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地区花生地膜覆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0-02-11 19:15:33王新早
江西农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残膜覆膜花生

王新早 徐 婕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100)

花生覆盖地膜具有提温保墒、保持水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草害、提产增收、改善品质的作用,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农业生产新技术。1982年,农业部油料处在辽宁省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举办了为期30 d的全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培训班,由此展开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由于当时我国的塑料工业落后,生产的地膜为高压聚乙烯(LDPE)原料,厚度均在0.15 mm左右,用量达10 kg/667 m2以上,加之所用化学除草剂拉索(美国杜邦)、都尔(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均为进口,成本较高,推广难度较大。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塑料工业水平的提高,地膜厚度降低到0.01 mm以下,加上国产除草剂50%乙草胺乳油上市,地膜覆盖成本大幅下降至60元/667 m2左右。同时,各级部门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花生地膜覆盖技术得以大面积快速实施,至20世纪初,赣榆地区1.66万hm2的春夏花生覆膜面积已达90%以上,徐淮地区的春夏花生覆膜率也达到80%以上,平均单产320 kg/667 m2。相关调查显示:覆膜比裸地增产75~100 kg/667 m2,增收200元/667 m2左右,对提高花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生地膜覆盖大面积应用已达30 a,十几年前所用地膜厚度已达0.007 mm以下,土壤残膜回收困难,残留量大。2017-2019年,赣榆地区连续3 a进行大面积取样调查,对于应用地膜覆盖20 a以上的地块,0~30 cm耕作层的残留地膜平均为1.89 kg/667 m2,土壤和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逐年降低。

1 花生地膜覆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地膜残留量大,污染严重 目前,花生田常用的地膜类型为聚乙烯(PE)膜、聚氯乙烯(PVC)膜,为节本增效,普遍应用厚度为0.004~0.006 mm的超薄低密度聚乙烯膜(PE),由于地膜厚度低、延展性差、易破碎、在田中分离回收异常艰难,加上残膜回收机具落后、人工回收效率低、作业强度大、残膜收购价又低、渠道不畅,农户自主收回残膜没有能动性,只是将田中表面的大块残膜捡收,在田头烧埋或作垃圾处理,而土中的碎膜则长期残存在耕作层中,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覆膜年限越长,地膜用量越多、覆膜比例越高,土壤残膜数量越大,污染也就越严重;还有部分未捡拾的残膜,被风吹到空中、道路沟渠、树林及房前屋后,造成“视觉污染”。少部分混杂、黏连在花生茎叶上的残膜,在饲喂家畜后,会影响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1.2 土壤盐渍化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 在长期覆盖地膜后,由于雨水不能直接淋溶土壤,加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壤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大量积聚,严重影响作物出苗及苗期生长,每年都会出现大面积花生苗期僵苗不发的现象。花生田盖膜后,因土壤温度提高,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活力上升,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增加,在不增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下降达0.1%,造成土壤逐步沙质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据测定:覆膜后花生的根瘤菌数量多,质量好,固氮能力加强,每100 g土的碱解氮比不盖膜增加1.3 mg,但速效磷、钾分别降低0.24、0.15 mg。

1.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微生物种类减少 地膜是由聚烯烃类的高分子化合物加工而成,具有不透水、不透气的特点,残留土中不见光很难分解,不与土壤相容,过多残留会严重改变土壤理化结构,影响土壤水、气、热循环,降低土壤的透气透水性、热容和持水量。残膜会使土壤产生更多的隔离空间,减少土粒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和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系统,改变土壤水肥运移途径,降低运移速度,严重影响土壤吸附水肥的能力,土壤易于板结,抗旱抗涝能力降低。同时,残膜还会影响土中原有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以及正常活动,破坏土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相关试验研究发现,随着花生田残膜数量的累积,土中真菌与细菌数量均呈降低趋势,土壤中的酶活性大大降低,迟效养分的转化率明显降低。

1.4 残膜影响作物出苗和根系生长 一是大量残膜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导致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需的水、肥、气不能得到保障;二是种子种在残膜上或者被残膜遮住而不能发芽、扎根、出苗,造成烂芽烂种;三是由于土中残膜的韧性和延展性较强,花生根系无法扎透,导致根系弯曲,原有根系构型发生改变甚至畸变。据研究,随着花生地膜覆盖年限增加和土中残膜数量的累积,花生生长发育迟缓,根系变短,数量与重量减少,活力下降,作物减产达7%~10%。另外,残膜还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到土壤中,影响作物根系生长,造成作物营养不良、株型矮小。

1.5 重金属、塑化剂等污染土壤和食品 地膜生产过程中会添加一定数量的重金属稳定剂和增塑剂等,这些物质残留在土壤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析出,增加土壤、水及植物体中的重金属、塑化剂等含量。地膜渗出的无机污染物主要有铅(Pb)、镉(Cd)等重金属盐类,它们以范德华力与高分子化合物连接,性质很不稳定。地膜溶出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PAEs与高分子化合物用氢键和范德华力连接而非化学键连接,在光照、雨水淋溶、风寒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也会逐渐析出,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再通过花生根系或叶片吸收进入作物体内,最终进入人类食物链中。

2 解决花生地膜覆盖问题的对策

虽然花生地膜覆盖可以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但地膜残留污染与危害问题也日益显现,必须采用“减量、替代及回收”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同时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以保障土壤及环境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农业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1 逐步减少花生地膜覆盖 为降低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提高花生产品的品质,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缩小花生地膜的覆盖面积,意实现生态、优质、高效。

2.2 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 通过粮油轮作换茬可以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达到降低地膜用量、减轻残膜污染的目的。实施水旱轮作,不仅可有效淋溶、清洗、排出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减轻次生盐渍化危害。通过增施有机肥,可以逐步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有益微生物菌群,平衡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比例。

2.3 完善地膜标准,从源头减轻污染 第一,科学制定地膜生产标准和检测方法,对生产原料、助剂、工艺及地膜厚度等制定统一标准,加强厚度适中、强度较高、韧性较好、抗老化能力较强的地膜的生产和使用。第二,禁止小规模和不规范生产,坚决杜绝生产销售厚度0.01 mm以下的地膜,以改善农田地膜的应用质量,降低回收难度,从源头控制地膜污染。

2.4 创新回收机械,加快机收推广 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地膜回收机械还不成熟。残膜回收机械设计要在提高残膜回收率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区域及农艺措施,设计出符合该地地形地势、土壤质地类型、作物品种及种植模式等的多功能机具,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需求。同时,还要重点解决膜土分离、膜杂分离、边膜及耕层回收、残膜压缩及装运等技术难点,提高残留地膜的回收率,降低储运劳动强度,提高运储效率及便利性,防止二次污染。

2.5 加大回收利用力度,促进资源、能源化应用 第一,大力推进残膜回收利用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完善农膜公共回收系统,实行最低保护价收储,引导农民主动回收残膜,加快残留地膜资源化、能源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将收回的残膜高温催化制得汽油、柴油等可用燃料,或将其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制成各类塑料制品。第二,进一步完善地膜产业链条,在收获、耕耙地与播种时及时回收地膜,减轻残膜污染,保护耕地,提高花生品质,促进油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6 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 聚乙烯地膜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和降解,污染严重,尽快推广无污染、可降解地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目前,可降解地膜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崩解型地膜,由PE混入光敏剂、氧化催化剂等助剂和部分可降解物质吹塑而成,主要原理是利用光敏剂、氧化催化剂等催化作用加快PE地膜的降解。崩解型地膜同样具有提高地温、保水保肥、增产提效的作用,但是其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其主体原料为PE,崩解受光强度、残膜深度、季节和作物品种等要素的制约较大,崩解速度较难准确控制;二是从标准上看,部分崩解地膜产品无法达到降解地膜的标准;三是其降解性能饱受诟病,其分解过程实质是PE材料的裂解,只改变了地膜的物理性状,分解成更小的PE颗粒,并未改变其化学性质,不能彻底根除污染。另一类是全生物降解地膜,又分为合成型生物降解地膜和天然生物聚合型生物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通过生物分解后,变成无毒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可有效解决地膜的残留污染问题,又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技术、效益问题。

2018-2020年,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河洼村开展了PBAT、PLA、PPC及强化耐候地膜与普通地膜对比试验(地膜厚度均为0.01 mm),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PE地膜一样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病虫草害及促进作物生长方面不亚于普通PE地膜,但与PE膜相比,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断裂伸长率较低,水蒸气的渗透率稍高,强度与延展性偏差,单位面积用膜量大(10 kg/667 m2),成本高(280元/667 m2),自然风化导致裂解较快(试验的4种生物降解膜均需要30~40 d才能降解,在花生田使用时间偏短),影响使用效果,因此生物降解膜的物理和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利于降低用量和成本,在花生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残膜覆膜花生
掏花生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今日农业(2019年4期)2019-01-04 06:22:39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今日农业(2019年5期)2019-01-03 14:47:53
Design and test of clamp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al residual plastic film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