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福建 泉州 362000)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决策-执行-反馈-修改-再决策”闭环式的新型管理模式,又被称为质量环,近年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1]。PDC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Plan、Do、Check和Action几个英文单词,依次代表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主要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制定计划、分步实施执行计划,并检查、总结、反馈,而后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护理工作质量[2]。在临床实践中,上述4个过程组成一个圆形的循环环,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环[3]。鉴于肾内科护理工作繁琐,患者用药复杂等,为了提高我院肾内科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笔者所在科室将PDCA循环引入到护士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本院肾内科15名护理人员进行PDCA循环护理培训,然后比较PDCA学习前后的病人满意度、医疗差错率、护理工作质量等方面的差异。15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6~42岁,平均34岁;职称分布:主管护师3人,护师10,助理护士2人;学历分布:大专8人,本科4人,其他3人。
1.2方法
1.2.1制定护理计划阶段 (Plan):在开展PDCA循环护理模式前,首先需要寻找肾内科既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经过全体护士讨论,目前我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科室总体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力度不够;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缺乏有效的监督及指导机制;部分护士工作不细致,容易出现护理差错。②护士临床能力良莠不齐,新入职的护士对日常操作技术不熟练,工作效率低下。③自我防护意识不足,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未对病人进行病史查对,发生针刺时间。改善措施:①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养护士的工作能力,通过专科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②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在医疗的各个环节做好“三查七对”。③要求每位护士制定整改措施,提出行动计划[4]。
1.2.2实施阶段(Do):实施环节是PDCA循环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将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肾内科实施PDCA具体包括:①明确护士的岗位职责,梳理具体的工作流程,及时记录各种记录单,并根据自身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②在日常管理肾内科护理中,应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发生意外伤害,应按照预先设置应急处理办法合理妥善处置。③加强手卫生管理,减少和杜绝医源性感染。④落实医嘱核对制度,保证医生的医嘱得到有效执行[3]。
1.2.3检查阶段 (Check)和处置阶段 (Action):以月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PDCA 循环总结会议。根据计划和目标,检查取得的成效,及时发现和总结实施中的问题和教训。根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再下一个PDCA循环周期中改进。所有参与PDCA护士在组长带领下,回顾计划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环节所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5]。
1.3观察标准
1.3.1满意程度:采用盲法,并通过医院的服务中心记录满意度调查结果,要调查PDCA 循环应用前后50例患者的满意度差异。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 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3.2医疗差错率:以纠正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就诊期间的医疗差错记录,比较在PDCA 循环应用前后,比较两者的医疗差错率情况。
1.3.3护理工作质量:采用我院制定的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评价PDCA 循环应用前后的工作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评价内容包括包含岗位职责、仪容仪表、医疗服务、工作纪律、继续教育、体温单、护理记录单等几项内容[1,6]。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应用PDGA前后满意度比较:以患者为主要调查对象。应用PDCA前,科室的满意度为80%(40/50),而PDCA应用之后为94%(4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见表1。
表1PDCA应用前后满意度比较[例(%)]
分组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χ2值P值PDCA后5037(74)10(20)3(6)47(94)7.0810.029PDCA前5025(50)15(30)10(20)40(80)
2.2应用PDGA前后医疗差错率比较:应用PDCA前,科室就诊患者抽样147例,其中出现医疗差错13例,差错率为8.84%;应用PDCA后,科室就诊患者抽样150例,其中出现医疗差错5例,差错率为3.33%;PDCA应用前后医疗差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χ2=3.945)。
2.3应用PDGA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随机抽取应用PDCA前后共10次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其中PDCA前6次,PDCA后4次。应用PDCA前护理工作质量评分(87.5±3.4)分,应用PDCA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4.2±7.4)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42)。
PDCA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护理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7]。实践表明,PDCA可以将目标融入护理工作的实践中,基于日常工作,发现科室管理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4个阶段,可以尽早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通过会议形式进行交流、总结,进而达到管理质量的提升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8]。
笔者所在科室自2016年开展的PDCA循环护理经验显示,应用PDCA前,科室的满意度为80%(40/50),而PDCA应用之后为94%(4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这与先前的报道结果相似。为了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肾内科医嘱差错管理中的应用,赵一鸣等人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对肾内科病区医嘱时间进行测算,同时对医嘱差错进行基线扫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改进措施、检查和落实。研究发现,干预前1个月与PDCA闭环后1个月医嘱的差错分别为56、29例次。研究证明,PDCA可以降低用药错误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率[9]。李铁舒等人回顾性分析5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DCA循环管理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0.00%,明显低于PDCA组的96.00%。而常规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的5.00%。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PCDA循环管理后明显提升了患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10]。与李铁舒等人的资料相似,笔者同样发现应用PDCA前,科室的满意度为80.00%(40/50),而PDCA应用之后为94.00%(4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
本文研究发现,应用PDCA前护理工作质量评分(87.5±3.4)分,应用PDCA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4.2±7.4)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42),这提示PDCA在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与旦增次白等人报道的结果相似。旦增次白等人研究发现,PDCA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更低;与常规护理相比,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4]。
基于我们现有资料表明,在肾内科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以提高科室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满意度,并降低医疗差错,提升护理质量[11-14],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