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刚, 刘秀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330013)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经过浴血奋战而形成的革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习近平同志铿锵有力的话语,深刻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2019年5月,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江西指导工作,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2]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暴发与蔓延,是近年来全球遇到的最大公共卫生事件,而中国是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的国家,这不仅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也是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两个百年梦想”伟大征程中进行的一次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传承了红色基因,继承和弘扬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并将其转化成新时代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4]井冈山斗争是如此,中国抗疫斗争亦是如此。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队伍里曾有人理想信念不坚定,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甚至出现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右倾悲观论调。但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信念,胸怀远大理想,紧密团结在井冈山红旗下,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新路。正如平江起义时,彭德怀在面对敌人的重兵“会剿”以及一些意志薄弱者或投机分子相继离队、叛变之时,袖子一卷,两手叉腰,坚定地对留下的官兵说:“我们举旗起义是为了干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血牺牲。如果谁还想走,可以走。就是剩下我一个人,也要举着红旗,爬山越岭干到底。”[5]彭德怀能如此豪迈地说出这一番话,正是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革命在经历一番苦斗必然能迎来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心。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不懈追求激励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为了心中的理想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用鲜血浇灌革命之花。他们虽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仍坚信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开展革命斗争,最终会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熊熊烈火并燎原中国大江南北。
坚定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撑,如今,亦是推动全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持续向前的澎湃动力。那么,这种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来源于哪里呢?
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6]。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 “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给全社会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7]。自疫情以来,相对美国推行“鸵鸟政策”、英国政府盲目自信提出“群体免疫”的抗疫理念,中国共产党则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听取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汇报,不断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作出全面部署和重要指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此外,随着我国全面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之时,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习近平提出了“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的总要求,更是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方向,强化了必胜之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8]
来源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强意志。习近平同志在同波兰总统杜达通话时指出,“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中国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9]。面对疫情大考,全党的坚强意志最为关键,这种坚强意志源于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为人民谋幸福集中体现在为人民谋健康,将为民族谋复兴体现在不获全胜绝不罢兵上,他们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疫情大考面前无所畏惧、立场坚定,为党担责、为民负责,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靠前指挥,及时稳定人民群众情绪,增强全社会抗疫信心,并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力的行动措施,充分调动一切抗疫资源,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共产党员将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第一线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抗疫意志和决心。
面对疫情大考,中国民众的坚强意志也非常重要。普通老百姓在不同的岗位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对战胜疫情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党中央一声令下,中国人民放弃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居家隔离战疫情,不走亲戚、不串门,不给国家添乱;当医疗人员不够时,全国各地380支医疗队伍、近4.2万名医务人员火速驰援武汉;当医疗物资紧缺时,一大批企业转产医疗物资,战疫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第一时间运往抗疫前线;当医院不够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万名建筑工人集结武汉,投身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及数十座方舱医院的改造。一声声“武汉挺住、湖北加油、中国必胜”的呐喊响彻神州大地,一首首歌颂祖国和人民英雄的赞歌从四面八方传唱,一场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捐赠活动令人倍感温暖,一封封“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令人热血沸腾,一道道奔波忙碌而严谨有序的“逆行者”身影令人肃然起敬……全国各地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上演着一幕幕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场景,这正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新时代特征。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做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10]不管处于任何时代,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必须做到的基础工作和基本要求。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面对秋收起义失败后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攻打长沙这样的大城市的困境。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虽然他的意见和建议遭到党内部分同志的反对,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想法,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耐心细致阐述自己的主张。经过激烈的会议争论,最终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会议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萍乡退却,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偏远山区和广大农村转兵,开始了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新征程。这正体现了毛泽东不唯书、不唯上、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求真务实精神。
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实事求是永不过时。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依然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全国人民奋力打赢这场新时代的战“疫”之时,井冈山时期的“实事求是闯新路”精神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努力探索中国方案的务实作风。
在科学防治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及时跟进疫情走向,在准确了解疫情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后,快速按下了武汉“暂停键”,全国各省市陆续启动一级公共卫生应急响应,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拉网式排查,坚决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从源头上切断传播途径,内防扩散,外防输入,“打通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了武汉疫情得以控制、全国疫情出现曙光”[11],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防疫窗口期”[12]以及已经取得实践成功的有效经验。根据刊登在《科学》(Science)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最初50天内中国传播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前所未有的武汉出行禁令和各地迅速实施的一级应急响应,推迟了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增长,并大大限制了其规模”[13]。从全国迅速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到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各项举措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
在科学救治方面,中国科研工作者在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研发病毒检测试剂盒和投入使用,探索疫苗临床试验,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亮点。在过去几十年,检测病原体是医学界在面对传染疾病首先要解决的第一大难题。如“非典”疫情时期,“在确定病原体的技术方面主要有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鉴定、PCR检测等传统方法”[14],中国首个关于SARS病毒的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在 “非典”疫情自行消退已过去数月之后才得以正式问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我国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化科研攻关,采取宏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在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以最快的时间破译病毒的基因组,实现了十天之内就能确定病原体的超常规创新突破,并及时向世卫组织和各国公布,在疫苗研制方面积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疫情防控中树起了“新标杆”。此外,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我国“不断优化医疗方案,先后采取了多种医疗方案,并按照‘四早’的要求和‘四集中’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死率”[15]。我国研发的第7种医疗方案也被世界各国纷纷引入使用并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实事求是,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以科学的态度探索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求真务实精神。
在后勤保障方面,中国工程建设者们10天建成“两山”医院及快速改建16座方舱医院,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按照常规,3万多平方米的项目,至少要建两年,搭建临时建筑都得1个月”[16],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背后隐藏的是我国建造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医院的建设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采用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外部拼接、整体吊装,现场施工和整体吊装穿插进行,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现场工作量,达到效率最大化。”[17]医院建设遇到的真正难题是建设前的地基处理,为防止废水渗透到地下,两个医院的基地下方均按垃圾填埋场标准铺设HDPE防渗膜“防护衣”,按照“两层土工布及一层HDPE防渗膜”的施工结构铺设,这一施工技术不仅是对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的单点突破,而且是从多个维度的整体提升。中国人民的求实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创新性建设上,也体现在中国各类企业跨界生产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创举中。新冠病毒在我国暴发初期,面对口罩等医疗物资的紧缺局面,格力电器、五菱、中国石油等一大批企业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而是及时转换思路,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化危为机、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辟了口罩和医疗器械等医疗物资的生产线,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担起了中国企业的责任。正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所说,“困难总是有的,关键是要采取措施克服”[18],中国在抗疫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性防控措施正是对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以变应变、善于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顺势而谋、顺势而为、敢想敢干、敢闯新路,努力探索“中国方案”的务实作风的生动写照,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自信”。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不仅仅指在物质层面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态度,更是指在精神层面上保持着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不畏艰难困苦、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和思想态度,在斗争环境中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9]井冈山时期,革命根据地不仅要应对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和“会剿”,还要应对经济上的严密封锁,处境十分艰难。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生产自救和反封锁斗争。另一方面,从高级领导干部做起,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与军民同甘共苦,绝不搞领导特殊化,将红米饭南瓜汤当成了“政治营养”,将稻草当成了“金丝被”。“脍炙人口的‘红米饭,南瓜汤’歌谣,表现出了红军将士旺盛的革命斗志,浸染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20]在全体军民艰苦奋斗之下,中国工农红军不仅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站稳了脚跟,还取得了大柏地战斗等多次战争的胜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支柱,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21]的精神力量,我国取得的这一系列成功,深刻印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3]。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既是一次磨难,也蕴含着一次成长的机会。面临着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大挑战,要让“中国号”这艘巨轮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更需要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攻难关”精神。
当战“疫”的号角吹响之时,无论前面面临着何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中国人民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动员,全力调配,党、军、医、民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下好一盘棋。军队先后三次派出医护人员千里驰援,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武汉等16个地市,全国各地共派出380支医疗队、4.2万多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地踏上生死未知的战场,与当地的医务人员一起并肩作战。为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应收尽收,加快增设床位并提高收治能力,宁可让床等人,也不要让人等床”的重要指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万名建设者,有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农民工,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凭借钢铁般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勇气在疫情高发期二十四小时不休不眠奋战在“两山”建筑战场,为全世界上演了中国基建版的“生死时速”,创造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奇迹,以气壮山河的行动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疫情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雄姿。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面对着来势凶猛的疫情时,确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是逃跑主义,但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做到了把抗疫一线作为检验自身“守初心、担使命”的考场,当成了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的战场,他们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拿得下来。2020年2月18日上午,51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在抗疫斗争中染病去世,他的妻子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蔡利萍还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当她匆匆跟着殡仪馆的汽车小跑着与丈夫做最后的告别时,没有仪式,没有哀乐,她的着装和穿戴还是一身厚重的防护服。“像刘智明、蔡利萍这样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夫妻并不少,像刘智明这样用生命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优秀共产党员更多。”[22]一声声“我是党员、我先上”“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我是党员,我在一线,疫情不灭,我们不退!”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他们毫不退缩、敢于担当、知难而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据统计,在习近平对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截至3月20日,各省市各部门以及各行各业近2万名“战士”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他们在抗疫一线无畏生死,勇挑重担,尽己所能,听党指挥,一声令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帮助,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试想,为抗击疫情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们,为人民事业而奔赴战场的英雄们,哪个不是血肉之躯,哪个没有来自亲人的挂念和惦记?但是,为了夺取最终的胜利,为了党和人民事业,他们敢于冲锋陷阵、敢于赴汤蹈火。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疾风下的劲草、烈火中的真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知难而进的英雄气概。
防疫成效来之不易,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取得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国际疫情形势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之时,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3],毫不放松警惕,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抓好新形势下防控常态化工作,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再立新功,这正是对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的生动再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2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红旗始终不倒”,就在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想在井冈山立足,离开了当地农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而要获得农民的支持就要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消除人民群众对红军的顾虑,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打土豪、分田地,让人民群众看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期,“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23]。
做好宣传群众工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拿起枪杆子捍卫自身利益,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这种“依靠人民群众求胜利”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已转化为抗疫斗争中众志成城、共克时难的伟大力量。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3]。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疫情,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重视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全面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构筑固若金汤的疫情防控严线,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习近平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浓厚的人民情怀,鲜明地反映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行程万里,初心如磐。时代变了,但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本分没有变”[24],在抗疫斗争中,他们始终把百姓生命健康放在心上,把宗旨意识内化于行、外化于行。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哪个国家,仅凭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力量都是难以取胜的,只有迅速集中国家力量,整合并科学配置全国的医疗资源和后勤保障力量,才能形成压倒性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才能取得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当世界多地进入病毒暴发的危急时刻,我国却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究其原因,这是源于14亿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用剑桥大学博士马丁·雅克的话来表示,那就是“中国人信仰的并不是外力,而是那种团结之力,中国人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人把团结刻在了骨子里”[25]。在全民抗击疫情的艰难时间里,当我们看到意大利议员戴口罩被国人嘲笑之时,伊朗主持人在直播中下跪恳请大家待在家里时,14亿的中国人民在几天之内毫无怨言地戴起了口罩,居家隔离,特别是重点防疫区的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用平凡人的不平凡的行动向全世界传达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难的伟大力量。除此之外,白衣战士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驰援武汉,凭着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人民子弟兵牢记宗旨、铁肩担当,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危难用我、用我必胜的坚定信心;新闻工作者目光犀利、正义凛然,用相机和键盘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青年志愿者积极向上、真诚奉献,为驱除疫情的“雾霾”点燃了希望之光;社区民众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用他们的耐心、自律和自觉构建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公安民警依法防控、坚守岗位,让千家万户踏实安心、心无恐惧;疾控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默默奉献、日夜坚守,用他们的耐心细致和苦口婆心表达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工作的担当。“人们众志成城、各尽其力,筑起了阻止病毒入侵的防护墙,尽显凡人英雄的非凡本色。”[26]
试想,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以邻为壑,何以做到东西南北中,令行禁止?何以做到全国一盘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汇聚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才能保证我们在这次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取得最后的、全面的、彻底的胜利。通过这场大战、大考,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更加深刻领会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中关于“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思想真谛。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确实让中国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同时也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磨砺与激励。正是在这种百年难遇的磨砺与激励中,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继承和弘扬了井冈山精神这种跨越时空的伟大革命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光明的前景。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更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激活红色基因,振奋前进力量,继承和弘扬好井冈山精神,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定的步伐!