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涛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山东聊城 252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良好,社会各界对现代水利工程管理质量越来越关注。本文针对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管理体制仍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保障水利工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深刻反思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具体的改善意见。
聊城市位山灌区控制8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90个乡镇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耕地,属于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在全国特大型灌区中排行第五。位山灌区地处暖湿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并不均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率也不高,被列为水资源贫乏区。位山灌区设计引水流量240 m3/s,满足了灌区农业灌溉需要,补充了地下水源,同时改良了盐碱地,为聊城市工业发展以及城镇生活用水提供了优质水源。
2.1 规划建设内容以及具体投资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位山灌区管理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规划标准不高,管理内容欠缺。同时,没有将管理设施、现代测水量水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内容统筹考虑在内,剩余投资缺口无法满足实际运行需要。此外,结合已完成的原规划投资的灌区调研情况分析发现,顺利完成的节水改造任务不到原计划的50%,规划目标没有顺利实现。
2.2 农业水价改革难度大,水价管理机制不科学 农业灌溉水价改革工作实施难度大,水价的整体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同时,农业终端水价并没有全方位推开。当前,灌区执行的水价比成本价低很多,所以灌区整体经营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此外,水资源管理单位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公益任务,例如环境供水、防洪抗涝等也没有对应补偿。水价管理机制缺乏合理性,导致位山灌区水资源管理处呈现明显亏损状态,灌区的整体效益得不到保障。
2.3 农民用水者协会效能不佳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整体效能不理想。位山灌区的运转经费得不到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用水合作意识淡薄,同时还存在很多利益方面的冲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目前仍然发展不成熟,还处于探索环节,而且建设完成投入实际运行的相关组织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市场整体的发展情况不理想。
2.4 灌区专业人才缺乏 灌区专业人才缺乏是导致管理质量较低的又一主因。人才是发展的保障,位山灌区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人才的有效支撑。部分灌区开展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时,改革不深入,单位内部的竞争机制缺乏健全性,甚至有一些灌区的“两费”问题没有切实落实到位,职工收入不理想,相较山东省水利行业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位山灌区位于基层,工作条件不理想,收入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即便有人才加入也难以留住人才,整体工作队伍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2.5 灌区现代化发展落后 位山灌区的现代化发展程度不理想。首先,灌区水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其次,位山灌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工程改造工作任务重,复杂程度高,改善位山灌区的整体条件难度较大,必须加大相关投入,促进工程条件的有效改善。位山灌区的整体管理模式单一落后,同时发展模式也比较单一,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更新换代快,位山灌区的管理机制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代化管理手段严重匮乏,与现代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不相匹配。
3.1 稳步提升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 从当前情况来看,聊城市位山灌区的整体管理质量不理想,管理体制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应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投资的具体规划,最大限度满足灌区现代化发展需要[1]。
3.2 促进灌区管理改革工作高效展开 保障灌区管理改革工作有序进行。要深化内部改革工作,提升对“两费”的关注力度,建设稳定可靠的财政投资渠道。促进用水合作组织积极参与灌溉管理,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借助基层水利服务建设体系,成立农民用人合作组织,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维护的积极性。
3.3 提升人才素养,加强灌区建设水平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义,促进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水平提升,优化管理模式,一定要强调人才素养的提升。位山灌区管理处应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相关规定,推行人才聘用制度,多吸引社会资金,完善经营体制,保障工程呈现良性运行状态。此外,还应定期培训人才,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建立完善健全的考核制度,科学规划用水,提升灌区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3.4 积极构建信息化、生态化灌区 利用水位监测采集、水闸自动控制等系统,进一步降低办公成本以及灌溉成本,促进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为灌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4.1 增加位山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成本 当前,聊城市位山灌区节水改造工作仍在有序开展,投资数额巨大。为了保障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需要加大节水改造工程资金投入,结合区域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灌区发展计划,切实保障灌区现代化发展。此外,提升对中型及以上灌区项目的补助额度,提升灌区节水能力,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可促进位山灌区可持续健康发展[2]。
4.2 促进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持续深入 当前,山东省大部分灌区以及对应的管理组织通过了体制改革要求,但是通过门槛不高,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不深入,位山灌区维修养护经费仍欠缺,建筑物损坏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维修等,工程综合运行效益低。为此,国家应该督促内部改革工作深入展开,强调管理与养护分离,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对“两费”的关注程度,建立稳定完善的财政投资渠道,将相关政策切实落到实处[3]。
4.3 保障水价改革工作的高效落实 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工作,提升灌区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同时保障对应的计量设施更加完善先进,合理调整农业用水价格,投入与支出相对应,提升位山灌区水费实收率,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直接影响工程管理水平。通过对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政府以及相关管理者必须明确不足之处,结合建设发展实际,完善管理制度,强调先进管理对策的应用,全方位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