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夫人》歌剧赏析

2020-02-11 02:34素心
青春期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普契尼悲剧性歌剧

文/素心

《蝴蝶夫人》,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三幕式歌剧。该剧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剧本,并根据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作为蓝本,亦参考了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歌剧脚本创作在1902年春完成,它是二十世纪浪漫主义巅峰之作、全球十大歌剧之一。

作品简介

《蝴蝶夫人》的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长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婚后不久,平克顿应召归国。三年后他携美国妻子再次来到日本,平克顿得知巧巧桑给他生了个儿子,遂决定认养他。忠于平克顿的巧巧桑悲痛欲绝,她让平克顿半小时后再回来要孩子。她把一面美国国旗放在儿子手中,蒙住他的双眼,自尽身亡。

这样一部伟大歌剧的首演却是以惨败而告终。据记载,《蝴蝶夫人》的首演变成了一场观众的闹剧,他们的嘲笑和嚎叫声常常淹没了音乐,一些人甚至大喝倒彩、歇斯底里地谩骂,导致演出不得不中途停演。对此,普契尼非常伤心和失望,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他个人对戏剧的处理以及手法运用还不够精炼的缘故,也有观众审美口味的差异及对新风格不适应的原因。于是普契尼便对《蝴蝶夫人》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删改,并于1904年5月在意大利的布雷西亚再次公演。这次公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从此,普契尼的这部抒情歌剧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剧目之一。

音乐特色

普契尼在歌剧《蝴蝶夫人》的音乐创作方面,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从一开始就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态,产生了独特的音乐色彩。如第一幕是在一首短小日本风格的序曲中开始的,然后用复调手法加以发展,渐呈热闹的气氛。蝴蝶是一个纯真的、信仰爱情的少女,为了表现她的纯洁和对生活的憧憬,普契尼采用了6/4拍的复拍节奏,以及bG大调明朗而柔和的调性,再加上音与音之间级进进行,勾勒出悠扬的曲调,表现出主人公对幸福的憧憬和向往。平克顿与蝴蝶夫人举行婚礼时的二重唱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曲,其旋律优美动听、流畅悦耳,曲子表现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而又胆怯、羞窘的特征,同时交织着平克顿充满着强烈情欲的绵绵情话,共同演绎出一种激情,表达了幸福的爱情主题。

巧巧桑的《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它运用较长的宣叙性的抒情曲调,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顿会归来与她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艺术成就

《蝴蝶夫人》具有室内抒情风格。它不追求复杂的剧情和外在的舞台效果,而是全力刻画女主人公巧巧桑的心理活动。他还巧妙地把日本旋律同意大利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

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

从《蝴蝶夫人》脚本的内容来看,塑造出的蝴蝶夫人是一个坚强的、信仰爱情的、纯真的悲剧性人物。蝴蝶夫人的悲剧性形象的把握源于歌剧脚本的内容,还与作曲家的创作风格颇有关联,《蝴蝶夫人》的戏剧性情节演绎,就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塑造蝴蝶的形象和倾诉她个人的悲剧性遭遇上。于是,悲剧性的故事再加上作曲家全力渲染的悲剧性色彩,以乐曲的悲剧性旋律和情感基调,来定位这部歌剧的悲剧性特色,恰好发挥了普契尼独有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普契尼悲剧性歌剧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