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兵团典型师市水资源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2020-02-11 19:15:33
江西农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团场红线用水

程 泉

(兵团第二师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新疆铁门关 841007)

1 二师的用水现状

1.1 二师土地及各业用水情况 二师地处新疆天山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博斯腾、十八团渠、塔里木、且若4个灌区及一个自治区级县级直辖市铁门关市,共计14个农业团场,全师总面积为73.9万hm2。灌溉水源主要引用塔里木河、开都河、孔雀河的地表水,其中博斯腾灌区引用开都河水,十八团渠灌区引用孔雀河水,塔里木灌区引用塔里木河、孔雀河水(两河供水),且若灌区36团引用米兰河水、37团引用车尔臣河水、38团引用莫勒切河水。

1.2 实施“三条红线”指标下的供需平衡分析

1.2.1 “三条红线”用水指标分配情况 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制度,其中为新疆核定的用水总量红线为515亿m3。自治区依照全疆用水总量红线明确二师2020年、2025年、2030年用水总量分别为96 602万m3、95 757万m3、94 912 万 m3。

1.2.2 “三条红线”用水指标与多年平均用水对比 二师自2000年起,除了2008年塔河断流未正常供水外(塔里木垦区因此在当年退耕0.3万hm2),各年度用水总量趋于稳定,2000-2018年的平均用水量为103 194.9万m3。“三条红线”用水控制指标划定后,二师用水总量明显降低,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较多年平均用水量减少6 592.9万m3、7 437.9 万 m3、8 282.9 万 m3。

2 二师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2.1 二师各灌区团场、各行业的用水管理模式

2.1.1 农业用水分配管理模式 二师共有4个灌区14个农业团场,十八团渠灌区和塔里木灌区分别有两个灌区水利管理单位,这两个灌区的用水管理模式是由水管处按照每年分配限额地表水指标进行集中引水;其他两个灌区由于没有灌区级水利管理单位,将年限额地表水供水指标直接分配至9个团场水管站进行团场内部分配。在地下水的管理和使用上,各团场依据“三条红线”地下水指标,分解至各连队、机电井,依据“井电双控”措施实施管理[1-4]。

2.1.2 工业用水分配管理模式 二师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铁门关园区、双丰工业园区和绿源农产品企业集聚区,年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和附属生产用水约为1 321万m3,除铁门关园区的企业使用园区集中管网供水,其他园区的企业生产用水基本采取机井取水。

2.1.3 城市用水分配管理模式 二师铁门关市于2012年12月29日挂牌成立,由于“三条红线”用水指标分解工作的启动在铁门关市成立之前,因此没有城市用水指标,城市的各业用水目前仍仅局限于从所处灌区农业限额用水指标中调剂。

2.2 二师现行水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 取水许可管理处于空白 二师水利局作为师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全师地表、地下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而由于自治区未向兵团授权“权限内核发取水许可证”行政许可权,二师水利局无权在铁门关市域范围外颁发地下水取用水许可,进一步制约了全师地表、地下水的统一合理配置和依法管理。

2.2.2 定额管理落实不到位 多年来,师、灌区、团场三级执行用水总量控制极为严格,但是一旦水进入团场(市场),无论是农业分作物的用水定额,还是企业分工业品用水定额都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定和考核,造成水利用效率无法提升。

2.2.3 水资源调度、配置、保护缺乏现代化、信息化手段 目前,灌区间、灌区内的水量调度、水量水质监测、防洪减灾等配置保护手段较为传统,已有信息化手段及平台相互独立,无法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最新信息,不能适应师域内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灌区用水监测、农村饮水安全、洪水预报快速反应、集中处置的水资源统一管理要求。

3 二师水资源管理机制及模式优化研究

3.1 取水许可制度的研究建立 实施取水许可符合国家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依法治水管水的要求,应加大对兵团取水许可授权范围,取得授权后,严格以《关于印发新疆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函》(新水函〔2018〕6号)批复的水量为红线,遵照《方案》中明确的各团场、各水源水量进行许可、分配。

3.2 定额管理制度的研究建立 定额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微观控制指标,是确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总量控制的基础。在二师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涉及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用水定额,使二师完善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重要管理指标,通过这两个指标的约束,再配合水量计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水价征收制度,在全师各行业建立节水激励制度,层层落实节水责任。

3.3 水利信息化建设研究 建设与当前水资源形势、管理要求相配套的水利现代化信息建设体系,是二师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灌区水资源统一调度、精准配置的基础,是应对气候变化、抵御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

(1)注重统一规划、协调推进。水利信息化必须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逐一落实,协调推进水利各业务部门信息化进程。

(2)着重需求牵引、应用主导。紧紧围绕解决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水利行政管理等工作,积极开发和应用业务应用系统。

(3)强调突出重点、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发挥投资效益,统一水利信息化标准,保证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4)建设精准化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在全师各灌区、团场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涵盖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用水大户、一般用水户的所有取用水对象范围内,加快建设用水户水量调度、监测和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对团场、企业用水的总量分配、实时监控、过程管理。

(5)建设现代化的水文测报分析系统。一方面,建成站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密度适当、项目齐全的现代水文监测体系。另一方面,全面实现雨量、水位自动测报,逐步实现重要测站的水质和流量的在线自动监测,提升水文监测和信息共享能力,建成现代化的水文测报分析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6)建设科学的防汛防旱决策支持系统。以防汛调度、水源调度和生态调度相结合,流量、水量与水质监测分析相结合,监测预报与科学调度相结合,现场指挥、远程控制与多方会商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及时、科学、有效的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努力实现二师防灾减灾调度管理和决策指挥的科学化、现代化。

(7)建设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塔里木、十八团渠两个灌区信息化平台,完善数据标准体系,为信息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环境和应用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师各级水利单位、部门的水利信息网络,满足信息采集、工程监控、数据共享、视频会议等应用的需要。

4 结语

水是二师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保障二师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社会资源。随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愈发突出,本文力求通过分析现有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积极从非工程措施上寻找制约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的因素,以此提出一套科学、高效、符合二师发展水平、体现二师发展能力、缓解二师用水紧张局面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模式。

针对现有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的空白点,本文明确了二师实行取水许可制度的原则、要求和范围,展望了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对于促进二师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针对二师“重总量控制,轻定额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在师域范围内建立定额管理制度的方法和原则。针对二师当前水资源管理缺乏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的现状,提出了二师水利信息化建设对于水资源统一管理、有效配置、防灾减灾、精确评估、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制定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依据这一原则提出了二师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团场红线用水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4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4:50
节约洗碗用水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团场的冬天
兵团工运(2016年1期)2016-01-31 16:48:33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4
一次性用水
第七师主要团场耕地养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