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锡
刻画人物,离不开心理描写。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渠道,是把人物写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那么,心理描写有哪些形式呢?
直接描写 直接写自己的心理或写他人的心理。用“想”等关键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比如《课桌风波》中的这段描写:
我本能地“急刹车”,盯着断了腿的课桌不知所措,心想:“完了,完了!只顾着贪玩,闯下了大祸,明天老师肯定会臭骂我一顿!”
文段中“心想”后面的内容就属于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表现了小作者闯祸后紧张害怕的心情。
内心独白 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像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一样叙述出来。如“我”在房间做作业,被爸爸妈妈“监视”后产生的一段心理活动:
我不喜欢别人偷看自己,不论是关心,还是提防,更讨厌被监视!我喜欢独处,独自待在自己喜欢的天地,拥有一个人的梦想,一个人的自由,一个人的自尊,一个人的幸福。
这段心理描写用抒情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我”讨厌被“监视”,渴望自由,希望得到尊重的心情。
动作暗示 人的行为动作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恰当地描写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能传神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描写同学在办公室面对老师谈话:
他坐在老师对面,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双手放在双腿上,不停地沿着大腿向膝盖方向来回搓动。
这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不敢正视老师,拘谨的双手,形象地反映了“他”的紧张。
环境衬托 恰当的环境描写既能增添文章的美感,還能衬托人物的心理。如“我”因扰乱课堂纪律被罚,流露出悔恨的情绪:
风冷冷地吹着,透骨的寒。一朵乌云飘过来,雨竟悄悄地下了起来……
这段话描写的环境,恰当地烘托出了“我”被罚的沮丧。
梦境展现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幻觉不只出现在人高烧、癫痫等状态下,也可以出现在一些异常心理中。如小作者在《妈妈也要去打工》中这样描述: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发生了战争,妈妈带着我出逃。途中遇上了妈妈的同事,妈妈就让我跟着他跑,因为他家的条件还不错。而妈妈的钱只够养活外公外婆和弟弟,妈妈要去照顾他们。
以上文字描写的是梦境,既揭示了小作者害怕失去母爱的心理,又反映出他懂事、善解人意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