T-9菌株,也表明该菌株对很多植物病源真菌都有杀菌效果。此外,江西吉安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与一些科研机构联合研究发现,克里本类芽孢杆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抑菌效果,属于广谱菌,这只菌株将会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上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效果敏感,但是该公司并没有针对克里本类芽孢杆菌对水稻稻瘟病防治进行深入研究[9]。
生物防治在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生物防治主要采用芽孢杆菌防治法、放线菌防治法、其他生防菌以及植物原防治法,其中芽孢杆菌防治法应用频率最高,且效果最好。而克里本类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且前人研究表明其对很多植物病源真菌都有杀菌效果,属于广谱菌,将会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