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皓 宁鹏玲
(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吉林农安 1302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不断扩展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进行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也非常重要。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如何有效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非常重要,是提高栽培经济效益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点。探讨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1.1 选种播种玉米的高产栽培与优良品种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种子本身应当具有抗旱、抗倒伏的特征,以保证玉米产量得到保障[1]。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并不相同,所以在种植期间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适当品种,以提高栽培效果。大多数个体农户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都带有随机性特征,玉米的产出量相对比较低。对此,农业部门应下派技术人员实现对选种的干预,提升玉米种植的综合产量。以吉林地区为例,可以采用吉林省品种吉单558进行栽培,并集成土壤配肥、养分高效率管理、高产群体调控、重要病虫害防控等重点技术,可达到每667 m2产913 kg,整体效果突出。
1.2 种子处理与种植密度在播种之前需要采取有效的准备工作,尽可能提升玉米产量。种植人员选好种子后要进行提前晾晒,以达到杀菌目的,尽可能使种子保持健康状态[2]。种子晾晒后仍然需要进行浸泡处理,种植人员可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种子的具体情况采用冷浸、温浸的处理措施。种子浸泡后还应用药剂进行拌种,提升种子抗病虫害能力。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株距,株距过小会导致植株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无法吸收充足的养分,株距过大会导致种植数量减少,产量降低。株距的控制需要基于具体的玉米品种调整。
1.3 中耕培土培土可以促使玉米的养分吸收得到改善,促使土壤更好地适应玉米生长。借助培土技术处理,可以有效清理田间杂草,规避杂草过多吸收土壤养分,从而影响玉米生长。借助中耕培土技术措施还可以有效提升玉米抗倒伏能力。
2.1 土壤管理在玉米栽培期间需要确保土壤本身具备深厚与肥沃的特性。对于幼龄玉米大田,需要在7-8月应用扩穴法或壕沟法施用有机肥,并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对土壤进行深翻期间,需要严格控制深度,一般应为60~80 cm。在玉米生长期间,可应用稻草作为覆盖物,覆盖树盘,不仅具有蓄水效果,同时还可避免杂草生长。另外,在冬季玉米收割完成之后,需要对土地重新进行深翻,深度一般在20~30 cm,以提高土壤透气性,促使玉米安全越冬。
2.2 水分管理在玉米栽培期间,水分管理尤为重要,需要注重水分的针对性管理。水分管理的原则在于春湿、夏排、秋灌、冬控。玉米生长初期对水分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一时期吉林省的降雨量也较大,所以自然降雨基本可以满足玉米生长需求[3]。玉米生殖生长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在土壤水分含量比较低时应当及时进行灌溉。
2.3 杂草处理处理田间杂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避免杂草和作物植株争夺养分。处理田间杂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人工处理与药剂处理。人工除草的危害相对比较小,种植人员可以在浇灌完成之后人工拔除杂草或用割草机割除杂草。另外,在玉米生长初期可以进行松土除草处理,结合农田内部杂草情况进行合理松土,一般犁田3次,这种方式对劳动力的要求比较高,又浪费时间,一般应用于小规模种植。药剂方式除草相对比较常见,主要是通过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达到除草的目的。化学除草相对于人工除草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实现对杂草生长情况的抑制。在药剂选择上,要因杂草品种而异,选择合适的药剂品种才能实现对与杂草的有效处理。另外,化学除草应尽量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农药蒸发从而失去除草效果的风险,同时也应当避免在雨天除草,以免雨水冲刷药剂。在药剂选用期间需要基于说明书进行规范化操作。
2.4 栽培管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光照不足的问题,导致玉米生长效果下降,而南北行向种植可以保障阳光直射,提高栽培管理综合效果。栽培管理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定植穴,定植穴的挖掘需要明确具体大小,一般需要控制在60~90 cm3,并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栽植密度并开展挖穴工作。在挖掘期间需要将表层土放置在穴坑的一侧,深层土放置在另一侧,以便后续定植。
2.5 肥料管理玉米本身属于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大多数土壤都适合种植玉米。从肥料管理的角度讲,培养土可以采用腐叶土、园土、腐熟农肥、锯木屑、河沙等。玉米移栽初期养分消耗量比较大,需要注重肥料添加。栽培过程中,要确保基肥充足,按照玉米生长发育标准施加腐熟农肥或饼肥,之后及时追加氮肥。在浇水管理方面,需要将浇水、控水以及重浇水结合。在初夏生长旺盛的季节,每天可以浇水一次,以确保枝叶生长效果。在6-7月时,可以按照不同品种需求严格控水,控水后每天可以对叶片喷水1~2次,在2~3 d后浇透水1次。反复控水或者间隔浇水可以更好地促进玉米生长。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玉米质量,提高玉米产量,需从规范栽培技术措施方面着手,借助有效的栽培技术手段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不同地区也要基于玉米品种以及环境因素不断调整栽培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优化管理方案,从而提高玉米综合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