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产业链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0-02-11 19:15:33范云峰
江西农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链农户

范云峰 朱 挢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强调“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融合共赢,出路在于将小农户纳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轨道上来,引导小农户转型成长,探索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的发展路径。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三农”问题既是突出短板,又是发展重点。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重庆市有农业经营户582.62万户,其中小农户579.77万户,小农户经营仍是绝对主体。小农户具有经营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等特征。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战略,而产业兴旺的重点就是发展农业产业,难点是改变小农户规模小、市场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的状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促进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产业链[1]。

1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小农户摒弃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小农户经营规模小,耕地零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力不强,农业生产效益低,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以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以产业为指引,按产业链的标准组织生产,推进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引导小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1.2 有利于提升小农户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 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带动小农户发展,让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传统小农户大多从事种养殖业,粗放经营,为市场提供初级产品。因此,支持农村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引导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有利于提升小农户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使劳动价值得以更好体现。

1.3 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是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引导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有利于促使小农户整合资源要素,延伸农业产业链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和现代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另一方面,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领域,可形成相对完备、具有特色的产业架构,吸引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1.4 有利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是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是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前提和基础条件。首先,通过实现土地流转,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其次,实现土地流转,有利于有条件的小农户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的辅助,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组织或参与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从而融入农业产业链。最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造成部分土地闲置,也需要实现土地流转,以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重庆市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困境

重庆市小农户在融入现代农业体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大部分小农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和技能,经营规模过小,市场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弱,小农户在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2.1 小农户耕地规模小且细碎化 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耕地等资源禀赋,资源贫乏是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重庆市小农户经营耕地规模小且细碎化,是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重庆小农户均耕地0.41 hm2。在涪陵、丰都等地调研中发现,150户农户样本中,地块数4~5块以上的农户占45.1%,6块以上的农户占38.11%。耕地稀少且地块零散,限制了小农户发展现代适度规模农业,阻碍了小农户使用现代农业机械,降低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也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2.2 素质能力不足制约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年龄较大、观念保守、文化素质不高、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关键因素。在涪陵、丰都、长寿、渝北、梁平等地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居民占46.3%,50~59岁的居民占28.7%,40~49岁的居民占8.7%;具有初中文化的居民占47.6%,高中文化的居民占28.7%,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居民仅占7.5%。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他们不懂市场,不懂经营管理,胆量小,怕风险,不敢扩大规模,也很难从事电子商务、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等工作,难以发展以“信息化”“机械化”“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

2.3 资金短缺影响小农户转型发展 融资难、贷款难是小农户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小农户转型发展现代农业,需大量投入资金,但是小农户家庭自有资金有限,可质押贷款的固定资产也有限,加之农业风险大,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向小农户提供贷款。小农户生产需要资金时,大多是向亲友借款,但往往数量有限,无法完全满足农业经营资金的需求,而且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一定程度加大了小农户借贷成本[2]。

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有限 当前,新型经营主体在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机具、对接市场需求、抵御市场风险和确保农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比小农户有更多的优势。要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必须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提升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拓展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空间[3]。但是,重庆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处于成长阶段,存在风险保障不足、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融资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自身发展存在困难,带动能力不足。当然,调查也发现,也有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自身发展,不太重视带动小农户发展;有的管理不规范,与小农户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2.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是制约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因素。在重庆涪陵、丰都、忠县等区县的调查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面临3个主要问题。一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业生产环节服务供给为主,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营销以及信息传播等产后服务环节存在不足。二是供给主体服务意识不强。许多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比较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小农户的意识不强。三是服务操作不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小农户服务大多以口头协议为主,未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农户的转型发展[2]。

3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路径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农户还会占大多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1]。将小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嵌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是必然的选择,必须深化改革,开辟新路径。

3.1 鼓励小农户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 农地流转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调查发现,由于土地具有生活保障功能,很多农户宁愿土地荒芜或者粗放经营也不愿意流转。以涪陵区为例,据统计,2017年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种植总面积为15万hm2(包括复种面积),土地利用率为1.00∶1.45,远没达到全国1.0∶1.6的平均水平,耕地被闲置或撂荒达5%。因此,地方政府鼓励小农户土地流转。首先,应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其次,支持和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户成为股东定期获取固定分红,让无暇耕种的农民放心流转。再次,监督企业缴纳进城务工农民的失业、养老等保险,让农民工打消对失业和养老的顾虑。最后,设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让土地流转更加透明、更加市场化,确保农民获得应有收益。

3.2 培育小农户的内生动力,提升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能力 小农户大多老龄化,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传统,市场意识不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首先必须加强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转变其传统思想观念,增强其市场意识,促使其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带头作用。他们文化程度高,市场意识强,有素质能力,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村创新创业,发展农村电商,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最后,政府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引导优惠政策。应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提供职业技能免费学习培训,为有需要的农户解决资金贷款问题等,切实支持创业发展,让小农户们感受到有政府政策引导,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从而自觉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自觉转型发展现代农业。

3.3 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力度,将小农户带入农业产业链 既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又要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要注重考核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和利益联结机制;要支持和鼓励把政府扶持的资金折股量化到小农户和贫困农户,让资金变股金;要大力发展直接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认真实施信贷支农行动;要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范围,规范农业保险理赔程序和赔付标准,切实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要引导小农户积极参与专业合作或者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股份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3]。

3.4 加大农村金融供给,支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解决小农户融资难、贷款难问题;要逐步实现金融机构网点乡镇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要推动信贷支农行动,切实降低小农户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要鼓励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适度增加小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在土地确权颁证后,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也可以大胆创新“两权抵押+担保/保险/其他产权共同抵押”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模式,真正解决小农户转型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3.5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使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生产经营的需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精准服务。在生产方面,通过大数据,掌握市场信息,指导农户合理计划生产,鼓励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小农户“种什么”的问题,优化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给。通过农业科技员现场指导、网络指导等多种渠道为小农户发展提供农业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帮助其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解决小农户“怎么种”的问题。在经营方面,重点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现代化的销售平台将特色农产品、手工制品推向全国甚至推向海外,解决小农户“怎么卖”的问题。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4]。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产业链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现代农业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