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次效应对不同听力水平学生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20-02-11 20:27:12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听力效应

董 静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德阳 618000)

引言

频次效应在听力教学方面有效运用,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听力语义理解、词句分析敏感度,有效解决学生听力学习语言辨识能力不足问题,并能充分消除学生基础性听力学习个体化差异,进一步为学生弥补自身听力学习不足奠定良好根基。

一、学生不同听力水平形成原因及诱导因素

1、基础学习能力差异

个体化差异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根本性因素。学习能力则决定学生听力水平处于何种阶段。例如,英语听力教学要求学生先要熟练掌握对各类语法、语言词汇的使用,在保障学生具有良好英语语言基础同时,方能更好的推进教学。因此,学生课程学习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听力水平差距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语言学习强度与频次,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推进作用。换言之,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合理控制学习频次,有利于更好加强基础性学习能力,对第二语言的教育工作而言,也将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所以,基于频次控制开展科学教学规划,进一步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语言逻辑水平不同

语言逻辑是指学生个体对语言分析及语言表述能力的掌握,这其中语言学习的底层知识构架对语言逻辑形成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如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英语单词词组的掌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语言逻辑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掌握词汇量较多学生在英语语言逻辑方面通常不易犯细节性语言错误,而英语词汇量掌握较少的学生,则更容易在听、说、读、写中犯细节性错误。由此,可以充分说明语言逻辑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受学生所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听力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重要构成,同样需要从学生语言逻辑水平提升角度开展教学工作,一旦学生语言逻辑水平下降,其听力水平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频次效应在提升听力学习水平方面应用优势及影响

1、有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义解读能力

频次效应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形式有着一定共通性,但在教育形式上却有着本质差异。传统第二语言听力教学主要采用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语言听写印象,通过提高学生对单一内容及结构性知识记忆水平实现对听力能力提升。频次效应虽然内容上也是通过不断加强对固有知识概念输出提高学生听力敏感度,但其教育培养逻辑主要将语言听力练习作为打开学生先天语言学习机制的一把钥匙,并非单一从记忆力的角度实现提升听力水平的目标。这当中,传统听力教学并未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听力接受能力,仅仅是将所需学习的关键性知识采取一窝端的方式进行内容输出,导致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无法对听力内容全面理解。频次效应的第二语言教学引入,则是针对学生个体听力水平的差异调整学习频率,控制学生学习周期与时间,尽可能保障听力学习内容。切实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从提升学生听力薄弱项的角度加强听力学习水平。使学生在对语言词义的理解方面,能更好完善自身的第二语言词汇库,并有效的根据听力语义、语言表述情境的不同,从自身的语言词汇库中进行更准确的语言内容比对,从而加强学生听力语音、语义的解读,为其听力水平提升做好充分铺垫。

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

语言内容的解析是较为繁琐过程,不仅要求对话双方、多方能有效的掌握语言节奏,并根据情境、环境的不同采取合理的语言表述方式,同时,信息接收方也要准确找到语言表述中关键性信息,通过对关键信息的分析了解对方的信息内容所涵盖的逻辑指向。毫无疑问语言阅读对第二语言听力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频次效应对语言阅读学习频率的掌握,将更好加强学生对语言阅读的技巧的运用水平,使其在听力内容解析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语言阅读技巧精准进行信息整合,保障听力信息分析的准确性。运用控制语言阅读频次进一步帮助学生将更丰富语言表述方法运用于听力解读。除此之外,频次效应亦可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角度,加强学生听力分析能力。例如,针对听力学习结构性错误较多的学生,应先适当提高阅读理解学习强度,增强对阅读理解的学习频次,利用不断对读物中语言阅读结构的内容积累,使其在听力理解方面,运用不同技巧对听力知识做更深层次分析,使其语言阅读及听力学习水平均能得到充分提高。

三、基于频次效应的听力教学实践面临问题

1、频次效应听力教学对因材施教方法选择

因材施教是频次效应运用于听力教学核心关键。通过了解学生听力学习水平科学进行听力教学频次控制尤为必要。传统教育中由于缺乏对教学节奏的掌握,加之,教学形式趋于对课程内容完善,忽略学生听力学习个体差异。导致听力教学课程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听力水平。频次效应需要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根据因材施教的基本纲要,选择适合学生听力学习需求课程内容。例如,对于听力中语境表达分析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酌情的增加部分语境分析听力内容,并帮助学生调整其余听力内容学习频次,尽可能基于学生听力学习短板进行弥补,使频次效应在听力教学方面能形成良性教学循环,提升学生综合听力学习水平。

2、频次效应阶段性听力教学内容设计与规划

阶段性教学实践能使频次效应听力教学发挥最大优势,提高频次效应的听力教学导向作用。由于学生听力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频次控制,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做好内容调控,避免反复学习某项听力内容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进一步从宏观教学角度实现频次效应教学稳步推进。譬如,英语听力的频次效应教学实践,初期阶段应侧重于对基础英语听力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学习信息库。中期阶段频次效应听力教学,则要围绕对不同英语语句解析、语言表达方式分析做好听力课程规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学习能力,使频次效应在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方面,在不同阶段均发挥根本性教学引导作用。

四、针对不同听力水平学生应用频次效应教学策略及路径

1、提升多结构听力语句内容刺激

提升听力语句内容刺激,其基本逻辑类似于肌肉记忆锻炼,通过频次效应加强学生听力练习强度,使其形成既定的逻辑思维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对听力语句及语言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听力感知水平以及对词语内容敏感度。在此过程中,其最核心要素在于对听力练习语句的精细化筛选,必须选择能使学生产生记忆反馈语句内容加以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对有关听力语言内容记忆水平,形成有意识的思维反馈,利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及环境渲染培养学生敏锐语言辨识能力。以便使更深层次语言刺激帮助学生加深关键性词语印象,达到更佳的听力学习实践效果。

2、加强单元化听力知识内容输入

控制听力学习信息输入,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使频次效应能充分针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进一步实现对听力水平提高。第二语言知识学习是漫长过程,不同阶段所学课程知识内容各不相同,学生学习能力也将在课程教学推进过程中逐渐拉开差距。听力教学应从学生单元知识内容输出角度,控制学生知识学习内容输入,将繁琐及不必要的听力内容做好合理删减,把关键性知识作为主要单元化教学听力输入对象,运用于课程教学实践,并由学生在课下反复的对关键性知识开展练习,尽可能保障对听力知识精简化处理,使学生能将更多记忆内容运用于对关键性知识掌握,通过提高关键性知识学习强度提升学生听力学习水平。

3、注重听、说、读、写的听力教学一体化融合

听、说、读、写的一体化融合,将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对系统化知识掌握,使其可以运用多种技巧开展听力学习,更好地提高听力教学实践平衡性,避免过度加强听力教学,影响整体的语言学习能力。基于听、说、读、写的频次效应教学实践,要以听力教学为载体,将说、读、写三项内容进行整合,把不同课程内容与听力学习进行关联,以培养学生知识联想能力,使听力教学在频次效应推动下更好与第二语言教学各项课程充分衔接。例如,在阅读能力与听力能力关联融合方面,可以选择与听力学习相关阅读课题开展教学练习,提升阅读学习强度及频次,利用对阅读知识熟练掌握与听力课程学习融会贯通,使听力学习及阅读教学能形成一个整体,在频次效应辅助下,更好强化提升学生全方面的语言学习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频次效应对听力教学而言具有一定辅助作用,能基于对听力学习频次的调整,提高学生语言听力学习感知能力,使其更好掌握多元化听力学习技巧,为其更好对听力知识内容解析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听力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