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雨
我第一次爬上了老屋的房顶。
远望,尽是一片片的黄澄澄。各家的房顶上都是那么一片方块状的金色,在阳光下闪着令人喜悦的光芒。
奶奶就坐在靠着边儿的一个竹木小凳上,拿着一个苞谷,熟练地用大拇指卡在籽粒的缝隙中,轻轻一掰,苞谷粒就簌簌地滚到地上那一小堆中。
“唉,你上来干啥,也不嫌热!”奶奶抬手用胳膊抹去额角的汗,一甩,抬头问我。我看她一边说话一边掰着苞谷,心中一动,便道:“奶奶,让我也掰一下好不?”奶奶笑着叹了口气,扔给我一个小苞谷。我便蹲在地上,学着她的样子,想把手指塞到缝里抠。谁知这苞谷硬得很,除了指甲和手掌生疼,一粒儿都没掰下。刚才奶奶是怎么做到的?
“奶奶,苞谷咋这么硬,你咋掰的?”
“庄稼人的手就能掰下!都是熟练工咧!”奶奶拿過我手中的苞谷,“喀喀”地掰着,“这苞谷还是上回你给上的肥料,记得不?”
我这才想起那个假期嚷着要“体验农活”,爷爷给我一个蛇皮袋子,让我去跟着上肥。我好奇地打开袋子,把头凑过去,还没看到什么,就先被刺鼻的、混合着鸡饲料的气味惊呆了。还没缓过神儿来,爷爷又给我一个小勺,还叮嘱我说:“你就挖一勺肥,放到苞谷根,别放太多,要不就把苞谷烧咧!”
走到了地里我才看见各家都有人在地里上肥。他们戴着草帽,脖子上挂个毛巾,手一收,一撒,就往前走一步。我也学着他们,从口袋里挖了一勺出来,扬手一撒,竟全撒到了叶子和茎秆间的夹缝中!我只好每次都弯腰把肥料送到根部,那天的阳光并不火热,但没多一会儿,我的衣服就湿透了,腰也酸得不行,抬头看着漫长的整齐的玉米秆,我咬咬牙,弯下腰,缓慢地向前行进……
“那回回来你睡了一整天,记得不?”奶奶已经掰完了玉米,拿着耙子在地上划拉着。金黄的苞谷粒就在这一下一下的运动中铺展在房顶上,像是给房子披上了华美的外衣。阳光在籽粒上跳动着,我呆呆地问:“咋这么麻烦,这么累啊?”
“庄稼人嘛,就会这个。咱这自己种的苞谷,可比买的好!到时磨成苞谷糁子给娃们家一分,美得很!”奶奶拿着耙子,笑呵呵地说,“现在啊,种庄稼、收庄稼就是图个乐!一辈子的老传统咧,庄稼人都爱这个,累个啥!”
是啊,乐之,方得其乐。这是庄稼人的职业、庄稼人的使命,劳作和收获是他们生命中循环的赞歌。
远处的房顶上,又铺开了一片金黄……
(指导教师:敖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