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椎间盘
上下两节脊椎骨中间的组织叫椎间盘,它由上下软骨板、环状的纤维环和中间的髓核组成。椎间盘就好像是椎体之间的“海绵垫”,起缓冲作用。
椎间盘髓核可以吸收震荡和协助腰椎弯曲。它就像果冻一样可以随着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周围厚厚的一层纤维环把髓核牢牢地锁在最里层。
一旦髓核滑出纤维环,就会压迫脊髓神经,产生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甚至会导致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虽然“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只差一个字,但这两者大不一样。
简单说,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病理或影像学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才是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
从影像学诊断来看,腰椎间盘突出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有,只有其严重到一定程度,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治疗。
该病症主要判断依据有两点:一是症状和体征;二是影像学检查。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提到腰疼,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腰椎間盘突出,其实腰痛的种类有很多。
腰疼并伴随下肢放射痛:神经受累
沿着腰一直到大腿、小腿,甚至足背、足底一条线的疼,或有麻木、踮脚走不了路、下肢无力等症状,可能是神经受累所致,需要去医院检查压迫程度及压迫位置。
能摸到、有压痛:腰肌劳损
腰肌和腰背筋膜疼痛,位置相对比较浅,如果感觉腰疼,且能摸到,按压时有疼痛感,往往可能就是腰肌劳损。
待着不动也疼:须排除肿瘤可能
出现不明原因的腰疼,又找不到特殊的压痛点,夜间睡着时也疼得厉害,处于舒适、放松的休息状态时仍然很疼,必须及时到医院排除是否为肿瘤,以免延误治疗。
位置很深、活动受限:腰椎间盘问题
当腰椎间盘出现问题,其疼痛位置在身体后中心比较深的地方。感觉很疼,甚至活动受到限制,但触摸腰和后背时,并没有很疼的压痛点的,需要借助CT或核磁共振辅助诊断。
年龄
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病因,其根本原因是脊柱的退行性病变,简单来说就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脊柱也会老化。
久坐且坐姿不正确
坐着的时候,腰椎承受的力量是站着的两倍。例如体重70千克的人,坐着时腰椎承受了140千克的力量。若身体向前倾20°,压力更高达200千克,接近原本的3倍。
工作所致
长期做重力工作或长时间需要用到腰的人,更易发生非生理性退变。
受寒受湿
长时间处于寒冷或是潮湿的地方会使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增加腰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腰椎间盘不好,连随心所欲地打个喷嚏都是奢望。
人在20多岁以后,腰椎间盘就慢慢开始退化,人处于弯腰状态时,髓核在挤压下往椎管内突出,再加上打喷嚏的瞬间,腹压急剧升高,冲击脊柱,容易诱发腰椎间盘急性突出。
建议腰椎有慢性损伤的人打喷嚏时,最好用双手反叉护住腰,保护腰椎稳定,“顺势而为”,控制动作幅度,不要挺直腰后再猛然前倾打喷嚏。
日常生活中,以下预防和保健方法可以帮你护腰:
注意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腿部和腰部成直角,膝盖弯曲度也应成直角,左右大腿大致平行,双脚平放在地面上,挺起腰板,头部自然放松。
同时应注意椅子不能过高,身体稍稍后仰,轻轻靠于椅背,使上身与腿部夹角维持在90 °~135°。
避免久坐,建议经常站起来舒展一下,让身体自然放松。
保持椅子和睡床硬度
椅子或床太软,容易导致肌肉松弛,不仅影响身材,还可能诱发颈腰部症状。
注意睡姿
平躺时,枕头高度适中,膝下垫软枕;侧卧时,枕头与肩膀保持同一高度,双膝之间夹一软枕。这样不管是对腰椎还是颈椎都有放松作用。
搬重物的姿势
搬东西时,要蹲下搬起地上的物品,起身时,要将所搬物品靠近身体并尽量放低,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加强锻炼
平时应做一些锻炼腰肌的保健操让腰肌坚固地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如猫拱背,保持跪姿,膝盖位于髋关节正下方,靠腹部力量收缩来吸气和吐气,背部顺势上扬,头和屁股向内收,像猫一样弓背,同时憋气保持1~2秒。
注意:如果有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说的静养,不是回家往床上躺着,而是不宜有太剧烈或者过度的运动。如果只是属于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太极、散步等非剧烈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腰椎不好,全身受罪,希望大家注重腰突症的预防和保健,善待椎间盘,远离腰突症。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